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沈青黎 《职业》2012,(31):41
2012年10月,莫言突然"搅翻文坛",成为第一位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特别是在国内掀起了空前的"莫言文学热"。回首影视剧,《红高粱》《暖》《幸福时光》和《我们的荆轲》,都是由莫言作品改编。从当初那个"写小说只写一章就写不下去了"的文学青年,到今天的世界文学巨匠,莫言走过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文学之路。在莫言的写作经历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感悟,不仅值得文学写作者们学习,似乎也需要职场人士深思。吃上肥肉馅儿的水饺许多职场新人习惯高瞻远瞩,总是把目标定得十分远大,不屑于去关注那些相对现实的"微梦想"。  相似文献   

2.
杨巍  徐今 《现代交际》2014,(8):83-84
《檀香刑》的创作是莫言对中国传统小说复归与西方现代文学元素融合尝试的典范作品。有别于莫言一系列作品,《檀香刑》摒弃纯粹的西方元素和现代色彩,旨在复归中国古典小说。传奇式的故事建构、中国戏曲元素的引入与中国式的隐喻构成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同时,作品中所呈现的中国式悲天悯人与隐含的对国民性思考也使《檀香刑》较莫言其他作品更为厚重。本文拟从《檀香刑》的文本隐喻、小说对中国传奇手法与西方技巧的融合以及莫言式小说写作的特征入手,解析《檀香刑》对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及莫言式的文学审美。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学作品作为其向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译是不同语言间的桥梁,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学翻译的重点研究不可避免地从语言分析的阶段发展到对文化因素的分析上。2012年,莫言为成中国内地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丰乳肥臀》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是莫言颇为喜爱的作品,他在这部作品的序中说:"你可以不看我所有的作品,但你如果要了解我,应该看我的《丰乳肥臀》。"本文试从日本佛教大学教授吉田富夫翻译的《丰乳肥臀》和莫言的原作《丰乳肥臀》的文本对比出发,结合深入讨论分析日译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宋臻 《职业》2013,(1):46-48
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以表彰他对历史和当代文学的贡献,评委会的颁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的影像"。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大多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著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长篇小说十一部。我们来看看他的魔幻世界对职场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第一位诺奖得主,莫言在2012年站在了自己所在领域的巅峰。而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莫言的作品中细致深沉的描绘了一个叫作高密东北乡的地方以及发生在那里的故事。莫言的作品中尝尝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所以作品中的人物往往个性鲜明、色彩浓厚,带有极致的夸张。在其代表作《红高粱》一书中,就创作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余占鳌、戴凤莲以及罗汉大叔。本文就和大家一起赏析一下这些人物。  相似文献   

6.
宋臻 《职业》2013,(7):36-37
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以表彰他对历史和当代文学的贡献,评委会的颁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著有《红高梁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长篇小说十一部。我们来看看他的魔幻世界对职场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孟利 《现代妇女》2014,(1):29-30
在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叙述方式依然变幻多段、角度独特,其中的人物众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形象饱满、鲜活,虽说作品中上演主角的大都是男性,女性的形象却是比较模糊,命运大都凄苦,作家的此种叙事方式虽有传统"男尊女卑"之嫌疑,但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一部分女性的生存状态的确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8.
宋臻 《职业》2013,(4):42-44
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以表彰他对历史和当代文学的贡献,评委会的颁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相似文献   

9.
莫言,用他独特的文笔去解读历史,建立了一个以"东北高密乡"为主题的文学王国。《生死疲劳》是一部民间史诗,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章回体的叙事形式,以动物的独特视角反应了20世纪5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的乡村巨变。从《红高粱》到《生死疲劳》,莫言显示了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他在不断的变换叙事风格,成为新历史小说作家中极具有创作个性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合格的作家都是独特的,多方面的。因此,作家和作家、作品和作品常常难以进行有意义的比较。但村上春树和莫言都是非常善于对本国社会进行审视与思考的作家。而且,这两位作家又基本是同时代的人,都属于广义的超现实主义派。因此,这两位作家显然也有明显的相似性与可比性。本文就莫言与村上在文学创作的主题和手法方面,进行相似与相异之处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何小青 《老年人》2012,(12):20-22
2012年10月11日,我国作家莫言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从而成为中国首位、世界上第109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对于他的作品,"诺奖"评审委员会这样评价: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得知获奖消息,莫言"惊奇并惶恐"着。他对外界表示":这不会改变我的写作风格。我过去怎么写,现在还会怎么写。过去我是什么样的人,今后我还是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2.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让孩子在玩中自由快乐地成长。"为了养育女儿,他们制定了一套快乐成长方案—●葛冰,儿童文学作家。发表数百万字童话作品,其中《小湖涂神》、《蓝皮鼠和大脸猫》等被改编成系列动画片。《小糊涂神》获1998年金童一等奖、金鹰奖。●葛竞,北京电影学院教师,儿童文学作家。9岁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出版长篇童话和短篇童话集等作品三十余本,近两年创作的《魔法学校》《猫眼小子包达达》等系列作品深受小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相似文献   

