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称谓语是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个语言符号,能够反映交际中的人际关系;同时它也是一个语言现象,能够折射出不同的社会生活交际环境。中韩两国一衣带水,都受到过儒家文化的影响,两国社会文化形态比较相似,但仍存在许多差别。我们能够也能够从两国的社会称谓语的不同种体会到这些异同点。研究两国社会称谓语将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很大的帮助。本文将分成两个部分,从职业称谓语和泛称称谓语简要比较两种语言的社会称谓语,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丰城市梅林镇杭桥村选取了一定的相关语料对丰城方言称谓语系统进行相关的探究,重点从社会称谓语和亲属称谓语两方面探讨了梅林方言称谓语,分析了社会称谓语和亲属称谓语的特点以及其所映射的风俗文化,这将对丰城方言称谓语系统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称谓语作为一种交际单位,是人们用来指代称呼对象、识别身份以及在交际中定位人际关系的符号系统。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大宅门》中大家庭数百人物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及其交际中使用的称谓,以及大宅门里的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语的变迁,阐述了影响称谓语选择的重要因素。从而分析出大宅门中的宅男宅女之间的复杂关系,各类人物性格和身份及所反应出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学习是为了人与人之间更好地交流。然而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言语使用规则也因文化及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往往对双方使用语言时所必须服从的言语使用规则的差异认识不足,因而双方会理所当然地以本国语用规则作为交流原则,并以此理解对方的言语行为。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因此人们很有必要学习他们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本文希望在文化的视角下通过研究和学习中西双方的称谓语差异来实现更好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正确地掌握汉语称谓语能够帮助留学生学习到"地道"的汉语,促进社会交际顺利、有效地进行,所以提高留学生汉语称谓语学习的自觉性,探寻有效的汉语称谓语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本文拟从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部分进行探讨,以期寻找有效的汉语称谓语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初以来,在现代语言学领域,关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语言性别差异才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社会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作为一种言语标记,说话人的性别应当同其年龄、地位、角色身份这些内容同等对待,因而应当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独立研究变量。语言性别差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语言本身性别歧视,说话人的说话方式显示出他们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态度;一类是男女使用语言的差异。本文主要是针对男女使用语言的差异展开谈论的。男女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选择、句法和语用方面。通过对语言性别差异的分析,发现它对外语教学有很大帮助。了解男性与女性语言的诸多差异,在外语教学领域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以英语为本族语的男性与女性的说话方式。  相似文献   

7.
拟亲属称谓语广泛存在于交际对话中,使用时要遵循相应的语用原则,包括年龄原则、亲疏原则、权势原则、礼貌原则及语境原则等。但在实际情况中,尤其在文学文本中,各项语用原则之间往往出现相互冲突的情况。试以文学作品为例探讨拟亲属称谓使用中的语用原则冲突现象及其产生的特殊文体效果。  相似文献   

8.
吴萌  刘伟 《现代交际》2013,(10):231-231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都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他们会带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去学习汉语,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如果不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就会产生学习障碍。称谓语的学习便可以说明这一点,在学与教的过程中,汉语称谓语的文化内涵及民族特性的“输入”对学生的掌握异常重要。本文便以跨文化交际角度来探讨汉语称谓语的特性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高校美女文化面临着泛化的倾向。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与市场经济中女性地位的衰落直接相关。而高校社会性别教育的缺失削弱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大众文化的勃兴则强化着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高校美女文化的泛滥弱化了女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形成,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也加剧了社会文化中男女不平等的局面,促使女性向传统价值观回归。为了重塑高校社会性别平等文化,应该使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政府决策主流,推动社会性别平等教育进入高等教学体系并实现学科建设主流化,培养大众传媒的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0.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与人类持续增长的网络社交需求,共同推动了网络社交方式的不断丰富和社交工具的不断更新。近来,微信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了网络社交的新宠。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网络媒体发展中的这一新热潮,运用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和意见领袖等理论,来解释微信的社会文化传播功能和影响,以及其受用户青睐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微信所带来的传播方式的新变革,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环境关心的性别差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基于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公众环境关心的性别差异。作者检验了关于环境关心之性别差异的社会化假设与社会结构假设,指出这些假设在本研究中不能得到支持。在引入环境知识这一中介变量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应当重新反思关于环境关心之性别差异的理论解释,关注社会化过程与社会结构位置影响的两面性,探索环境关心性别差异生成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亲属称谓语是标志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亲疏远近的重要符号,是语言中经常使用的基本词汇.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1—6级中筛选出的41个亲属称谓语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留学生书面语料中使用亲属称谓语的整体情况.此外,根据亲属称谓语偏误的特点将其分为了:生造偏误、误用偏误、混淆偏误、其他偏误,分析了造...  相似文献   

13.
传播媒体在进入了21世纪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从电视、电影到多媒体、网络、电子传媒,各种形式的媒体在发展壮大之余,也在每天上演着群雄逐鹿的大戏。而其中,电视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已经深深介入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电视机前成长起来的几代人的文化素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电视媒体就如潘多拉的盒子,对大众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正反两方面影响,使得所有的电视观众面对它都不能不发生思行为表现,思想观念,道德精神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称谓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称谓可以反映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对女性称谓的变化反映了女性地位的变化,女性的地位又是由其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称谓语是语言交际的第一步,但是随着今年来社会发展,称谓语变化很快,从同志、师傅到美女、老师等,除了外界原因外,还可以从浑沌学视角解释这一现象,本文试用蝴蝶效应,有序无序,平衡与平衡破缺理论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每一社会都有和自己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影视作品既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同时又给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以巨大的影响作用。处在某特定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既是这一时期的历史产物,同时又是这一时期的历史见证。中国电影自诞生起,就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生命轨迹,改革开放之后,这种承载更是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活力与创造精神。本文从影视与社会核心价值观、影视与文化母题、影视与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的影视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网络流行称谓语随着网络的普及迅速成为流行语言文化的一个新趋势,同时也带来一些困惑:一方面使语言代沟加剧;另一方面"挑战"了汉语言的规范性,加大了外国人应用汉语的难度。在语言学家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指导下,从动态的角度系统地分类探讨、分析和总结网络流行称谓语的动态发展规律及其语用功能,能够使有语言代沟的人在交际中增进理解;也为外国的汉语学习者了解和运用网络流行称谓语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材料支持。  相似文献   

18.
《安妮日记》是成于二战期间的一部经久不衰的著作。安妮将密室中与范达恩一家人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人际关系,以及安妮的内心成长都记录下来。采用海姆斯的SPEAKING模型,对日记中的称谓语进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关系的构建和情感态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称谓语的研究是一个深受学者青睐的话题,而含"老"字的称谓语也极其的常见,自然也就受到不少研究学者的关注。本文从现代汉语和古汉语两方面探析汉字中含"老"字的称谓语的意义以及在英文可能的对应翻译,探索异同并分析可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状况及其与一些人格因素之间的预测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就此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从个体发展或社会教育的角度看,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都应着眼于构建良好的社会和群体环境,并在尊重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以自尊的人格素质为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