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艺术品的追求逐渐变得更强烈,而每一件艺术品的创作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复杂的过程。在当代社会有很多艺术创作者,他们经过系统的学习,模仿成名艺术家进行创作,单纯地认为这就是艺术创作,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思想观念,艺术创作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必须有其独创性,并不能凭借单纯的模仿就可以实现。所以当代艺术创作者要正确地认清这一点,加强自身独创意识的培养,努力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打好基础。本文以提高艺术创作者的独创意识为出发点,对艺术创作独创性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提升艺术创作独创性的有效途径,希望能为艺术创作者的创作之路提供有效意见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一代新人去更新。作为社会一代新人中的每一位成员都需要接受整个社会的习俗、规范,学习赖以生存的各种生活技能,接受、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经验,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社会活动积极地再现这些社会经验,以接替老一代人的工作,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这一漫长的过程我们称为人的社会化过程。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除了一定的生理因素之外,社会环境是起决定作用的。任何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都不可能离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去完成,它必然要受到各种复杂的社会因  相似文献   

3.
自从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这一问题被提出以来,这一问题就一直是艺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无论是音乐艺术,摄影艺术还是绘画艺术等等,社会生活都为其创作提供了的灵感和基础。任何时期的艺术创作都不可能离开那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真实情感的有意识表现,这就说明了艺术与社会生活不可分离。本文将从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这两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艺术的本质及其给予艺术家的规定性必作内容,都是——创造。因此,艺术家的道路是一条艰辛的创新道路。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新的创造。而生存于一事实上社会历史时期的艺术家是否能以最大的自由,尽心尽情地去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创造,这都取决于艺术家在特定时期的社会地位层次的高低情势。即,社会对艺术家身份、角色的认同与规定程度,将直接影响艺术家创造才能的释放大小。艺术家社会地位的高低,是由客观与主观上的因素直接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栗微 《现代交际》2010,(3):86-86,85
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化形态,代表着一个新的文化模式的生成。大众图像是大众文化的产物,志、报刊的图片以及影视数码图像和网络图像都在其范畴之内。这不仅在大众文化作为社会的主要文摄影照片、广告、漫画、杂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存体验方式、视觉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方式。所以大众图像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油画家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6.
<正>从古至今,女性一直是版画艺术创作史中不可或缺的表现题材,女性给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灵感,相较于男性题材所呈现的硬朗风格,女性题材往往凭借着细腻柔美的特点,温暖人心、陶冶情操。女性题材一直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也是艺术家追求的永恒题材。版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女性的社会地位进行反映,且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也有一定差异。本文通过探究分析不同阶段中国版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审美,希望为版画家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塑造出美丽、优雅、健康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译者的生活经历和影响译文产生的社会、文化等外界因素都应纳入译者研究的范围。以福柯的权力理论为视角,分析葛浩文选择和翻译中国现当代小说过程中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董佳伟 《现代妇女》2014,(12):390-390
中国是历史文明古国,中国雕塑文化传承至今,经历了以观赏性、实用性、文化性、社会性等过程。在中国的现代雕塑中,雕塑的社会性题材越来越多地被艺术家们重视。雕塑能够反应社会的生活、文化等,而社会也会对雕塑的题材产生深远的影响。雕塑题材的社会性不仅是雕塑的一种取材的性质,更是社会价值与社会文化的一种体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雕塑题材的社会性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薛欢 《现代妇女》2013,(11):228-229
奈保尔是一位重要的后殖民作家,他于2001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他的作品《在一个自由的国度》中,每一个人都处在文化杂糅的环境下,寻求自己的身份。本文以此为基础,从霍米巴巴的杂糅理论出发,对后殖民社会里的人的身份危机和试图对身份的重建进行解读。文化的杂糅使后殖民社会里的人对自己的本土文化产生质疑,面对处于优势地位的西方文化,身份缺失及重新构建便不可避免。奈保尔通过几位主人公如桑托什、鲍比和的身份寻求经历,表达了他对后殖民社会中人的精神状态的极大关注,也对自身的身份困境进行了审视。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霍米巴巴的杂糅性理论,第二部分析了在《在一个自由的国度》中处于后殖民社会的人们的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10.
刘波 《现代交际》2012,(8):208-209
现如今,人们在时代环境和社会环境下意识到家庭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生活场所,家长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世界观、价值观、文化知识水平、逻辑结构水平以及家庭中教育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子女的身心健康以及处世的态度,尤其是对子女个体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统称为家庭因素,这些因素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2014,(7)
正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深具艺术气质的人,他一生与许多著名艺术家都有过交往。作为一个湖南人,毛泽东与湘籍艺术家的交往更是留下不少感人的故事,体现出一个革命领袖丰富的内心情感和迷人的人格魅力。"让我们一同把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办起来"欧阳予倩是湖南浏阳人,1889年出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戏剧、电影、舞蹈艺术家和戏剧教育家。欧阳予倩在剧坛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支持共产党的主张,在解放战争时期还曾赠送过巴松等乐器给共产  相似文献   