13.
莫言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英译者葛浩文功不可没。《丰乳肥臀》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之前对其研究并不多。本文以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归化与异化翻译为基础,分析葛浩文英译《丰乳肥臀》本中归化与异化的应用,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作为战火纷飞时代一名异类作家,其作品与当时革命文学创作不同,着重展现社会地层人物的心理状态和"传奇"故事。作者习惯用日常琐碎小事的描写来反映女性生存境地的艰难,并通过男性形象的畸形化来衬托女性悲剧的本源。《金锁记》与《怨女》是作者对同义素材进行不同创作的两部小说,虽然两部作品写作手法不同、艺术技巧不同,然而小说主人公七巧和银娣的悲剧命运却又异曲同工,本文主要对《金锁记》《怨女》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女性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5.
王爱军  吴尽 《现代交际》2011,(10):97-98
《舞姬》是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不仅被广泛收录于现代日本高中国语课本,更作为著名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流传。巴金的代表作《家》在中国也可谓家喻户晓,也被各个国家的读者所熟知。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两位作家各自的文化教养、生长环境,以及表现在作品中的自传体色彩,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作品自发表以来,始终引人关注,两国的研究者更对两部作品展开了广泛的评论,可谓众说纷纭,精彩纷呈。从其对比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作家着眼点的异同,也可以领略到他们各自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本稿的目的是探讨《高级日语》中日本古典文学作品课堂教学。选用的例文是《枕草子》的第261段"香炉峰的雪"。从"作家作品介绍与作品朗读"、"阅读分析指导"、"课堂测试分析"等三个方面介绍了笔者上课的情况。结果表明:只要学好历史假名的读音、熟记古典语法、积累一定的词汇、日本古典文学并不是高不可及的。通过测试发现同学们对于作家作品类的文学常识、特殊读音、主语省略等问题掌握得比较好。例如日语汉字的读音、短句的翻译仍然存在问题,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的。  相似文献   

17.
汉派文学以武汉为中心,是中国当代文学流派体系和作家地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池莉、方方均为该派的代表作家。"汉味"是她们写作的重要特色。同为新写实主义作家,池莉和方方在写作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但同中有不同,探寻两人书写上的异同点,更有助于全面、深入地对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解读。本文选取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不谈爱情》《致无尽岁月》与方方的《万箭穿心》《出门寻死》《中北路空无一人》等为语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李碧华,香港文坛大名鼎鼎的才女。她才高八斗,行踪神秘,从不在大庭广众前抛头露面,坚持出书不公开照片、不安排签名售书,为此主动放弃了香港畅销书作家排行榜,被誉为港岛最神秘的女作家。在30多年的写作生活里,有百部作品问世,其中《胭脂扣》《霸王别姬》《纠缠》《秦俑》《诱僧》《青蛇》等被改编成影视剧,不仅捧红了张国荣、梅艳芳等明星,还摘取过戛纳大奖。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她们出身经历不同,性格迥异,或是纯真善良的童养媳,或是任人鄙弃的娼妓,蕴含了"爱"与"美",而这正是大部分湘西女性形象的独特之处。本文主要通过对沈从文的《萧萧》和《丈夫》这两部作品中萧萧、老七女性形象的探究,认识作品中女性的回环式的宿命感。在这些乡村女性的身上,同时也体现了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蒙昧悲凉、无奈的文学意义,寄寓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王娟 《现代交际》2015,(2):61+6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种文学现象。朱虹1981年在《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序》中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女性主义之后,我国女性作家的文本开始发生变化,女性意识在文本中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女性写作"的出现也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女性写作"的作家,最引人注目的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安忆。她创作了很多作品,如雯雯系列,还有"三恋"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作家的女性意识,然而作家并不承认自己是女性作家代表中的一员。文章试从"三恋"对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