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云 《现代交际》2010,(9):69-70
李煜用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苦苦寻求灵魂归宿的精神世界。李煜的词中表现出了很浓郁的佛教意识。本文试图从李煜词的悲剧意识、空虚梦幻的心理感受以及对消解苦难的努力的角度再读李煜词。李煜不仅有皈依佛教的虔诚,更有着词人对人类、对宇宙的终极关切,这是一种执著于探索生命的永恒、自由的文学和人生的态度。正是这样的探索和态度而不是他的亡国之悲叹造就了李煜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独有的价值和风景。  相似文献   

2.
《白鹿原》作为二十世纪后期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代变迁的雄奇史诗,在描绘了一幅中国农村斑斓多彩的长幅画卷的同时,也塑造了众多极具命运特色的女性形象。然而不论她们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或者生活经历,在生命尽头等待她们的终究是不幸。本文以吴仙草、田小娥、白灵三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在传统文化下女性人性被扭曲、生命遭到迫害的悲剧,继而揭示出中国传统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所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而展示女性主体性追求所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煜的后期饱受亡国之痛的折磨,身心遭受巨大的痛苦,反映在作品中李煜的后期词体现出“字字泣血”的特点。他运用比喻白描等手法流畅的抒发心中的苦痛,形成和前期描写宫闱之中享乐安逸生活截然不同的风格。李煜的后期词在词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地位,李清照的词风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词风格清新而自然,后期的词风格凄婉而深沉。导致李清照词风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李清照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本文将详细分析李清照诗词风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宰相词人”晏殊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其词具有理性的创作色彩,以有限的生命长度来体察无穷的宇宙,体现了对命运强烈的关照,此外,晏殊词充满了对女性形象的理性认同,提升了自身的精神内涵和创作境界。  相似文献   

6.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生命教育是生命与教育的有机结合。自杀、他杀、虐待动物等生命悲剧的频繁发生,逼迫我其三者应各行其道,相互协调,保证生命教育切实进行。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在对湘西生活和城市生活的生动表现中,通过血肉饱满的灵魂,表达自己对于人性思索以及对生命的热爱;揭示出人类生命形式里所具有的终极关怀;他尝试通过对人类生命的真切认识与理解来超越这种充满宿命的人性关怀,到达理想的家园。沈从文的文学观,是人的文学观;沈从文的文学形象,是在人性的对比中形成对自然、生命和道德的挽歌;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涂上一层宿命色彩,探索人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婚姻、性爱及女性生命、情感的角度来剖析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体验和悲剧命运,从而能够对女性生命存在的价值作出一个客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阳文湘 《职业》2014,(14):180-182
晚唐著名词人韦庄的词塑造了一个美妙绝伦的南国世界,纠正了自秦以来文人对南国的丑化及歪曲的认识。他的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涵养,在题材开拓方面有较大的贡献,对晚唐五代词体观念的革新有着较大影响。不同于同时期其他词人的词作,他在南国词中注入了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切身感受,使词脱离了音乐而有了独立的文学生命,他把伶工之词转变为士大夫之词,是晚唐五代词史上闪耀着熠熠光辉的伟大词家。  相似文献   

10.
致命的浪漫     
年仅21岁的才女雪莉用她只有一次的生命演绎了一场浪漫悲剧,也留给世人关于青春和爱情的思索。  相似文献   

11.
随随便便抛弃生命是一个正常人难以想象与接受的悲剧,但它毕竟发生在我们身边。悲剧的形成绝不是孤立的、突兀的,它多少向我们暗示了一些我们所意识不到的问题,青少年自杀有以下几点最主要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2.
《长恨歌》是唐诗中中国古典悲剧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的凝结,是丰富多彩的唐诗文化的集中体现,尼采说过"肯定生命的最高艺术,即悲剧。"所以,在丰富多彩的唐诗艺术美中,我想借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命定与抗争","美景生长恨"和"并非十全十美"三个方面来欣赏一下《长恨歌》所蕴育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3.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女主人公爱玛的悲剧命运不仅来源于其自身对于爱情、名利的疯狂追求,整个当时的法国社会也是扼杀爱玛生命的帮凶。本文将以爱玛的主观因素和爱玛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来分析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主人公爱玛的悲剧命运形成的缘由。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曾专门探讨悲剧的含义。他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悲剧美则是通过悲剧这样一个形式,将生活不堪、消极、无奈的一面的展示给人看,通过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悲悯的方式来让人从反面获得一种悲壮美的快感,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珍惜的一种美德感受。因为悲剧美它本身也是通过这种距离化的审美让人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却产生美的感觉。所以这种美产生的根本在于它高于普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狄芳 《现代妇女》2014,(9):55-56
元好问是金元一代文学巨匠,他的爱情词约占全词的十二分一,著名的爱情词《迈陂塘》二首都是写殉情的悲剧,这与他的创作倾向、生活经历等、当时的社会制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这篇小说虽不足2500字,但极为真切地再现了十九世纪末的中国社会生活,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个被社会扭曲灵魂而最终被吞噬生命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命运多舛,性格鲜明的悲剧性人物形象。而林黛玉是作者着墨最多,最具艺术性的典型形象之一。本文主要从黛玉的外貌、才华及性格来论述黛玉的美丽、聪明及纯真。从她的身世及爱情来展现黛玉的孤苦、无奈及悲剧命运。透过黛玉,我们看到了美、青春、生命被毁灭的悲剧,同时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相似文献   

18.
就在成都“李思怡事件”刚刚过去的两周年时,又有一个3岁孩子饿死在家中。由于长期在外打工没有回家看望父亲和儿子,李剑波59岁的父亲病死在家中后,其3岁的儿子兵兵随后饿死在爷爷身边,尸体高度腐烂后,才被邻居发现。如果说2003年的“李思怡事件”的悲剧因为有执法人员的渎职和冷漠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悲剧发生的社会管理功能严重缺失这一根本原因,那么,李家的这起悲剧能不能唤起整个社会对弱势生命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酒是文人的寄托,是文人抒情的工具,甚至是一些文人的生命。诗人的从容和逍遥,不平与牢骚,悲苦与欢笑,常常寓之于酒,寄之于诗,与酒结下了亲密的情缘,从而构成了独特的诗酒生涯,体现着传统文人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本文从古希腊著名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的代表作品入手,与中国古典悲剧相比较,分析东西方悲剧创作的差异,揭示了表现个人英雄主义与命运的不可抗拒是希腊悲剧共同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