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交流阵地,它对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移动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社交呈现圈子化特征,社会情绪处于纠结状态,社交心理上"技术依赖"取代了"情感依赖",更容易形成意识形态的链条。在移动社交网络平台下,要从媒介技术层面、文化心理层面、人际交往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加强对大学生正能量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网络社交领域。在网络社交中产生的网络流行语正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中的常用词汇。网络流行语中反映特定社会文化现象的文化负载词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因包含特定的民族文化信息,准确英译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十分困难。在目的论指导下,对直译法、直译加注法和转换补偿法的英译策略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好的掌握不同译法的优势与不足,对在不同语境下,如何选择恰当的英译策略,对网络流行语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英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兴起的网络社交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沟通交流方式,对社会群体的社交行为影响显著,相关研究也有很大跟进发展。以下主要从两方面入手来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1.社会环境如网络社交软件发展与普及度、周围人网络社交普及度等因素对网络社交偏好水平的影响机理与程度;2.网络社交偏好水平与现实人际交往水平的"跷跷板"效应,及前者为后者带来的利与不利影响。通过对已有研究的综述,进而提出一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寻找一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沟通方式,社交网络已然成为高中生进行情感交流以及沟通的重要渠道,其在现实生活中所生产的价值也已远远超出人们对它的期望值。为了准确分析社交网络对高中生课余生活的影响,本文从社交网络的发展出发,对高中生使用社交网络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据此分析社交网络对高中生产生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原因,以期能对高中生正确使用社交网络提出有用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办公和社交。微信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社交平台,它的多功能和多元化使其成为当下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一背景下,使用微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成为一种可能。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微信这个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环境和就业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真实的创业模式,真正形成创业思维和创业理念。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完成,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变。而随之出现的一些新兴网络社交软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便捷化和广泛化。在这其中,大学生等青年人群体是网络社交媒体的主要用户群,通过研究大学生这一群体来了解新兴社交媒体对人们人际交往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夏文婷 《现代妇女》2013,(12):72-73
当前,微博和社交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得如火如荼,大学生作为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青年群体,很快就对微博和社交网络表现出极大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微博和社交网络作为大学生网络活动的新兴载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都产生着影响,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发挥好微博和社交网络的优势,及时把握学生动态,加强教育引导与交流,将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8.
“内容”在我们的网络社区生活里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毕竟我们不是名人巨星,没有太多人会持续关心我们的一举一动,因此除了实时动态之外,我们所接触到的好“内容’,就成为经营社交“以资谈助”的“社交资本”之一。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科技与音乐的深度融合,改变着音乐文化的社会属性,不仅逐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网络音乐潮流,也逐步形成了网络音乐社交特有的文化认同群体与生态。网络音乐的社交过程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审美,而逐步演变成社会群体感情宣泄、情感交流的形式。通过分析网络音乐的文化认同现象,结合网络音乐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完善网络音乐的良性文化生态,对提升大众审美水平、强化民众感情归属、增强国民幸福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朱玺  李杰 《现代交际》2012,(4):240-241
随着网络虚拟社区的发展,SNS社交网站已经成为了目前Web2.0媒介下的重要基础应用之一。本文章选取当代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当代大学生上网习惯、社交网站参与动机进行实证研究,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网络紧密相连,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方式;其中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日常上网中选择使用社交网站;大学生参与社交网站的动机主要分为四种,即:信息获取动机、社交好友联络动机、自我实现动机和互动娱乐动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推广,新媒体传播日益便捷,相关的监管与伦理讨论应该及早参与其中。近年来网民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并且网民中高校中的大学生占据了相当比例。泛娱乐化的社会环境下,网络成为社交的一个重要渠道,其中高校学生对网络社交的依赖性较为明显。由于网络社交的隐蔽性与非直接接触性使得部分高校大学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脱节,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失德的现象。高校是培养人才和宣传教育的主阵地,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在网络上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深入思考、提出措施,防患于未然。针对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现状,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红"的影响力及其发展潜力越来越大。利用"网红"的影响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其重要。互联网技术的飞快进步,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以及信息的获得,社交网络的开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伴随网络不断创新发展,"网红"现象兴起并快速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改变或创新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的同时,网络技术也越来越发达,社交范围越来越广,其中的手机社交新闻软件较为突出,这就考验了手机社交新闻软件下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在一个人的品质基础上面建立起来的。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一定要保证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但是现在的新闻发展的迅速,有很多不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没有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制造一些低俗、无趣,甚至是损人不利己的新闻,本文将针对这些情况浅析一下手机社交新闻软件下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4.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严重的影响,但大多数人错误的将这一病症归为性格原因,并未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将文学作品中的社交焦虑障碍典型形象与现实例证相联系,探寻社交焦虑障碍的成因及其对人的精神、生活造成的严重后果,从文学与现实的立场呼吁社会提高对社交焦虑障碍问题的重视,给予社交焦虑障碍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社交网络时代,网络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新载体,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络参与政治社会生活积极性高,原因在于:通过网络参与的及时性;同辈交流自由化,长幼交流隐私化;接受信息私己性与自我满足性。因此,可构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引导互动模型,包含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导向机制、效能机制以及交互机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兴文化现象不断崛起,视频弹幕的出现是新媒体繁荣发展的重要表现,它是社交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印证了网络世界集体狂欢行为以及注重互动的一种形式与可能。  相似文献   

17.
社交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流模式,正在对两岸青年交流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如聊天、交友、讨论等逐步成为两岸青年在社交媒体中的主要交流形式。这种新的社交模式不仅扩大了两岸青年的社会关系网络,促进了两岸青年的沟通和了解,还推动了两岸青年在共识和认同层面的增加,这种互动路径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微信弱关系社交是新型的社交方式,使得大学生社交方式变得多元化,对大学生的强关系社会交往起到补充作用,从而对其生活与学习起到帮助作用。但是,个别学生有过度沉湎于弱关系社交之中不能自拔的现象,大学校园中有利用微信软件技术漏洞进行违规与非法活动,学生微店的规范性与标准性也亟须提高,这些都是微信弱关系社交的消极作用。应当促进微信社交软件进一步提高安全技术水平,提高校园网络管理水平,促进学生正确对待网上社交方式,培养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推动网络安全法规的制订。  相似文献   

19.
当前移动社交网络成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中重要的交流和娱乐工具。本文将探究和分析移动社交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对策,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及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覆盖全国,移动设备已普及,带宽极大提高、各种能够应对大流量、高负载、大范围的社交平台不断出现。且随着大众的社交范围由"私密"转向"社会"、网络流行语的运用也从最开始的针对自身状态、人与人间关系的表达,变成了公众思想状态与发展潮流的体现。本文主要从网络技术发展对网络平台的影响,和网络平台的发展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