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三准”论是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熔裁》说: 凡思绪初发,辞采苦杂,心非权衡,势必轻重。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 则撮辞以举要。然后舒华布实,献替节文,绳墨以外,美材既斲,故能首尾园合,条贯统序。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多①。这一段中,“履端于始”至“撮辞以举要”六句话,就是“三准”论。重要的只有三句。“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和“归余于终”,语出《左传》,原与创作无涉②。刘勰借用这三句,无非比喻创作的三个步骤,虽有先后、轻重存乎其间,但无更深的意思③。故  相似文献   

2.
要写好文章,必须注重精选材料。对于选材,古人曾提出过很多可资借鉴的原则。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提出了“酌事以取类”,“取事贵约”,“事信而不诞”等原则,即根据内容选材,强调选材要精,要可靠而不荒诞。的确,任何一篇成功之作,在选材上总是独具匠心的。  相似文献   

3.
陈为诚 《新天地》2011,(12):198-199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学生只要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4.
刘勰结合列于《文心雕龙》总论的《辨骚》篇及其有关篇章 ,以屈原《离骚》等楚辞为典范 ,提出了文学创作中“执正驭奇”的“奇正”美学观 ,“酌奇而不失其正 ,玩华而不坠其实”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观 ,以及“取熔经意 ,亦自铸伟辞”的继承与创新的通变观 ,确立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勰的文学批评观是针对轻浮绮靡的齐梁文风和当时对同部作品褒贬不一的背景提出的,他的文学批评的客观标准是贯穿于"六义"到"六观"之中的系统批评观。"六义"是宗经的效果,"六观"是考察方法,两者都不能独立成为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刘勰认为,要正确评价作品,要综合从"六义""四事""三准""六观"这个系统中表现出来的批评方法。"六义""四事""三准""六观"互相联系、互相阐释,它们围绕的核心"情、事、辞"就是刘勰真正的文学标准。刘勰不论是谈文学创作,还是谈文学批评,都是从"情、事、辞"的角度来衡量的,并以其它文学批评元素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6.
象声词琐谈     
语言是思想感情的直接写照,如刘勰讲的“言以文远”;《左传》中“情欲信而辞欲巧”;《管子·戒篇》的“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讲的是真实的思想内容是需要优美的形式来表达的。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那么在语言中也应该说有“语言的音乐”。音乐和语言虽不是一回事,但是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声音和谐者就美,不和谐者就不美。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情采》里说道:“故言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情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可见,声音的丰富  相似文献   

7.
《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向来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一特殊地位也充分体现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对《诗经》,刘勰一方面充分肯定其作为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又着眼文学创作而将其还原为诗歌创作的成功和典范之作,进而总结出文学创作的根本规律:以情为本,文辞尽情。对"楚辞",刘勰一方面着力澄清汉代以来以经立论的楚辞观,同样还原其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则强调其"笼罩雅颂"的"惊采绝艳"之美,从而要求文学创作"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  相似文献   

8.
比较《文心雕龙》与《文选》对论体的评录,二者同中有异。从论之名义而言,刘勰与萧统均能认识到论体析理的特质,但刘勰受其浓厚的宗经思想影响,将经论相提,以述经叙理为论,并突出伦理的内涵,实不符合论体文的实际。关于论之为文体制,刘勰提出"义贵圆通,辞忌枝碎"的总体要求,又拈出论体写作需要规避的嘲戏辞费、巧辞曲论等毛病,准确而具体。萧统亦强调论体文重在析理,要做到论述周密和文辞精当。从论体品类而言,刘勰将论体按题材析为议说哲理、训释经义、辨析政史、铨评文辞四类,涵盖广泛。萧统则分列"设论"、"史论"、"论"三类。其"论"体所选基本不出刘勰所析之四大类,仅缺训释经义之论而增针砭风俗之论。萧统将"史论"与"论"分列的做法,并不可取。在直面文坛出现"设论"专集的基础上,萧统将"设论"与"对问"、"论"分列,既符合"设论"创作之实际,又能突显"设论"既通于"论"又假设问答以明志之特质,这一做法得到后人的认同。在论体佳作的选录上,《文心雕龙》与《文选》选篇相同者较少。刘勰选篇注重辨析源流,体现出崇古的倾向,而萧统则多选辞义精美之作,具有强调词采、重视近代的倾向。刘勰选文反映出对玄学论文的偏好,体现了魏晋时期谈玄之论占据主流的事实,而萧统选文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尤重具有政治教化意义之论。  相似文献   

9.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特撰《通变》一篇,历述了从黄帝到“今代”文学的递变,认为:“文律运周,日新其业”,他的“通变”论建立在对文学发展历史宏观把握的基础之上,着眼点是很远大的;他说:“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斟酌乎质文之间,而(隐木)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又说:“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目光所及,包括了文学创作中古与今(故实与新声)的融会贯通和内(情、气)与外(物、  相似文献   

