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语言文化学是俄罗斯语言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它把语言和文化研究相结合,为神话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提供了新的视角。神话是人类原始思维的载体,是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源头,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中,神话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是俄罗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神话书写是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本文试从语言文化学视角对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代表人物之一——乌利茨卡娅的神话书写及其在语篇建构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阐释,以期透过文本表层考察作家神话书写中体现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审美含义及其更深层次的审美意识形态是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话语蕴藉属性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这样,文学作品就有了话语蕴藉属性。从各种文学作品看来,话语蕴藉属性的运用还是比较常见的,适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话语蕴藉属性在文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可能是一句话,一个人名亦或是一个地名甚至是一个字。本文意在浅析部分文学作品的话语蕴藉属性的运用和从而体会运用这一表现手法的益处,进而在自己的文学创作活动中运用这一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朱星辰 《现代妇女》2013,(11):223-223,195
对于上世纪末在文坛上刚刚兴起的一股年轻而崭新的创作力量80后而言,十几年的光景已然让他们所处的文学创作氛围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随着纯文学作品一步步迈进市场化商品文学的边缘,80后也在用自己独到的创作方式来迎合这种变化,并试图找到更有利于自己作品生存处境的创作方法。关于80后文学作品的本体,可以从内容与形式双方面进行剖析,而这两者则具备一个共通的特点,即或多或少地打上了“后现代意识”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罪人》是叙利亚当代著名小说家法里斯·扎尔祖尔发表于70年代的作品。扎尔祖尔1930生于大马士革,中学毕业后当过教师,1949年考入叙利亚军事学院,毕业后在叙武装部队任下级军官。出于对文学的热爱,1958年脱离军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他是叙利亚公认的高产作家,几乎每年都有一部新作问世,作品以无情揭社会现实而著称。他同情下层劳动人民,被阿拉伯文学评论界称为“严酷的现实主义者”。他的很多小说被译成英、法文,介绍到西方国家,在阿拉伯和西方文坛有一定的影响。扎尔祖尔现为阿拉伯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三次获叙利亚最高文学创作奖,其中两部长篇获国家最高文学艺术委员会小说创作一等奖。 《罪人》是一部描写叙利亚农民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描述的是一个几乎没受到现代文明影响的,非常贫瘠落后的叙利亚农村情景。他深入到最纯粹的农民家庭中,讲述他们的痛苦和不幸;他们在天灾人祸重压下的挣扎,在物质利益掩盖下的亲属邻里关系,与代表国家权力人物间的关系,以及一夫多妻制的真相和他们的愚昧迷信。同时也讲述了他们的勤劳、质朴、豪爽,为保卫自己的土地而做出的种种牺牲和要求改变悲惨生活处境的强烈愿望。这一切都是通过一个使人落泪的故事展开的。 在叙利亚边远地区一个叫做“羊圈”的村子里,小说  相似文献   

5.
当代吉林女性文学创作立足一方水土,既是当代东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多样化的创作主题彰显着东北文学的魅力,展现着东北辽阔疆域上"吉林映像"的风姿。以吉林女作家金仁顺民族题材小说、王可心"西山系列"小说为切入点,试图从当代吉林女性作家多样化的创作风格中管窥地域文化品格及其创作价值,兼论及吉林省本土作家作品对吉林地方文化传播的反哺。  相似文献   

