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光墉,字雪岩,晚清大名鼎鼎的巨富。英国历史学家斯坦英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称其为“晚清著名的财政改革家”。清廷受予二品顶戴,获穿黄马甲,紫禁城骑马等殊荣,赫赫然成为晚清唯一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出身市井,依借清廷大员王有龄、何桂清之流,东成西就,最终得以暴发,终至在上海、杭州立足,由市井布衣,跻身江浙大贾之列。纵观其一生,胡雪岩的发迹除了大胆冒险,投身官家之外,还因其工于心计,尤善谋划公关。  相似文献   

2.
说起晚清重臣,绕不开曾国藩和李鸿章二人。曾国藩是满清命运的挽救者,而李鸿章则是晚清命运的支持者。在内忧外患之下,他们苦撑晚清危局,开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历史进程,是维系清廷苟延残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3.
人们想不到。在中原腹地河南竟然有个“台湾村”。其来源是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一些台湾高山族将士跟随郑成功在厦门、泉州一带驻守。后归入大清,南北征战有功,最后“身负皇命,带甲归回”,在河南南阳一带落居屯垦,成了今天“台湾村”的来由。“台湾村”繁衍至今已有1900多人口。可喜的是有位在郑州经商的女士吴天玺有感“台湾村”的动人故事,出面四处奔走,为两岸高山族的亲人寻亲问祖,使两岸的高山族亲人联系了起来,构成了一出更为动人的炎黄子孙血肉相连的民族大团结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4.
钟启河 《老年人》2003,(5):36-37
左宗棠为清代四大“中兴名臣”之一。他平定天山南北,力保新疆不失,赫赫战功可谓家喻户晓。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左宗棠对保卫、开发、建设台湾同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同治二年(1863年)3月,左宗棠被清廷任命为闽浙总督,台湾即为他的辖区。四月,左宗棠向清廷上呈《复陈裁汰闽军并台湾等处军情片》,表示了他对台湾的关切。片谓:“台湾一郡为闽省外郛,譬犹锁钥,台郡为锁,澎湖、厦门为钥,而鹿耳门(台南外港)、鹿子港(台中外港)则通钥之窍也,鹿耳、鹿港两处无事则有所恃而无恐,而省郡之气长通。臣于数日内接阅各处文报,似吴鸿源、曾玉明未…  相似文献   

5.
晚清谴责小说家李伯元的《文明小史》以"文明"为题,全面反映了晚清变革时期特定的时代面貌,书中描写的洋人形象表达出了作者对西方文明的怨羡情节。  相似文献   

6.
(一)台湾穆斯林概况在我国台湾省,何时传进伊斯兰教?历史上是否载有穆斯林的行踪、动态?似乎很少有人瞩目留意。在—般印象中,多认为近代在那里不易寻觅穆斯林的足迹,直至近半个世纪以来,才纷纷出现从大陆前往的各族穆斯林。其实,据一些在台北的回族学者考察,远在明末清初,明代遗臣延平郡王郑成功于1661年率军渡海、攻占台南、驱逐荷兰人,并以台湾为反清复明基地之际,便有相当比例的回族官兵随大军赴台。如定中明阿訇在《台湾的回教》一文中指出,  相似文献   

7.
台湾省彰化县秀水乡,有一个约三四百户人家的村庄,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人称“陕西村”。1655年,郑成功北伐抗清时,清将马信率兵投向郑军,被封为“建威伯”。几年后,马信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在与荷兰殖民者的战斗中,马信和他的陕西籍部下英勇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台湾收复后,马信及其部下便在彰化县秀水乡安家落户。他去世后,原来的部下便在当地建一祠堂,纪念这位爱国将领。久而久之,祠堂变成了庙宇。由于马信面貌较黑,人称“乌面将军”,所以庙宇也名为乌面将军庙。由于庙旁的居民都是陕西籍人,人们就把此地称为“陕西村”。…  相似文献   

8.
吕游 《老年人》2007,(12):43-43
“孙九大人坐台湾”,这个故事在张家界市慈利县可谓家喻户晓。孙九,名开华,字庚堂(1838-1893),慈利县柳林铺乡人,因其生母生他时刚好怀胎九月,于是唤作“九儿”。孙开华是晚清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一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9.
何立波 《老年人》2014,(4):36-37
正邓华是湖南郴州人,1910年出生,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所属第40军、第43军共10余万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在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的指挥下,突破国民党军海、陆、空三军组成的立体防线,横渡琼州海峡,解放了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继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岛屿进攻战役,保卫了我国南部领土与海疆的安全。"海南岛作战委托邓华同志指挥"1949年10月,广州刚刚  相似文献   

