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叙述了中国画的特点,然后通过与西方焦点透视的对比,说明运用散点透视绘画的美感。散点透视可以使绘画空间变大,更好的表现绘画主体气势,发挥画家主观能动性和强调形体。本文着重说明散点透视的特点(面面观)和重叠法,重叠法讲求重叠的度,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拉大画面空间,内容更加充实。所以运用散点透视的画面可以呈现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构图,比运用焦点透视的绘画更有优势。传统的透视方法在古代广泛使用,创作了不少精美作品。在当代的绘画中运用这样透视方法使画面更加锦上添花。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散点透视,以它独有的魅力引起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透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却也和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脱离了透视关系的绘画算不上真正的绘画。从传统的短缩法至文艺复兴时期的线透视、光透视、色彩透视,透视学几乎贯穿了整个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历史。当然,透视学不仅对西方绘画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中国的散点透视也有深刻的影响。透视法不仅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且融入到中国的绘画当中,甚至形成新的绘画体系--中西结合。可以说没有透视就没有现在的绘画,而没有绘画,透视这门学科也会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3.
意是画家的主观思想和情感表达,以及情趣、神韵;"象"是画家把客观事物情感化,成为表达情感的符号。意象结合,幻化了山水画的空间构造。绘画空间和自然空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绘画空间取之于自然空间。明、清之后,出现了空间表现的意象化,促成了山水画空间表现的深度构造。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画家,参加了一次绘画比赛.主办方提出了一个荒唐的竞赛办法:比速度.画家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对自己作品的写实风格不满意,于是在原来的作品上进行了加工,使画作充满了诡异的浪漫主义色彩.比赛结果出来了,画家因为超时被判负.人们都在抱怨画家不该浪费修改作品的那几分钟,画家却说:我是个画家,追求的是更美,而比赛追求的是更快.这不是我的问题,是游戏规则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5.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勃鲁盖尔是尼德兰文艺复兴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善于巧用民间谚语,圣经故事等一系列题材来寓意他所生活的时代,本文通过结合历史环境,自然坏境,并通过分析其绘画作品中的寓意来论证勃鲁盖尔在尼德兰文艺复兴史上的寓言性。  相似文献   

6.
好雪片片     
好雪片片绘画空间空间,不是空虚;物理学视空间为充实体。绘画,是平面艺术,而绘画的历史大部分是在表现空间。东方绘画传统的空间观念:仅将物形画出界线,便表示了空间与物体彼此的存在;画面的空白蕴藏着许多说不清的奥秘,引人无限遐思。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自然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画画家和欣赏者行为模式的考证和探讨,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中国画独具一格的"散点透视"的来源和对中国视觉流程的影响。巫鸿教授在其著作《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中将中国画和中国画家、中国画欣赏者三者联系起来分析中国画,打破了图像、实物、情境之间的界限,本文从巫鸿教授思维模式中受到启发,将"人""画""行为"三者合一,从行为模式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画的视觉流程。  相似文献   

8.
让绘画回归手艺,回到最原始和本质的开始,用心去感受画笔在画布上堆砌的声音,那是自己跟自己信仰与追求的对话。只有懂得自己才能拥有自己,成熟的画家首先必须要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全面的理论实践基础,那么画家对待作品要认真构思,反复揣摩画意,对想要表达的内容在构图和形式上进行大胆取舍,通过颜色、笔触和肌理塑造等更加突出画家真诚的创作心态和画面所要表达的意境。对待作品要真诚之上敢于涂抹,勇于深入,以艺术美的规律约束自己的同时放开思路去表现,将画家对艺术的虔诚之心融合纯粹的形式语言,画面将真实且生动的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张明 《职业时空》2008,4(4):43-44
一、新绘画的出现及其时代背景20世纪中期以后的绘画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古典主义传统年代及跳跃式发展的富有极强个性的现代主义艺术发展阶段,绘画及其所有的传统技法似乎已面临着山穷水尽的境地,从前绘画艺术所追求的文学性、叙事性以及以画面的空间、透视、明暗、解剖为基础的再现美学已被现代主义艺术抛弃了很久,而此时的现代主义艺术脱离现实生活,脱离普通大众,人们开始认识到现代主义艺术在西方的没落,1965年美国极少主义雕塑家唐纳德·贾德宣布"绘画死亡了"。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以视觉活动为中心的绘画艺术开始丧失了它的中心地位,后现代主义艺术取代了现代主义艺术开始操纵主宰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李颖 《现代交际》2010,(4):83-83,82
该文通过对画家费欣一生的艺术创作进行分析和探讨,试从画家的创作中探讨画家生活历程对其作品的影响,从中学习如何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以及借此认识日常生活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安家》2007,(10):175
在中国水墨画中的东方意境和气质写意在建筑的肌理和空间中,透视在西方绘画中是定义观众和围拢他们的环境之间的关键元素,但同时也带来了空间依靠透视而形成的分离,透视中的空间是唯一的,孤立的.不同的场景山水和时间表在中国的水墨画中却是同时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肌理是油画艺术中的形式美,从古典油画开始直到今天肌理的效果都在油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绘画技法塑造出不同的“肌理”语言。画家通过不同的肌理效果来表现画面,肌理效果成为画家表现画面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运用恰当肌理能使画面更加具有特点、具有更强生命力和明显的个人绘画语言。  相似文献   

