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交通肇事罪共犯问题在刑法界一直都是讨论的热点话题。但是,我国现行刑法共犯理论并不认可交通肇事罪中存在共同过失犯罪,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却背道而驰。最高院颁布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之规定,将指使逃逸行为人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论处是不合理的,这一规定与我国现行的共同犯罪理论是矛盾的。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指使交通肇事者逃逸的行为,不能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论处。本文根据罪刑法定原则与主客观相一致原理,依照刑法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寻求解决司法解释与刑法规定相冲突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2.
文中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内地刑法与香港刑法当中关于共同犯罪主观条件的对比,以期能够从二者的比较当中,进一步加深共同犯罪主观条件的理解。尤其是对于过失是否能够成为共同犯罪主观罪过的一种类型这一问题。做一番浅显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论共同犯罪     
赵听 《现代妇女》2014,(11):184-184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共同犯罪的形式也是越来越多样,学者们对于共同犯罪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共同犯罪的判断标准。共同犯罪中"共同"的标准是研究共同犯罪的核心,以及对于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身份分类的研究都值得引起重视。我们从这两方面入手,对于犯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进行深刻剖析,进一步明确了共同犯罪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豁免原则是一项古老的国际习惯法规则。当今,豁免原则仍是国际法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随着近年来国际刑法迅速发展,绝对豁免原则日益受到挑战,限制豁免原则正在成为共同趋向。在此背景下,中国应在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和国家主权豁免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的豁免规则,以协议或其他具体形式处理具体案件或某些事项。  相似文献   

5.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既是刑法学者争论最大的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十分具体的司法实践问题。在刑法中,将某结果归咎于某人时,往往需要查明其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在定罪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如何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及其具体应用,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一定的争论。本文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含义入手,具体从因果关系的认定和应用来阐述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刑法学界对社会危害性在刑法中的地位提出诸多责难,认为社会危害性概念语焉不详,指涉不明。文中认为,社会危害性只不过是犯罪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特征而已.应与形式违法性共同构成我国刑法中犯罪行为的特征,并非犯罪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严而不厉"与"厉而不严"是刑法学家储槐植教授所提出的两种刑法立法思想。前者的立法思想在最近新修改的《刑法修正案(九)》中有着深刻的体现,"严而不厉"的立法思想进一步体现了刑法对于"犯罪控制"与"保障人权"的机能。通过我国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中的一些规定表明了我国正在从"厉而不严"法律思想向"严而不厉"这个法律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8.
自杀行为是行为人认识到死亡结果,希望或放任结果发生并具有自愿性的行为。对于自杀行为违法性的认定不能基于硬家长主义的刑法观,也不能认定其处于"法外空间",而应基于自主决定权,即符合主客观要件的自杀行为阻却违法,对于司法实践中符合构成要件的参与自杀案件应通过限缩解释进行出罪化处理,真正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发挥自主决定权的绝对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进行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要开设刑法课程,通过理论素养的不断加强使学生理解基本的刑法知识,也在实践应用环节,通过刑法与司法实践的结合来促进学生法学素养的不断提高。刑法作为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理论研究的重点,在司法实践环节也是较为关键的学科。刑法学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都离不开教育刑法者坚持不懈的教学优化。当前刑法学教学中存在着现实的困境、刑法学教学质量不佳的问题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刑法学的教学实践出发,探究了刑法学教学现存的困境,在探究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刑法学教学的优化策略,通过调整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实现刑法理论与刑法实践的有机结合,同通过对于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保障其法学素养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刑法是我们的基本法,关乎我们公民的切身利益,对于刑法修正案九对第二百八十条的修改驾驶证不应该规定在刑法中,同时从法益的解释机能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关于该法条的完善,严格明确和限制严重的情形的处理,增加明知与真实身份不相符合的情形而使用的处罚。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不断强化依法治国理念,社会法治氛围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国刑法理念也因此出现了一定的变迁。从全局角度来看,当代中国刑法理念正经历着形成、完善直至发展成熟的过程,然而在此过程中,刑法理念变迁中诸如主体意识自觉性较差、理论应用实践转化率低等问题影响了当代中国刑法理念的深化发展。充分挖掘中国刑法理念内涵,促进刑法理念贯彻落实重要且必要。  相似文献   

12.
关于片面共犯的成立问题,有学者从犯罪共同说的立场上否认了片面共犯的成立;也有学者从行为共同说立场上肯定了片面共犯的成立。我国关于共犯理论的本质,通说是犯罪共同说,这使否定论成为通说。但近年来,我国刑法共犯理论不断成熟发展,从犯罪共同说出发持否定说的通说受到了质疑。从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理论基础出发论证片面共犯的成立是有据可依的,为解决实务中的相关案例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律师刑事辩护权的行使对于保障人权、促进司法公正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应该充分保障律师的执业豁免权.但对于豁免权的范围不应无限扩大.而应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刑法第306条正是对律师刑事豁免权范围的限定,不宜废除.但是应对刑法第306条设定严格的入罪条件,减少司法实践中被滥用的风险,以切实保障律师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黄海燕  吴芳 《职业》2016,(25):23-25
一、德国"双元制"模式本土化实践的启示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德商会(上海)在2009年共同成立了"双元制"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双元制"试点,最终被德商总会评价为应用"双元制"模式的典范,从此也开启了学校深入探索产教深度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非战争军事行动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非战争军事行动受到法律的调整,也推动了法律的现代化。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条件下,要完善刑法对军人的规定,刑法应修正增加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员、台湾军事人员和外籍军事人员,以扩大军人的范围,维护我国的军事利益。  相似文献   

16.
刑法的范围及其作用是刑法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刑法的适用范围就是指刑法的效力范围,刑法是国家的重要法律,对于人类社会能够起到主要的控制作用。本文介绍了刑法的概念,并且说明了我国刑法的适用原则,探讨了我国刑法所应用的范围及其作用,以达到法律的严谨性,这有助于我国刑法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的深入完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发了司法解释、刑法修正案来规制相关受贿犯罪,以完善受贿类犯罪的法网。但一些用语和概念的不一致给理论和实践带来了理解和操作上的困难,其中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的"关系密切人"的概念和共同受贿中的"特定关系人"的概念如何理解和认定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从立法和语义的角度分析,这两个概念应当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为保持法律用语的协调性与体系性,应当取消"特定关系人"而统一使用"关系密切人"这一概念。司法工作人员在认定"关系密切人"时,应当以客观标准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并逐步向基地化、制度化、课程化方向发展。以成都东软学院为例,学校出台《成都东软学院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把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贯穿到大学生学习始终。社会实践课程具体指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的军训、社会调查、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等社会实践类必修课程。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学校设有专项经费,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并积极联系地方团委共同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通过招投标制,组织发动各实践队伍在暑假期间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通过社会调查、普法宣传、文艺演出等形式,鼓励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相似文献   

19.
抢劫罪是在司法实践中十分常见且多发的侵犯财产类犯罪之一,而在抢劫罪中转化型抢劫罪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虽然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对于转化型抢劫罪已经有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但是在对实际案例的判决中还存在一些疑难问题。在实际研究中,对转化型抢劫的研究有争议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本文则尝试结合学者们的主要观点,从转化型抢劫罪的前提条件中关于"数额较大"要求的争议这个角度对转化型抢劫罪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刑事立法始终的,它直接反映着刑法的目的,规范着刑法的基本制度,决定着刑法的体系和适用,因而是刑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1997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在刑法典的显著位置上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适用刑法平等"和"罪责刑相适应"三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