12.
绘画情感较之日常情感有所不同,绘画情感是审美情感,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与提炼,绘画情感不仅是艺术家的自我情感,还是人类本能的情感,是内容与形式、对象与自身、抽象与具体的完美结合。情感的灌注为艺术创作插上了翅膀,艺术家们品味生活,其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感情的浓缩,它包含艺术家的思想和一个时代,艺术家们将其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作品中,从而让欣赏者们通过作品感受事物的美好。  相似文献   

13.
独特的地理因素和多民族共存的状态成就了了贵州画家与生俱来的自我意识,它孕育了人文关怀的种子。艺术家们通过描摹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再创作,从而讴歌在恶劣环境中朴实无华且坚强不屈的人们的精神状态,立意鲜明跃然纸上,引人深思。贵州走出的一位位艺术家们要用手中的画笔让一切变得浓烈、不同寻常、要满怀深情地讴歌生活,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善于观察、独立思考、敏锐观察的小说家们与以往作家不同,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既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社会的思考与肯定,又在构筑文学艺术世界中加入更多个人的因素,使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散发了独具个性的光芒,而这群70后出生的作家中,薛涛的少年小说就是较为典型的个例。出生在辽宁的70后作家薛涛,以"黑土地"为创作资源,读他的作品,我们不自觉地可以体会到他深爱自己的家乡,并努力在东北这个富饶的土地上汲取文化营养,朴实的乡村风情,渤海湾的海洋季风气候,以及滚滚奔腾的辽河,都成为了薛涛小说中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5.
谈判作为一种动态过程,影响因素较多。参与谈判各方所处的地位除了受制于他们的实力和关联因素的影响外,还取决于谈判者的谈判水平和谈判能力。同时谈判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习惯等“社会规则”条件下进行的,这  相似文献   

16.
梁朝伟和王家卫有评论说,王家卫将梁朝伟从一个明星改变成为一个艺术家。梁朝伟觉得这一说法有些太过,关键在于,他觉得自己并不是艺术家,而是一个演员。或许因为自己天生的悲观情结,或许由于自己那种凡事认真的个性,他在每一部戏中,都比别人投入得多。有付出自然就有了回报。说他有艺术气质,那也是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武汉市一位青年基督教徒的个案式访谈,描述了他的信教史、生活观念和信仰实践以及他对中国宗教和社会、教会与组织之间关系的看法和认识,揭示出了信仰是如何在他的观念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以及他是如何借用一般生活经验和中国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来为他的信仰辩护的。以微观的角度对一个个案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认识了解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状况,以及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条件、状况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和艺术感也在慢慢地增强,由此西方音乐剧在中国也越来越受欢迎,但是世界各国的文化背景、物质条件、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等都有着极大的不同,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着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这就造成了中西方文化产生出差异。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来阐述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的音乐剧之间有着怎样的不同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赵伟 《现代交际》2013,(1):65+64
在艺术行为中艺术家处于主体地位,对于艺术家的研究应该是多学科话语的立体审视,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应该关注艺术背后的文化及艺术实践过程及艺术主体。对于邵梅罕这样的民间艺术家来说,可以从历史生活空间、文化艺术知识、艺术作品三个方面考察,从邵梅罕的生活空间和生活实践去认识她,在她的生活史中去记录,了解其文化艺术知识及其习得和艺术作品的内涵,这样能够寻找出一条"生活—艺术家—艺术作品—生活"的线路,确立艺术家文化视野的观察角度,从而更好地显示出艺术家与生活体验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生活的尊严     
一位刚从美国学习回来的朋友说:在夏威夷期间,发现那里几乎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快乐。印象最深的是一老者导游,他对待每一位游客都很和善,服务非常周到,如同照顾自己的家人。见到中国游客,他用蹩脚的中文不断地说:“你好,中国”“你好,北京”。所做的一切,让人感觉舒坦,看得出,他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