10.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有关古代文论的集大成著作,不论对于文学创作还是应用文写作都有独特的见解。刘勰主张,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都要以“精约”为特色。为此,刘勰从美学、语言学运用以及“情”与“辞”的关系等几方面对应用文的“精约”特色作了深入阐述。这些理论,可以引导我们深入认识应用写作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1.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是楚辞学史上第一篇从文学层面来全面而公允评价楚辞的专论。刘勰从批判汉儒以“经”解“骚”的错误观点出发 ,充分肯定了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取熔经意”与“自铸伟辞”有机结合的艺术特征。由此总结出“酌奇而不失其真 ,玩华而不坠其实”的创作原则与文学规律。刘勰的楚辞论 ,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是楚辞学史上第一篇从文学层面来全面而公允评价楚辞的专论,刘勰从批判汉儒以“经”解“骚”的错误观点出发,充分肯定了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取熔经意”与“自铸伟辞”有机结合的艺术特征,由此总结出“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附其实”的创作原则与文学规律,刘勰的楚辞论,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创作论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结合列于《文心雕龙》总论的《辨骚》篇及其有关篇章,以屈原《离骚》等楚辞为典范,提出了文学创作中"执正驭奇"的"奇正"美学观,"酌奇而不失其正,玩华而不坠其实"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观,以及"取熔经意,自铸伟辞"的继承与创新的结合观,确立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事”论     
“用事”,又叫“用典”。刘勰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文心雕龙·事类》)据此可知,用事(用典),是引用古事、古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的一种修辞方法和论证方法。王勃倾吐“怀才不遇”的牢骚,却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就含蓄多了。萧统提出自己的诗学观点,则说:“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文选序》),第一句和后面一联对偶的上半联引自《毛诗序》,下半联引自《礼记·乐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就不证自明了。  相似文献   

15.
(一)引论欲知道文心雕龙的价值,先要看一看刘勰以前关于文学批评的主张。在六艺和先秦诸子中,未尝没有关于文学批评的说话,然而东鳞西爪,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到了汉代,扬雄作法言,对辞赋方面,稍有所论列。如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或问君子尚辞乎?曰:君子事之为尚。事勝辞则伉,辞勝事则赋,事辞称则经……,”等等。大都尚道德,贱虚辞。一本于儒家的见地。但并没有批评文学的专篇,不过零碎的表露他的意见而已。王充在所著论衡中,反对辞赋,浮靡的作风,主张文学要能够明辨是非,剖析真伪。如定贤篇说:  相似文献   

16.
刘勰在《通变》篇里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设文之体”与“变文之数”之间的通变关系: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然绠短者衔渴,足疲者辍途,非文理之数尽,乃通变之术疎耳。刘勰在这里是从微观的方面,深入揭示作品的艺术形式的因承和创新问题,这涉及到:一、对设文之体的研究,主要指对文体名理诸因素的常规常态的把握。二、对创作中设情位体,即体成势规律的认识,以及向作家提出的通众体、总群势的要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真实情感的好文章,读来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缺乏真实情感的文章,读来则味同嚼蜡。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学生缺乏阅历,但不缺乏真情,真实情感来源于现实,现实生活培育真实情感。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真情才能让学生写出动人感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情”与“理”,是历代美学家们都重视的两个美学范畴。围绕着“情”与“理”的关系,特别是“情”与“理”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问题,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美学家有着不同的理解,或者说有着不同的回答。刘勰的《文心雕龙》也涉及了美学中“情”与“理”这两个重要的范畴。据粗略统计,全书讲到“情”的有一百二十多处,讲到“理”的有一百来处。刘勰是怎样理解“情”和“理”的呢?他怎样估量“情”和“理”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呢?弄清刘勰“情理说”的内涵和外延,不仅对研究刘勰的美学思想体系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读了刘勰《文心雕龙》,我觉得文学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有真情实感.否则,便象刘勰在《情采》篇中指出的那样,“为文而造情”,“真宰弗存,翩其反矣.”刘勰这里所说的“情”,即指情思.一部作品的思想内容,也便是作者思想的寄托,情感的体现.这便是说,文产生于情;“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情采》)人们只有在感情充沛的基础上,才能写得出优秀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20.
李贽诗歌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贽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童心说” ,在诗歌创作中也实践着自己的文学主张。他的诗歌以抒发真实的思想感情为主要内容 ,自述身世 ,咏物抒怀 ,亲情流露 ,甚至事佛之作 ,都服务于思想感情的表达。诗歌语言通俗朴实 ,以“俗”见长。诗歌形式不拘 ,话随情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