6.
母亲,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符号和文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一直以来是无数作家进行创作的源泉。"母亲"这一文学形象在现代文学中也历经了一系列嬗变,本文通过"母亲"形象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嬗变来分析时代的发展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晓南 《现代妇女》2014,(3):141-142
普希金是俄罗斯诗史中的太阳,在俄罗斯文学中享有盛名。徐志摩则是中国诗歌文学中的浪漫才子。两名巨匠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经历了各自的辛酸。文学创作特色有同有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词都优美至极,在诗歌中寄托情感都是他们的作品特色。但在作品描写手法和精神意愿的表达上各领风骚。两位泰斗的文学作品对于后人的文史研究有着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的创作过程中,作家的气质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作家所独有的情感特征、性格、心境特征、社会适应能力等,都直接影响着作者的创作水平、作品思想和风格。下面就作家的气质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柳·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是俄罗斯文学界的一位传奇女性。她在文学、音乐、绘画以及戏剧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成就。她的作品是一种不从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学创作,本文将从柳·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各个方面的成就入手,来对她进行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司各特在西方文学史上并不是第一个涉足历史小说的作家,称不上是这一文学体裁的开创者,但是司各特却在真正意义上将历史小说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下来,成就了西方历史小说的完美范本格式。阅读司各特所创作的历史小说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司各特在作品中十分完美地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作者的主观艺术加工完美地融汇在了一起,使得这种文学体裁焕发出了完美的生命力。本文将以司各特作品的代表作《艾凡赫》为切入口,从历史人物的塑造、事件的还原以及自然背景的搭建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司各特在作品中体现出的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京派文学的主将,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的文学思想值得我们后人研究并传承,本文将从沈从文与庄禅文化的渊源及沈从文作品中的庄禅文化两方面着手,在对沈从文生平和文学创作的审视中,感悟沈老文学创作与庄禅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好坏,关键在与作者运用一个故事题材和塑造一个任务形象来流露出主题思想,最终表现出怎样的主题意境?毫无疑问,主题意境才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只有抓住主题,读者才能理解到作者想要在文章中表达的中心思想,才能从根源上与学习接受作者所要通过文章传递的观点和信息,读者便能够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学建设水平和创作水平。研究当代英语文学的主题意境,能够对英语文学的发展过程进行深入的了解,对当代英语文学的发展规律更加具有把握力,领悟当代英语文化的内涵和创作手法,有利于英语文学的进步和在全世界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王娟 《现代交际》2015,(2):61+6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种文学现象。朱虹1981年在《美国女作家作品选?序》中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女性主义之后,我国女性作家的文本开始发生变化,女性意识在文本中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女性写作"的出现也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女性写作"的作家,最引人注目的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安忆。她创作了很多作品,如雯雯系列,还有"三恋"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作家的女性意识,然而作家并不承认自己是女性作家代表中的一员。文章试从"三恋"对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浪漫主义文学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这一文学流派的特点有很多,本文从《约婚夫妇》这一代表作品中一位女性形象出发,体现出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中女性人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征联启事     
笑尘 《老年人》2006,(9):42-42
所有公之于世的作品,都会有观赏者,有品评者。很多人虽不具备创造能力,但绝不缺乏欣赏或批评的能力。在文艺创作领域,这种现象尤为普遍,而以诗歌的形式来谈诗论文,中国文坛表现得最为充分而又精彩。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一直以诗歌和散文为主流,因而谈诗论文一直是中国文学评论界的热门话题,并成为读书人的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和人生一大乐趣。从先秦诸子到六朝诸贤,迄于明清之诗话、词话,薪火历数千年而不断,可谓洋洋大观。但是,将诗歌作为文艺批评的载体,在唐以前似不多见。开此滥觞者,应推杜甫。他的《戏为六绝句》,应是以诗论诗文的首批组…  相似文献   

16.
在阿拉伯旅美诗人和作家中,纪伯伦受美国文学特别是惠特曼散文诗的影响较深.两人的文学创作在语言创新、韵律感、色彩运用、叛逆精神和神秘主义思考等方面极为相似,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共性,特别是近代以来东方文学对西方文学的接受.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和勾勒了中国八十年代文化传统在三个层面上的全面复兴:在礼俗文化层面上出现了日常生活象征性礼仪(节日活动、婚丧礼仪等)的逐渐修复,以及“麻将热”、“气功热”、“宗教热”之类的现象;文学创作的层面上则涌现了一大批有份量的“寻根文学”作品和创作思想;思想文化层面上尽管有过偏激的反传统言论,但总体来看,也出现了“孔子热”、“当代新儒家热”这样从正面反省文化传统的思潮。对于诸如此类文化传统的复兴趋势,本文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解释:1.文化传统是赋予社会生活以超越性意义的源泉,是道德感召力、社会凝聚力的基础:因而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2.文化传统也是文学想象力的源泉和深厚的土壤;3.维持完善的道德传统和文化传统,是持久社会进步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发达社会和文明鼎盛状态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8.
当代翻译活动已经不再个人化的行为或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和电脑的普及,翻译活动从一个人发展到一个群体,从单打独斗到团结合作,从个人兴趣到职业化;并且,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主流翻译作品从文学翻译领域抽身,应用型文本,如旅游、科技、铁路、环境、法律等领域的文本成为当今翻译市场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在阿拉伯旅美诗人和作家中,纪伯伦受美国文学特别是惠特曼散文诗的影响较深。两人的文学创作在语言创新、韵律感、色彩运用、叛逆精神和神秘主义思考等方面极为相似,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共性,特别是近代以来东方文学对西方文学的接受。  相似文献   

20.
1988年世界诺贝尔文学奖为埃及著名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获得,这是全埃及以及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光荣。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中,纳吉布以他多产的上乘作品,大大丰富了阿拉伯世界文学宝库。纳吉布的小说以现实主义为主旋律,反映埃及社会现实,呼吁变革现实,探求理想社会和人生真谛。其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