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寻根文学"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里程碑,它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问题一直受到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关注,研究两种文学流派的作品也不断出现。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寻根文学"丰富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引起了学术界的共鸣。"土著文学"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土著文学"作品中的土著文化因素对"魔幻现实主义"具有重要的影响。"土著文学"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都可以被称为拉美的"寻根文学"。本文系统地研究中国"寻根文学"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通过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寻根文学"的影响来梳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好雪片片     
好雪片片象征图形象征,是艺术尤其是造型艺术的特证之一。绘画除直接表现也有间接表现、如用比拟或隐喻的形象以显示某一事物的本质或含义;这种间接表现就是象征。虽然比拟或隐喻的办法是间接性的,所用的形象则是直接性的。因之.间接表现首先需要对被比拟的事物本质有...  相似文献   

3.
基于体验哲学的隐喻既是命题思想的一种呈现,也是说话主体内心情感、视角和认识的表现。本文拟从情感、视角和认识三维度讨论隐喻主观性在政治语篇和文学语篇中不同的话语建构功能。结论:在政治语篇中,隐喻是作为意识形态建构的一种工具,旨在实现一种社会建构或群体建构;在文学文本中,隐喻则是说话人建构自我的一种工具,旨在让听者/读者理解、接受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虽然属于典型的历史叙事作品,但是并不能由此说明转喻的文本构成模式在作品中占到了绝对优势的地位。受中国古代历史意识"通""变""具象思维""情感介入"四个方面特点的制约,史传文本中的隐喻和转喻两种文本肌理形成了平分秋色、相得益彰的局面。通和变的史观决定了历史叙事在时间和因果关系上的转喻,具象思维和情感介入生成了历史叙事在形象和审美关系上的隐喻。最终解释了史传文学具有文学与史学二重性质的深层原因是隐喻与转喻两种话语生成肌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同时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利用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同点,将喻体映射到本体中,以喻体自身的特点对本体的特性进行更好的展示。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的作用非常重要。本文对隐喻的理论概念进行了分析,并对英美文学中隐喻词的翻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暴裂无声》是由忻钰坤编剧兼指导的影电影.电影画面色调多为暗色调,电影的音乐基本为紧张压抑的风格,奠定压抑绝望悬疑的基调.导演采用许多隐喻符号来前后呼应,暗示结局.本文试从蒙太奇的运用、视觉隐喻的象征、画面语言造型来分析这部电影.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文学以及社会学都在探讨时间的本质,时间的表达方式。直到现代,大部分学者认为,抽象的时间概念的认知和理解需要借助概念隐喻。中德文化的差异致使时间概念隐喻表达的不同。因此,对比分析两个民族时间概念隐喻的异同,可以从另一角度分析不同文化在时间概念上的具体异同点。  相似文献   

8.
方位词本来并不反映除方位外的其他意义,但当作者将某种内涵融入方位词时,其便可以反映出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态度,是作者个人思想趋向的体现。这种被融入了内涵的方位词类似于意象或隐喻。在《庄子》的寓言故事中,表示南北的方位词多次或直接或间接地出现,都是象征一种无所畛域之地,象征着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且方位南比方位北地位更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认知语言学与文学相结合,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尝试用图形—背景理论去解读席慕容《乡愁》一诗中的意境的构建和其中所包含的隐喻。研究发现,运用图形—背景理论有益于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知。同时,该理论还可以用以理解诗歌中隐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杨霞 《现代妇女》2013,(12):267-268
陶渊明的诗歌悠远淡然、真实婉转,诗中的意象,造诣极高,具有深刻的象征隐喻的意义。陶渊明诗中最突出的意象便是菊花,通过对陶渊明诗歌的解读,揭示陶渊明诗歌菊花意象的含义。以菊喻人、以菊比德,无我之境,自成风格。  相似文献   

