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世界》2009,(15):44-45
摄影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一点是,它在一个平面的二维平面上,能展现三维世界,即表现出事物的高度、宽度和深度。 艺术家们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一直在研究如何把三维世界呈现在二维平面上,因此,学会了视觉参照及如何应用它们。  相似文献   

2.
美是人与人之间的微笑;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是悠扬动听的乐章。美指"某一事物引起人们愉悦情感地一种属性"。汉字"美"是由"羊"和"大"组成,有味道鲜美的含义,由此而延伸出其它美的含义。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其中现实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视觉传达设计又称"视觉信息传达设计""视觉形象推广设计""视觉观念传播设计"等。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的影响,视觉传达设计也是人类的一种审美创造活动。现实生活中,传统美学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影响和应用已经更加细致、广泛。  相似文献   

3.
艺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学是美育的重要课堂;艺术教师是"美"的"代言人",是手持情感金钥匙,开启学生心智的"美"的"使者"。因此人们把艺术教学看作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艺术教师通过音乐教学向学生诠释音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着力点不再是以往的知识技能,而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出自兴趣,对某事物产生兴趣,必然乐此不疲。在无数次的循环往复中,必然产生情感。  相似文献   

4.
画报是一种集新闻、图像于一体的媒介形式,其直接的视觉传播效果,促进了晚清石印画报的繁荣。画报作为历史的文本,需要结合生产场域、构成场域,以及传播场域进行解码还原,其中图像已经在与文字的"战争"中初露锋芒,开始进入公共领域。如今,大众文化消费的特点呈现出视觉转向的趋势,为电子媒介社会进入"图像时代"写下了序言。  相似文献   

5.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雨果的这句名言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即音乐教育不光是培养音乐家,而对培养全面的创造型人才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让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并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全民的素质得到提高,这既是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功能。而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对图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面对满屏的图像信息,人们不知该如何去选择,这也是对软件设计师的一大考验。本文主要研究"人本理念"和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人本理念"的视觉传达系统体现分析、"人本理念"视觉传递设计发展的必然性、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要考虑的因素、"人本理念"的视觉设计表达分析,全面诠释"人本理念"的视觉传达设计。  相似文献   

7.
视唱,即看着乐谱,把乐谱上记载的音符的节奏、音高、速度、力度、分句、表情等准确地唱出来,是把视觉变成内在听觉,再把在内心形成的音响概念唱出来的过程.它是发展学生音乐听觉中积累音乐语汇和获得感性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习声乐、器乐、作曲、指挥等音乐技能的前提条件,它还必须和乐理知识紧密挂钩.如果把一首乐曲比作一篇文章,那么视唱就是认字、看标点符号,并根据文字和标点符号所传达出来的意思,有感情地把这篇文章朗诵出来.  相似文献   

8.
纪实摄影是通过写实的手法,深刻而直观的表现出人类生产和生活状态,社会形态,并从中探索一种真实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的摄影类别。其主要的价值在于影像中所展示的符号体现出的社会意义。在纪实摄影中,其主要的视觉表现语言可谓是其作品的灵魂所在,所以新时期的纪实摄影应把握好纪实作品中的社会价值,人文艺术精神,写实理念,这是纪实摄影发展与创新的重点所在。本文就新时期的纪实摄影的发展与创新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栗微 《现代交际》2010,(3):86-86,85
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化形态,代表着一个新的文化模式的生成。大众图像是大众文化的产物,志、报刊的图片以及影视数码图像和网络图像都在其范畴之内。这不仅在大众文化作为社会的主要文摄影照片、广告、漫画、杂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存体验方式、视觉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方式。所以大众图像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油画家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0.
摄画绘影     
美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美术早已形成了自己坚实而厚重的系统理论。而摄影的历史只有100多年,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以一门纯机械技术来看待摄影的,直到近代才被广泛承认是一项独立的艺术门类。绘画与摄影是相互促进的,摄影促进了现代绘画的发展。绘画的形式和思维方式也被摄影所模仿。面对来自铺天盖地的摄影作品所带来的巨大的视觉冲击,唤起我对绘画和摄影之间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任小春  林俐  雷卿 《现代交际》2010,(10):50-51
夸张是把事物A的某一特点加以放大化、明显化,而把事物A说成是具有这种明显特点的事物B。这两事物具有部分一整体或在同一整体内部分一部分的关系。在认知语言学中,可以将夸张涉及的两事物之间的指代称为“映射”。本文运用徐盛桓的“内涵外延传承”说将这种现象看作是这两事物间的内涵和外延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摄影在装潢设计专业教学中,属于基础课程。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通过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术的训练,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摄影技术,从而为广告摄影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广告摄影的教学质量。当今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数码图像  相似文献   

