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中的一股左翼思潮,也是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思潮。生态社会主义提出把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生态危机等生态运动与争取社会主义运动结合起来以实现生态社会主义,这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思潮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教育,全力克服这一西方社会思潮中的负面因素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是全球现代化进程中各界关注的焦点。生态环境危机警醒着世人,助推着人类反思的进程。虽然生态环境理论常常滞后于事实,但是,人们围绕生态环境危机进行的社会运动和理论探索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本文试图通过20世纪发生的环境事件以及人们有关生态保护理论的探索为线索梳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3.
肇始于19世纪末的巴勒斯坦共产主义运动将犹太复国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结合,主张实现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联合,建立社会主义社会。20世纪20年代中期后,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巴勒斯坦共产党推行"阿拉伯化"政策,并将工作重心从犹太路线转向阿拉伯路线。在以色列建国前,巴勒斯坦共产党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它虽未能成功实现阿拉伯—犹太工人阶级联盟、促成阿犹两个民族的联合统一和建立双民族国家的愿景,但它一直努力克服两大民族分裂并尝试建立一个犹太—阿拉伯人的共产主义组织,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支持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提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享有平等的民族权利和公民权利的政治主张,彰显了它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的先进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态危机在全球化进程中日益凸显。生态社会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它以独立的理论流派出现。而戴维·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集中体现的一本书——《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体现正义的社会主义解决生态危机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人类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文化,文章主要讲述20世纪西方几股重要文化潮流,包括迷惘的一代、女权运动、马克思主义、意象主义运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运动。正是这些文化潮流相互促进制约,带来20世纪的文化繁荣的盛局。  相似文献   

6.
吴清军 《社会学研究》2015,(3):196-221,246
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欧美劳动关系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形成了两种研究传统,即制度经济学的制度与规则研究、历史与社会学的工作规范研究。20世纪50-70年代,劳动关系系统论和牛津学派多元主义承继了这两种研究传统,并确定了现代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他们的研究呈现出两大明显特征,即结构主义和经验主义。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欧美劳动关系研究的整体衰落,学界开始反思研究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策略选择模型以及劳动关系平衡理论等在打破结构主义、反思经验主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经济学”于20世纪四十年代产生于印度次大陆,伴随着六、七十年代的伊斯兰复兴运动而在阿拉伯世界发展壮大。它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主要包括伊斯兰银行和天课制度两方面内容。“伊斯兰经济学”是伊斯兰社会在面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外在压力情况下,寻求自身文化认同的结果,它体现了伊斯兰文明适应现代社会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复兴运动中的"伊斯兰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斯兰经济学”于20世纪四十年代产生于印度次大陆,伴随着六、七十年代的伊斯兰复兴运动而在阿拉伯世界发展壮大。它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主要包括伊斯兰银行和天课制度两方面内容。“伊斯兰经济学”是伊斯兰社会在面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外在压力情况下,寻求自身文化认同的结果,它体现了伊斯兰文明适应现代社会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萨拉菲主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早期传播带有浓厚的经院特点,传播的力度与广度相对有限。穆拉比特运动、穆瓦希德运动以及"富拉尼圣战"为19世纪萨拉菲主义向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萨拉菲主义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传播手段日益多元化。其中,极端化的萨拉菲主义以"圣战"分子为传播载体渗透至撒哈拉及其周边地区,不仅冲击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以苏菲主义为主流的宗教格局,而且在瓦解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体制的同时,消耗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红利。某些宣扬萨拉菲主义的极端组织在辖区内进行社会控制,灌输超越国界的"乌玛"与"哈里发国家"理念,对当前撒哈拉以南非洲本已困难重重的民族国家建构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希望。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社会各种新思潮竞相喷发,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在和其它思想进行论战中,最终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一,也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政治的认识和判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以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来看,发达国家儿童福利制度深受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儿童观念等深层次整合性结构因素影响,历经渐进性(20世纪之前)、激进性(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初)、断裂性(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发展态势与阶段特征。目前,发达国家儿童福利制度已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发达国家儿童福利制度变迁的轨迹与动力机制,或许可为我国向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责任通常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的对员工、消费者、社区、环境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一理念经20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多德教授第一次提出,到20世纪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到20世纪90年代LEVI-STRAUSS海外虐待女工事件被曝光后,生产守则、社会责任标准纷纷出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日益吸引着世人的关注。经历了2004年中国部分省区春节“民工荒”后,有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成了中国社会的一个热点,笔者从人们熟悉的三个事件出发,阐明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基本观点和判断。  相似文献   

13.
青年与青年运动既伴随着近代社会的进程而诞生,同时也是作为近代社会的对立、对抗的一方而存在。"青年"理念的产生并不是一个由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孤立现象,或者是政治运动的权宜之计,而是近代化过程中一种新型思想的诞生,是一种以"青年"理念为核心的概念群的产生。这类概念体系在充满着形形色色"主义"的19世纪可以被称之为"青年主义"。到了19世纪80年代,日本的知识界、舆论界将近代西方哲学和社会理论进行了翻译与再创造,构筑了汉语范围内有关"青年"话语的原生系统。自此,"青年"作为一种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贯穿整个20世纪,并且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的政治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滞涨为特征的经济危机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失效,人们要求放弃国家干预的政策,采取能够实现经济有效增长的新政策,新自由主义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推动下,通过全球化向世界扩张,而后又跟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入我国。新自由主义的广泛传播,对我国大学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需要通过优化社会和网络的环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手段,以引导大学生消除不良影响,树立正确的"三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面临着环境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美丽中国建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深刻把握马克思生态观的内容,挖掘其时代价值,加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基本保障,为提倡低碳生活提供了目标方向,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消费主义盛行,从过去的生产性社会逐渐转向了消费社会。全面、认真、批判地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社会理论,借鉴其社会和文化批判理论和方法的积极成果,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地应用,有助于我们从理论的高度深入认识消费主义,把握消费主义的本质,洞悉消费主义的弊端,从而科学地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消费文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指导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成功的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与中国国情结合.什么是中国国情?一是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硬件,二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伦理等"软件".既然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最高原则的又一追求,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这个必然性,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人口资源环境现实选择外,还有着深厚的文化需求,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本身所蕴含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8.
苏俊亮 《现代交际》2011,(11):106-106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演变成一个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问题,不仅危及人类的生存,而且影响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危机问题,各国都在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良策,国内外生态学的学者们更是尝试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与生态问题相结合,试图找到解决生态危机问题理论上的支持点。本文以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介绍国内外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的现状,进而提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对解决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世界的世俗主义是受西方的影响而产生的。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是阿拉伯世界世俗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首先在阿拉伯基督教信徒中间产生,并为阿拉伯基督教信徒和穆斯林共同发展。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世俗化运动,使作为非阿拉伯国家的土耳其以其世俗主义模式影响了阿拉伯世界,很多阿拉伯国家随之走上世俗化道路。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现代伊斯兰主义兴起,作为非阿拉伯国家的伊朗以其伊斯兰革命影响了阿拉伯世界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发展。作为对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回应,阿拉伯世界的世俗主义进入了第二阶段,福阿德·宰凯里亚的思想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张婕 《现代交际》2010,(7):138-138,137
儿童读经运动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儿童读经自兴起以来,争议颇多。"儿童读经"运动也是多元化社会背景之下的多元文化之一。文章认为应该引导儿童读经,读适合儿童读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