11.
运用符号—结构方法,从文学手法角度看,《神曲》创造了大量的寓言形象,它们是寓言寓体,在文本中处于不同符号—结构层级:但丁处于文本文学手法层级,维吉尔、贝亚特丽切处于大整一文学手法层级,而三界亡灵及怪兽形象则处于中小整一文学手法层级。从符号—结构看,出现在语言手法、最小文学手法层级的是象征形象,而出现在整一文学手法和文本文学手法层级的是寓言形象。  相似文献   

12.
<正>在新中国历史进程中,有这样一群"小人物":源自民间,出身平凡,却掀起波澜、引人注目,成为一个时代的隐喻和象征。"知青第一人"邢燕子,"农村合作医疗之父"覃祥官,改革"狂人"马胜利,"刁民"王海……从他们的跌宕沉浮,可以看到历史的光辉、顿挫和感叹。  相似文献   

13.
莫言的小说处处体现着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角度的,有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有时空描写的反复错乱与场景的变化,有夸张荒诞的想象描写,有异想天开的隐喻、象征,等等。莫言的作品不仅带有了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更是充分融合了中国的鬼神文化、乡土情怀,创造出了全新的中国化的魔幻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4.
"寻根"是80年代中后期(1983~1989)中国文艺界的一个流行术语。张艺谋的寻根方位是涉及广泛的和多变的。张艺谋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善于追随时髦的寻根潮流的流程,适时地以当代自我与传统父亲的关系为基点制作出一度令人神往的原始情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当代新农村规划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引出对新农村规划中地域性的思考,在解读巴蜀地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基础上挖掘出潜藏其后的追求因地制宜、和谐共生的有机思想及重视隐喻和象征的人文精神,并通过分析南江县新农村规划方案设计实例,阐述了当今新农村规划中地域特征和场所精神回归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电影《杀生》作为分析材料,从德勒兹的电影哲学角度出发进行了浅显地分析.解析了片中的杀和生的元素以及各种隐喻和象征;随后,探讨了佛家“境由心生”和片中“心由境生”引发的两种生活态度,在当今环境下,应如何处理心和境的关系,减少心中的挣扎和无奈.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诗人的鲁迅留下了为数不多的旧体诗创作,散见于各种书信笔记中。其中,植物是鲁迅旧体诗中常用的意象,或是象征局势、或为隐喻他人,在诗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分类、出处和应用特点等角度具体分析鲁迅诗中的植物意象,挖掘其审美意蕴,从而探寻鲁迅旧体诗的文化渊源和艺术风格,为全面了解鲁迅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进入全球化阶段,世界各国的文学在互相融合和传播。文学把历史的发展以文字的方式展现出来,展示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景象。而英语的文学作品包括了英语文化的各个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信息,表现出不同的为人处事原则和价值观念等。当代英语文学开阔了英语文学研究的视野,扩宽了研究的领域,影响非常广泛,象征着世界未来文学的发展轨迹,对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引导作用。所谓的跨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随着经济全球化,跨国文化活动越来越频繁,当代英语文学的跨文化交流越显重要,促进了文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世界各国文学创作者的创造提供一个很好的定位发展趋势,世界各国在互相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共同创造更加繁荣的文学。  相似文献   

19.
隐喻的传统修辞学研究、纯语义研究、语用研究、认知研究对隐喻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但在隐喻的诗学功能、隐喻的辨认、隐喻意义获取的阐明问题上存在不足,而从语用认知视角对隐喻进行研究,能解释这些问题。隐喻的理解是隐喻研究的重要方面,隐喻的理解通过在认知语境中进行推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易卜生的剧本《玩偶之家》发表于1879年,轰动欧洲,影响世界文学已近一个半世纪;1914年春柳社在上海首次演出《娜拉》(即《玩偶之家》)至今,其在中国的传播历史亦逾百年。娜拉作为女权主义运动的一个象征符号,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外文学和中外社会历史上,均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演变。梳理这一思想脉络,无论以中国还是以外国为范围,都是一个庞大的文学接受史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