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别尔金小说集》是普希金第一部完整的小说作品,其对俄国城乡生活较为完整的反映以及典型的主题意义使其成为俄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该小说集是普希金被困于波尔金诺村时历时三个月所作,小说中主要展现的是俄国乡村背景下的人物和生活,受特定的创作时间及环境影响,该小说集体现了特有的简约美。因此,本论文将具体从作品的语言、结构、人物形象、主题四个方面分析其所体现的简约美,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作品,亦能帮助我们大致明晰普希金小说创作的风格与原则。  相似文献   

2.
在中外文学史上,关于罪与罚、救赎与心灵的小说,在中外文学史上是很常见的。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此方面主题小说的创作,却有着自己不同的观念。他崇尚用道德、宗教等方式的感召,而达到心灵忏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作为战火纷飞时代一名异类作家,其作品与当时革命文学创作不同,着重展现社会地层人物的心理状态和"传奇"故事。作者习惯用日常琐碎小事的描写来反映女性生存境地的艰难,并通过男性形象的畸形化来衬托女性悲剧的本源。《金锁记》与《怨女》是作者对同义素材进行不同创作的两部小说,虽然两部作品写作手法不同、艺术技巧不同,然而小说主人公七巧和银娣的悲剧命运却又异曲同工,本文主要对《金锁记》《怨女》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女性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4.
迟子建和哈代分别是中国和英国的两位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相差近百年,所处地域又相距遥远,但在创作中却不约而同地关注了各自所处的地域,并熔铸了个人对家乡的深深情感。通过对两位作家重要作品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异域视野中两位作家对自己家乡山水自然的书写,及对时代本质的深度洞悉,从而以相近的方式把握自己生活时代的本质,抒发了对生活本质的理解,并表达出相似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5.
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小说《一间自己的房间》充分体现了伍尔夫先进的女性意识与女权思想。通过对《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所蕴含的自由空间、女性生育观以及女性话语权的探讨,来分析伍尔夫在这部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作为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神魔小说,有着其不同与其他文学作品的独特之处。本文试图从小说故事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方面来探讨其浪漫主义风格背后所隐藏的现实意义,以实现对本部小说作者及创作时代的进一步解读,从而使得读者对其形成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陈苗  张涛 《现代妇女》2013,(11):226-226,232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坐标图中,老舍和张爱玲各自有着不同的位置,乍一看来毫无关联,然而细读其小说文本,会发现他们之间最显著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分别以自己的小说构筑起各自的“悲剧世界”。本文试从创作主体际遇、创作对象构成等悲剧性构成的角度比较老舍和张爱玲的悲剧小说创作之异同。  相似文献   

8.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孔乙己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窥探上个时代人们生活的机会,这篇小说作为中才发现之前的许多固有感受并不成熟,鲁迅先生想要让读者感受的主要思想也未被吸收。只是浅读并不能吸收其中全部的养分,以现代的思想与角度去读也只能看到小说的局部。要想真正了解它,便需要多读几遍,将自己融入那个时代,将自己想成酒馆里的食客、老板以及潦倒的孔乙己,试着像他们一样思考。换位思考,带着问题与想法去读,慢慢地去发现迷雾后的风景。面对只有两千多字的小说,想要读出另一种感受,着实需要下功夫、用狠劲。  相似文献   

9.
2002年6月6日,是普希金诞生203周年纪念日,适逢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圣彼得堡峰会开幕前夕,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来到普希金的母校皇村中学访问,他不仅对普希金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并在他的铜像前用俄语吟诵了一首普希金的诗,而且还为普希金纪念馆题词:"伟大的诗人,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10.
圆子信箱     
圆子信箱特邀嘉宾:"驿站长"赵静我这里所要介绍的,不是普希金笔下的驿站长,不是那位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我这里所要介绍的,是现实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甘肃仕安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静女士。刚到而立之年的赵静,就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公司红红火火,事业蒸蒸...  相似文献   

