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作为中国犯罪社会学研究开拓者之一,严景耀先生对犯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研究中,他没有照搬西方的思想和方法,而是深入联系和思考我国的实际,认为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是我国犯罪问题的根源。了解严先生的思想对我们解决当前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勾画出严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至抗日战争前所做的两项比较重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属于一种儿童期即可诊断的广泛性发育障碍。20世纪40年代,国际社会对该症开始有临床诊断与治疗案例。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南京脑科医院儿童精神科医生开始临床诊断该疾病。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就有人关注孤独症儿童的服务与福利。在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相继出现了针对孤独症儿童训练的服务机构(如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的早期干预)和针对其家长服务的社会团体(如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被日本侵略的非常时期,周扬、周立波等人认为可以按照“共产国际”文件的精神在中国提倡“国防文学”。  相似文献   

4.
透视群体性事件的六个层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也在不断积累和暴露。群体性事件作为体察这些社会矛盾的信号,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社会以农业生产方式为特征,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尊老文化是其核心的部分。直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大的农村社会才进入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时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农村的转变速度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20年代始,陈达便力倡“生育节制”。抗战时期。他在云南主持了以现代统计方法进行的较大规模的人口普查。陈达等社会学者认为。人口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20年代末至抗战开始。出现了一大批以农村为研究对象的调查报告和专著。其中为社会学者所作或与社会学关系密切而又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李景汉的《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1929)与《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3)。卜凯的《中国农场经济》(1930)与《乡村社区调查》(1931),乔启明的《江宁县淳化镇乡村社会之研究》(1934)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1945)等。他们运用统计方法,对某一区域的历史、地理、人口、婚姻家庭、财产收入与支出.生活程度、经济、教育、宗教、娱乐等,作概括的描述。勾勒出中国农村各方面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基本状况,探寻中国农村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所进行的一重大历史事件,正因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才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得以最终确立。但由于改革开放对于我国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的改革,学界和社会中出现了一大批对于在50年代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质疑和否定,"早知如今,何必当初"的口号一呼百应。所以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该如何正确的认识,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不景气相继爆发“福利危机”,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各国纷纷采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缓解日益突出的养老保障财政压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浪潮由此迅速在全世界扩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社会经济转型、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吸取国际经验教训,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中最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马玉明  吕荣 《中外书摘》2014,(11):58-61
黑色星期日 美国黑风暴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20世纪30年代,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罕见的沙尘暴袭击了大半个美国。当时,沙尘暴肆虐美国达10年之久,被后人称为“历史上三大人为生态灾难”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中期之前,甚至80年代之前,京剧、秦腔、豫剧等戏曲,是普通民众主要的娱乐样式。20世纪20年代,名角儿,尤其是名旦,都有一些疯狂的粉丝,一如今日的娱乐明星。众所周知,自那之后,戏曲出现了明显的衰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社会工作开始在我国出现萌芽.20世纪三四十年代,雷洁琼、步济时、蒋旨昂等一批社会工作学者推动了社会工作的初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学连同社会工作专业曾一度被取消.在我国社会工作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人物就是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工作的奠基人——雷洁琼.她的社会工作思想主要体现在呼吁保障儿童福利、为妇女追求平等权益、倡导家庭的良性运行与发展等方面.此外,她在社会工作恢复初期就提出"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的科学论断,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崩溃,近代社会变革到来的交替时期。现实主义这一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西方绘画风格,在这场革命中被赋予了远远超出艺术自身的革命意义和社会内涵,成为20世纪影响中国绘画最为深刻的流派。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到解放前(1919-1949);第二阶段是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之前(1949-1979);第三个阶段则是从80年代到现在(1979-)。在这三个阶段不同的历史语境下,现实主义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分离主义是美国黑人诉求平等公民权,谋求自治的指导思想。其核心内容依据伊斯兰教教义,黑人穆斯林重塑自我民族性,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而全面消解白人对黑人的矮化与贬低。20世纪初,美国处于种族主义最为甚嚣尘上的时期,而黑人穆斯林的分离主义思想正是在此期间孕育发展。在二战后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过程中,黑人穆斯林的分离主义思想步入鼎盛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黑人社会地位的提升和种族关系的变化,黑人穆斯林的分离主义思想进入转型期。本文旨在以"伊斯兰民族"组织的成长轨迹为例,全面剖析黑人穆斯林分离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揭示20世纪美国的民族矛盾与种族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思想界开始坦率地向世界承认自己的集体卑微,标志之一就是大家都称自己为思想者而非思想家。中国有思想者却没有思想家,这几乎成了人们的共识。在如此卑微的表态背后,中国思想界保留了最低限度的自信——至少我们还在思想,这个国度依然有思想者。  相似文献   

16.
曾令英 《职业时空》2008,4(9):118-118
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创新的一个核心理念和实践。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国际上流行于60年代。特别在保罗.朗格所著的《终身教育引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生存》两书出版后,成为指导未来教育的时代理念。所谓终身教育,即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而非仅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这种教育包括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体现的是一种大教育思想,其蕴涵体现在:教育实施主体是开放的,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新农保”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简称,它是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即“旧农保”)而言的。  相似文献   

18.
严彦 《中外书摘》2010,(11):75-77
“80后”,目前中国最受关注的一代,他们代表了中国的未来。“80后”作为一个社会人口学概念,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特指国家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据统计,中国的这个群体超过2亿人。  相似文献   

19.
公募基金会与NGO资源难对接 中国的公募基金会发轫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原因,既是给民间资源开放空间、实现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也是为了动员民间资源来弥补政府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的供应不足。可见,中国的公募基金会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自上而下产生的,在筹款,  相似文献   

20.
杨立青是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既对20世纪的音乐作曲技法作业深入研究,也对现代音乐技法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本文主要对杨立青在20世纪对作曲技法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