13.
<正>摄影发展之初,纪实是当时人像摄影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用于记录当下社会人们最真实的状态,布列松则是最著名的纪实摄影家之一,他的“决定性瞬间”理论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颂。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艺术不断进步,人像摄影已经从简单的记录逐渐走向了创新。人们不仅仅专注于眼前所能看到的事物,而是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认识事物,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诞生正是源于这种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第一自我即本我。第二自我即自我意识,意识到独立于自身之外的意识,能区别外在事物与自我的意识,即元认知。第一自我是对我们的干扰。它囊括了我们对事物本应如何的那些想法以及我们的判断和联想。它以"应该"和"不该"进行划分和界定,并经常以事物"本可以如此"的角度对待问题。第二自我是我们每个人内在的巨大的潜力库。它包含天生的才能和能力,实际上,它是一个可供我们自由开发利用的无尽宝库。如果任其自由发挥,它可以以优雅、从容的姿态表现出来。本文探讨了怎样在音乐活动中运用管理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  相似文献   

15.
柏正杰 《职业时空》2008,4(4):90-90
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视唱练耳课程是学生综合地、系统地接受音乐文化符号、信息等基础知识的主要来源。"视唱,是以学生用自身的声音条件将乐谱的音域予以再现的生动形式。"就"自身的声音条件"来说,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没有学过声乐,虽说"仅就视唱来说,并非音乐领域内从事各专业者都必须掌握歌唱能力,"但是,"一切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视唱练耳课中都要练习视唱,这是由于视唱是可以借助于视觉,通过生动的人声音响再现,不仅学习、感受和表达音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视唱这一形式是训练音乐听觉的较好的方式。"既然视唱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去唱是个问题。这其中涉及到声乐技巧的运用。因此,根据学生的声乐水平在视唱练习中予以必要的提示,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唱视唱。  相似文献   

16.
游玉桃 《职业》2012,(6):123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乐、音效等数字资源通过编程方法整合在一个交互式的整体中,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动态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留下深刻印象。多媒体技术能够利用多种交互手段,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播讲变成互动的双向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7.
正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鸟是大自然的精灵,当镜头将人与鸟联系在一起,一种和谐感不言而喻。在江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爱摄影,热爱鸟类,他们用艺术美学把鸟的美锁在自己的目光中、视线里,定格在镜头里,使之成为瞬间的永恒。如果在山林里遇到一个身穿迷彩服,肩扛迷彩"大炮"的人,我们把他称作"鸟人"。因为他们选择了"拍鸟"这个最具挑战性的题材。鸟的美独一无二摄影爱好者告诉记者,之所以会选择以"鸟"为拍摄题材,是因为鸟的美是独一无二的,不论它展翅  相似文献   

18.
隐喻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其功能就是把人类陌生的事物映射到陌生的事物上,从而对新事物产生新概念。"脸"、"面"作为人类最熟悉的事物之一,在构造新概念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隐喻的理论分析,探究了英汉语中对"脸"所衍生的隐喻概念。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亚文化与流行音乐有深远的渊源。后亚文化理论观照下的流行音乐生产机制,在音乐文本生产方式、音乐视觉生产方式、音乐明星生产方式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革。古典、民族与流行音乐元素的混搭,是新的音乐文本生产方式的特点;与当代视觉艺术相融合,是新的音乐视觉生产方式的特点;在互联网上发现未来的明星,并在网上推广,已经成为明星生产中重要的传播策略;后亚文化语境下的流行音乐出现了回归纯粹的人声、干净的配乐和质朴的形象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兴趣就是学习音乐的最基本动力,也是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兴趣作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同时再加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则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