11.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写出好的作品就必须要有创作热情和素材。创作素材就是作家无论是间接还是直接地从社会中接受到的信息,然后有感而发用自己的文字转化为创作的作品。创造社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作家把自己深刻的生活体验以特殊的形式表达了出来,表现出当时的社会状态,以及其作品的病态抒情方式,激情昂扬的浪漫色彩凸显了创造社的创作热情。但是其病态的呻吟和感伤的作品,却不是“空穴来风”,而正是当时社会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以赵树理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为界,分析其小说中出现的一系列农村干部形象的代表。通过对他们的解读,继而了解那个时代的农村状况和农民思想,并试图挖掘赵树理对农村问题的思考和解读。  相似文献   

13.
在俄罗斯,庄园不仅是现实存在的一种文化景观,而且广泛地反映在文学作品之中。俄罗斯的许多文学大家就出身并成长于庄园中,他们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庄园情结。普希金作为俄罗斯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来源也未脱离庄园文化的影响。本文仅以普希金和米哈伊洛夫斯克庄园为例,分析庄园文化对普希金文学创作的影响,力求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其作品中庄园情结的来源,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家思想,更好地体会俄罗斯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4.
小说的发展自我国明清时代较为盛行,在明清小说中对于虚实观念,一直以来通过"尚实"开始着重勾勒小说的价值观念、以及作者对于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在遵循历史的前提下,对故事进行虚构,将人物关系复杂化,从而更好地认识故事的梗概。而"尚虚"的观念,是将小说的创作以艺术表现手法,展开整体故事的价值魅力,虚实观念的发展既存在一定的区别,同时也有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一面,让小说更加具有真实感、让虚构的艺术创作出艺术魅力。所以虚实观的演变让明清小说推动创作,并且能够反过来作用小说的创作,形成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5.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迷惘一代典型代言人,他被誉为美国最绚丽爵士时代桂冠诗人。他所创作家喻户晓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其实讲述是他自己的一生,他的爱情、坚持和幻梦。他奋勇前进,他不畏失败一次又一次尝试,直至生命结束,就像小说中盖茨比一样,倒在了自家充满绿光的泳池中。  相似文献   

16.
纳博科夫祖籍俄国,早年同家人离开俄国迁往欧洲。父亲被杀,靠政府的救济金生活,颠沛流离的生活使纳博科夫饱尝了人世间的沧桑,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掌握了英语、法语,这为他用英语写作,成为世界级作家奠定了坚实基础。纳博科夫赴巴黎后,步入了小说创作的职业生涯,先后出版了数篇小说如《眼睛》《黑暗中的笑声》《斩首之邀》《王、后、杰克》等。纳博科夫是一个多面手作家,他不仅撰写小说,还发表和出版了许多剧本和诗集,很快就蜚声欧洲文坛。1904年纳博科夫携全家赴美定居,先后出任康奈尔大学与哈佛大学的语言教授。这一生活经历为他创作撼世之作《洛丽塔》提供了素材,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童年经验作为汪曾祺小说创作重要的素材来源,深刻地影响了他小说的环境与人物塑造,甚至是他的写作风格。本文将立足他的体验,尝试分析童年经验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左传》对小说影响巨大,前人也多有论述。而《左传》中的巫文化则更影响深远,就连当代的一些小说家都在吸收《左传》巫文化的营养。《左传》中的巫文化包括占卜、梦幻、怪异故事等,占卜的影响可谓渗透到后世小说的各个方面,梦幻则直接影响到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至于神怪故事不仅情节影响了小说,甚至有些故事,小说作者直接借为题材,用于创作自己的小说。  相似文献   

19.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倡导理性、呼唤理性是很多文学作品表达的一个主题。本文主要从英国著名小说《蝇王》的主题出发,探讨作品中所蕴合的理性的呼唤与回归以及《蝇王》作品中理性的呼唤所具有的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20.
托尔斯泰笔下的忏悔贵族形象是其小说中很有个性的人物。他们不断地忏悔自己的行为,并以实际行动改善自己的行为,作者正是通过这些人物、思想感情的载体揭露和批判了贵族社会,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与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