10.
晚清以降,随着地方督抚势力的崛起,清王朝中央与地方权力逐渐形成了"外重内轻"的政治格局。在这一政治格局之下,崛起的地方督抚势力凭借其对地方的掌控引领了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开展,成为晚清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外重内轻"政治格局也使现代化改革的成效大打折扣,一方面清朝中央政府与地方督抚的权力斗争给现代化运动带来很大约束和破坏,另一方面在缺乏中央统一领导的情况下,地方督抚各自为政,各地现代化推进程度不一,实施效果亦良莠不齐。  相似文献   

11.
清朝的小说查禁运动,自清初至清末一直紧锣密鼓,至道光、同治年间达到顶峰。清末正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时期,太平天国起义的前后几年,也是清廷禁书最严密的时段。但书却屡禁不止,往往这边禁令刚下,那边又有一批新刻本出现。清廷禁毁小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也焚毁了大量书籍,其中有《荡寇志》一书,与清廷禁毁《水浒》相对抗;其次,这些小说曲词有大量的读者群,很有市场,书坊有利可图,也要想尽办法大量刊刻。在这种禁书与反抗中,文人也逐渐意识到小说的宣传、启蒙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女性天地》2011,(12):35-35
在台湾红丝带基金会任职的曾壹靖于10月22日晚迎娶女友,为倡导防艾的观念,他和女友决定挑战世俗的眼光,邀请众位亲朋好友联手打造了台湾第一场"红丝带婚礼"。  相似文献   

13.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人口老化的速度正“超欧赶美”,根据官方最新推估,2025年之前,台湾的老年(65岁以上)人口比率就会超越美、英等国家和地区;2060年时,即使到了56岁,都还称得上是台湾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清代苏州的四种慈善组织——育婴堂、普济堂、广仁堂和丰备义仓为例,梳理其在清代前期和后期的管理方式及收入来源,并进行对比,发现:清代前期苏州的慈善组织中存在着一种"官民合作"模式,民办慈善组织往往能够得到官府的支持和资助,官办救助机构也同样能得到来自民间的捐助。而在这种"官民合作"模式中,官府无疑处于强势的地位,民办的慈善组织接受官方资助后,便开始染上浓厚的官营色彩;而官办的救助组织虽然得到民间的大力捐助,但管理权仍然牢牢掌握在官府手中。在太平天国战争之后,苏州的地方绅士在慈善组织中的作用有所增强,地位有所提高,但这些慈善组织依然离不开官府的支持和资助,管理上也同样受到官府的监督和干预,并没有溢出"官民合作"的范畴。这就说明,晚清时期的"社会"并没有真正独立于"国家",强国家、弱社会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所以,慈善组织并不能被视作近代中国所谓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既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晚清大企业家,中国重工业的奠基人,还是晚清推动洋务运动的人才战略家。  相似文献   

16.
勿庸置疑,曾国藩的确是满清命运的挽救者,而李鸿章则是晚清命运的支持者,二人关系清末五十年的大局。两人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时,正值太平天国上下一片欢欣鼓舞。确切地说,两人都是靠镇压太平军起家的。他们是晚清那段历史的一个写照,有人说没有曾国藩就没有李鸿章,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就没有晚清。此言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17.
余庆鳌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兵器专家,江西湖口县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小时随做木匠的父亲在南京就读金陵机器房学机械绘图,后受聘于安徽督造炮路。因在台湾创建军事工程有功,受到清廷“五品顶戴”的嘉奖。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化和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晚清社会组织发生了重大变迁。具体表现为组织形式和结构发生了较大变革;组织数量和类型增加;组织的独立性增强,从而粗铸了现代社会组织的胚胎。晚清社会组织的变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从一个层面反映了晚清社会正在向工业化、民主化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过渡;同时,也为尔后社会组织的变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26年编成的《湘潭积谷局志》记录了自同治二年直至民国年间积谷局经由与返乡湘军密切相关的传统士绅倡导、设立、维持直至被官府吞噬的全过程。积谷局司事由县城的士绅和乡村中义仓管理者组成,显示了城乡间的相互联结。积谷局的经费维持除了各司事的摊捐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湘潭发达的商业活动相连接,红册费衍为积谷局的稳定收入来源。主理积谷局的士绅们由此获得了地方上的权威地位,乃至成为地方政治的主导者,既可以与官方较量,又可以平抚民众,甚至能以保持社会安定的理由抵拒晚清自上而下的自治运动中官方力量的渗入,这显然与湘潭特定的地理与社会背景分不开。  相似文献   

20.
徐殷 《职业》2020,(3):55-56
中文"物理"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西汉淮南王刘安等著《淮南子》亦见"物理"一词。晚清,物理学包括在所谓"格物学"之中,"格物"二字是我国古代哲学术语"格物致知"的简称,当时的格物学是指除了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农学以外的所有自然科学。从明末清初,西方物理学知识开始传到中国,最初曾由希腊文音译为Physica,把物理学音译为"费西伽",物理学理论从清代晚期,废除科举制度后,系统地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