13.
油画作为世界性的画种,绘画中的交响乐,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艺术语言以及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然而一幅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油画作品又会具备些什么?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到近代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在所有大师留下的作品中都能给我们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要让自己的作品具有表现力,画家应该明白艺术的生命在于画家的真情,以及作品中融入的所要表达画家内心情感所用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铜版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尤其不同的绘画形式特点和表达方式,并且不同时期里的画家也在这个时期做了很大的努力和探索,使其在技法上日益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表现主义画派是20世纪初前卫艺术画派的一支,是在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等后印象派画家影响下诞生的现代绘画艺术主流趋势之一.与之同时出现还有以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为代表的法国野兽派,表现派在初期同野兽派持有相似的绘画理想,即最大程度的发挥色彩的表现性.许多表现派画家早先就是野兽派的成员,随着野兽派对色彩的理性把握逐渐局限在绘画性的形式研究上,其作品开始变得倾向于没有内容的纯粹的色彩审美形式.而表现派们则更重视内在心灵情感色彩的运用,主张自觉运用野性的色彩情感力量结合内在知觉直接转移到绘画中去,摆脱传统绘画理性观念的束缚,用个性鲜明的色彩绘画语言展现自我,追求一种更加直率真切的情感色彩表现形式.表现主义画家赋予了色彩表现以独立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绘画之所以能够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打破了边框的束缚,在二维的平面中制造了"空间",给人身临其境般的感官刺激。"空间"为什么这么神奇?本文通过对早期不同艺术家对画面空间的处理方式的研究,试寻其规律、窥其奥义。  相似文献   

17.
墨海随笔     
对于艺术的神往和探求贯穿了我50年的人生追求。然而追寻理想境界的苦恼却与我形影相随,这里所展示的作品既是我多年的修炼又足修炼中的一次次蝉蜕写照。在我看来艺术之高贵则始于独特的创造,除了具备技艺之精湛,意境之深远之外,它须是一种无重复的劳动。衡量一个画家成功与否的尺度不是其艺术品的多与少,而是取决于画家是否找到了绘画基本的题材位置和其独到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8.
气韵是绘画自身“生动”的重要因素,是强调绘画与生命之“活”的相通,意指生命在画中的流动不息.而气韵在绘画中贯通于六法又是同时呈现的.陶瓷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的气韵贯通.六朝时期,谢赫首次归纳了作画“六法”,并提出了“气韵”之说,并为六法之首.顾恺之也力推“传神”之论.“气韵”与“传神”应用在人物、花鸟、山水画的不同领域,成为历代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董其昌《画旨》云:“画家以古人为师,自己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  相似文献   

19.
京剧脸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当今许多画家运用戏曲京剧的元素,表现在自己的作品里。虽然绘画艺术与戏曲艺术是两大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其美学价值息息相通,从意境与神韵,再从意象到造像,追求艺术美是绘画与京剧的共同艺术特征。本文通过对吴大羽晚年作品运用京剧元素在绘画中的表现形式分析,体现京剧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20.
宋代期间的山水画凸显画面主峰主要以全景构图结构为中心,到北宋时代山水画从作品以及历史背景、空间绘画手法等等可以分析当时绘画风格的特点并加阐述说明。从北宋山水画构图特点上分析,通过对北宋时代的山水画代表作品的构图来阐述,并在基础上分析了"三远法"绘画法则要领。其奇特的空间意识不单创建于一个宏伟的山林意境更在于追求国画画面中耐人寻味的抒情感情,绘题材的丰富和艺术技巧的不断创新都显现着绘画进入一个新的高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