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伤逝》、《边城》和《围城》分别是现代文学中20年代、30年代和40年代的代表作品,这三部作品分别诠释了不同时代作家的爱情观。虽然这三部作品中具体的爱情描写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是仔细分析却可以发现三部不同的作品存在着明显的相似处:作品中的主人公都企图建立理想的爱情,但最终都以爱情悲剧告终。不仅如此,造成其爱情悲剧的根源也是相同的,即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伊利亚特》中的女性,无论神袛或凡人,皆无完美的爱情,社会规则、天灾人祸、强权干涉,以及女性自身的局限,社会地位低下,女性意识尚未萌发,不敢也不能与男权社会抗争,造成她们的爱情以悲剧收场。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穆斯林的葬礼》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在六十年的峥嵘岁月里,三代人不同的人生走向,并嵌入了两个时代错综复杂的爱情悲剧。它是著名女性作家霍达的代表作,也是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得主。作品以灵巧的结构、细致入微的语言,着力塑造了第二代人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以及第三代人韩新月、楚雁潮、韩天星、陈淑彦的爱情悲剧,从灵魂深处打动读者,拨动读者心弦。霍达利用矛盾冲突推动叙事,也是符合小说内部构造规律的。霍达通过细腻而丰富的语言,加上“双线程”式的文章结构,  相似文献   

4.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女主人公爱玛的悲剧命运不仅来源于其自身对于爱情、名利的疯狂追求,整个当时的法国社会也是扼杀爱玛生命的帮凶。本文将以爱玛的主观因素和爱玛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来分析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主人公爱玛的悲剧命运形成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作为战火纷飞时代一名异类作家,其作品与当时革命文学创作不同,着重展现社会地层人物的心理状态和"传奇"故事。作者习惯用日常琐碎小事的描写来反映女性生存境地的艰难,并通过男性形象的畸形化来衬托女性悲剧的本源。《金锁记》与《怨女》是作者对同义素材进行不同创作的两部小说,虽然两部作品写作手法不同、艺术技巧不同,然而小说主人公七巧和银娣的悲剧命运却又异曲同工,本文主要对《金锁记》《怨女》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女性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6.
屠格涅夫的《阿霞》出版于1858年,常与《初恋》《春潮》集册出版,合称为爱的小说,因为在这些作品中都是以人类与自然,爱和幸福作为主题。但是《阿霞》其实是一个关于初恋的悲剧,从小说人物主要人物的塑造到作者个人的写作原型及经历,都决定了这场爱情无疾而终的必然性。本文即从多角度详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成功地从社会批判的角度反映了被扭曲和被压抑的人性。文中浅析了保罗爱情悲剧的原因,印证了实现人性的自然和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对上海这座城市而言,张爱玲是其20世纪40年代的代表,而王安忆则在半个世纪后成为其文学代言人之一。立足于文本,通过张爱玲与王安忆两部内涵有一定关联性——同写女性悲剧命运的小说《倾城之恋》《长恨歌》,比较两位女主人公——白流苏与王琦瑶在不同时代,相同悲剧结局的人生背后不同向度的悲剧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凯瑟琳?温莎小说《琥珀》中的女主人公琥珀,一生坎坷曲折。本文从黑格尔悲剧学说的三个方面,即悲剧冲突、悲剧冲突的和解和悲剧效果来解读琥珀的人生,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琥珀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0.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珍妮姑娘》都通过女主人公的两段爱情悲剧,叙写了两个女人的悲惨人生,在其中的结构设置、情节安排上都有高度的相似性。文章将通过对两部小说的探索,研究其中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11.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塑造了俄国文学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充满了悲剧意味。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则对悲剧进行了全面论述,对后世悲剧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中将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中的情节中心说和性格论角度简要分析一下《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2.
追溯到15世纪末的西班牙文学,在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交接处,出现了一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传世佳作——《塞莱斯蒂娜》。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特点鲜明的人物塑造,丰富有趣的俗语引用,使得作品独具匠心、引人入胜。同时,书中对肮脏的金钱关系的揭露,对追求自由的人文思想的赞扬,也因结合了当时西班牙社会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冲突、矛盾,而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让人深思。本文旨在通过从社会背景、阶级矛盾等方面来简析《塞莱斯蒂娜》中悲剧结尾的必然性,即男女主人公无法逃离的凄婉爱情以及塞莱斯蒂娜和两个仆人因财丧命的悲剧下场。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命运多舛,性格鲜明的悲剧性人物形象。而林黛玉是作者着墨最多,最具艺术性的典型形象之一。本文主要从黛玉的外貌、才华及性格来论述黛玉的美丽、聪明及纯真。从她的身世及爱情来展现黛玉的孤苦、无奈及悲剧命运。透过黛玉,我们看到了美、青春、生命被毁灭的悲剧,同时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相似文献   

14.
王娟 《现代妇女》2010,(9):32-34
繁漪是曹禹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一个阴鸷的女人。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为了爱情,“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的搏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将“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但她不仅毁灭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本文主要从其性格来探求这一人物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祥子的悲剧形象、形成悲剧的原因、悲剧人生的意义和作品的思想内涵几大方面进行分析。它是一部成功的悲剧作品。《骆驼祥子》以军阀混战的20世纪初的北平城为背景,人力车夫祥子为主要人物,其悲惨坎坷的生活为线索,通过他的生活经历,控诉旧社会的黑暗,军阀的自私,人心的冷漠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深切关怀。可以这样说,祥子是时代下层人民的典型代表,被赋予了一定的时代意义。本文主要通过造成祥子悲剧人生原因的分析以及作品悲剧内涵的真正意义进行探究,分析主人公悲剧人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仅有美妙的文字,更有其所特有的悲剧美。本文以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为研究对象,从分析《金锁记》、《半生缘》中的女主人公的悲剧性格和她们的悲剧命运入手,解读张爱玲小说主题以及其对女性人物塑造上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7.
《诗经》的爱情观对后代爱情诗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历代对《诗经》的爱情观都有继承与发展,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不同,不同时代的诗词形成了不同的爱情观。本文拟就近代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容的爱情诗所体现的爱情观,通过与《诗经》爱情观的比较分析,从追求爱情的方式、爱情的表达方式、坚守爱情的态度、失恋女子态度等角度,透视近代诗词对《诗经》爱情观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悲剧》是著名美国小说家德莱塞的传世名作,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等家喻户晓的佳品.德莱塞出身于一个破败的小农业主家庭,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从小就靠劳动挣扎度日,也正因此德莱塞才能写出像《美国的悲剧》这样揭露美国悬殊的贫富差距,人们为追逐金钱导致道德沦丧的小说.该小说分三部分,讲述了一个叫克莱德的美国青年是如何从一个天真幼稚的年轻人堕落为一个被社会污气所腐化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狄芳 《现代妇女》2014,(9):55-56
元好问是金元一代文学巨匠,他的爱情词约占全词的十二分一,著名的爱情词《迈陂塘》二首都是写殉情的悲剧,这与他的创作倾向、生活经历等、当时的社会制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曾专门探讨悲剧的含义。他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悲剧美则是通过悲剧这样一个形式,将生活不堪、消极、无奈的一面的展示给人看,通过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悲悯的方式来让人从反面获得一种悲壮美的快感,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珍惜的一种美德感受。因为悲剧美它本身也是通过这种距离化的审美让人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却产生美的感觉。所以这种美产生的根本在于它高于普通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