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98 2年宪法制定后 ,围绕宪法监督制度 ,学术界已出版专著近十部 ,其中的三百二十多篇论文 ,对宪法监督的概念、对象、范围、方式、模式、基础、我国宪法监督的现状及制度设计等展开讨论。这种讨论肩负着制度改革和建设之理论先行的使命 ,对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深有助益。但其中所呈现的莫衷一是的局面表明 ,要完成这一使命 ,学界尚有诸多未竟课题  相似文献   

2.
法学家与政治学家在理解问题与思考方式上的差异,导致他们对宪法的理解也不同.图施奈特的厚宪法/薄宪法范畴与他的大众主义宪法理论的缺陷在于,在一个没有健全民主制度的国家,无法实施;佩里的第一宪法/第二宪法范畴与宪法原则第一的宪法解释理论无法解决传统宪法原则与新的宪法需求之间的矛盾,因而不适用于社会转型国家;尼诺的历史宪法/理想宪法的范畴与法院裁决正当性和个体行为正当性推理的理论,在逻辑上是一种循环论证,并且容易给他国以干预内政的机会;芬恩的法律宪法/公民宪法范畴与公民教育理论对于尚未建立司法审查制度的国家是本末倒置;立法意义上的宪法/司法意义上的宪法这一范畴的提出,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诸范畴与理论中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并有利于作为制度的宪法的实施与维系.  相似文献   

3.
宪法的演进及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演进包括重立、修改、补充、解释等方式的交叉应用。但中国近百年的宪法史却形成了以重立为主要方式的演进传统。这种传统对和平时期的法治有很大的危害,难以使宪法拥有权威。因而,对宪法演进的重立手段应当慎用;对修改和补充应当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运用(或者少用);对解释手段则应当充分重视,将其当做保持宪法稳定性、权威性的措施和协调社会变迁关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行宪法的产生确认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自现行宪法颁布施行以来,不断深入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求宪法相应地进行修改。现行宪法先后经过四次局部修正,其中有三次修正直接关系政治体制改革,即总结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反映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趋势。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得与宪法的基本精神相背离。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宪法的修改必须谨慎,过于频繁的修宪有损于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但基于宪法的适应性要求,宪法的修改也必须及时。只有如此,才能使现行宪法的文本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宪法解释学与规范宪法学两种方法论,在实践面向、适用的场域、目的架构与本质上均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方法论,宪法解释学属于宪法方法论,规范宪法学属于宪法学方法论.宪法解释学方法论具有独断性,而规范宪法学方法论则必然具有开放性.或许一切问题的焦点皆在于两种方法论的对峙以及对问题实质的理解上.  相似文献   

6.
论宪法诉愿程序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作为直接保护公民宪法权利的宪法诉愿制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公民宪法权利与宪法秩序的价值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宪法诉愿制度设计了统一而规范的程序。宪法诉愿程序有助于发挥宪法的人权保障功能,有助于发挥违宪审查制度的功能,有助于建立以宪法救济为中心的权利救济体系,有助于保持宪法诉愿制度的“补充性”功能。是缓和还是强化宪法诉愿程序应考虑各国司法体制的实际情况,从宪法诉愿所发挥的社会功能进行思考,力求在保障人权与维护宪法秩序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贺泉江 《社科纵横》2006,21(8):89-89
通过对宪法效力实现方式的研究,解决中国宪法在未完成司法化之前宪法效力实现的各种方式,并分析其实现的可能性和根据,旨在对今后的宪法适用和宪法修改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8.
进化论理性主义是哈耶克在批判笛卡尔式建构论唯理主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洞见,它为重构宪法学理论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以进化论理性主义的视野,宪法是进化的而非构建的,是经验的而非逻辑的;宪法发展的科学形态实为进化.宪法的进化是连续的而非断层的,割裂传统的宪法必然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宪法的进化是自主的而非附从的,因社会革命、政治运动、体制改革、政策调整而强行改变宪法不是宪法发展的正常形态;宪法的进化是持续的而非间断的,宪法的进化过程永远没有尽头;宪法的进化是模糊的而非可预测的,因为宪法的进化趋势取决于无数特定事实,而人们永远不可能全然预测和掌握这些事实。  相似文献   

9.
陆宇峰 《求是学刊》2014,(3):102-108
民族国家的政治宪法只是一种特殊的宪法,难以面向政治以外的其他社会领域执行构成性和限制性的双重功能,平衡诸社会系统的自治与扩张。在全球层面上,由于政治宪法始终无法运转,各种全球社会体制的离心倾向和相互侵犯更加严重,已经造成了新的宪法问题。全球社会宪法应运而生,旨在支撑和驯服不同的全球社会力量,因此呈现随体制而异的片段化形态。全球社会宪法片段之间必然发生的碰撞,应当依靠一种新冲突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林红  陈彦彦 《社科纵横》2009,24(4):74-75
从世界各国宪法诉讼的实践来看,宪法诉讼制度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是世界性的潮流,但中国宪法目前还没有明确确立宪法诉讼制度,本文分析宪法诉讼制度的基本功能,认为中国要实现依法治国,须以改革与发展的观点来思考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宪法诉讼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宪法非讼化原因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宪法呈现为非讼化特征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其主要原因在于 :前苏联宪法模式及其苏维埃宪法意识的影响 ,宪法章程化、宪法纲领化和宪法问题政治化等中国现代宪法观念的作用 ,以及中国社会民主意识和公民宪法权利意识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张帅 《社会》2023,43(1):1-26
蒂利的资本化强制理论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但是他在处理英格兰历史经验时遇到了常备军的难题,这要求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英格兰改造古代宪章以应对国际竞争的基本逻辑。考察休谟对光荣革命的思考有助于推进蒂利的分析。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国王借助专权强化国家,被视作引入绝对主义的准备,引发了议会的猜忌和革命的爆发。光荣革命通过限制专权、革新古代宪章,既为议会和民众的自由诉求提供了制度保障,又为建立财政—军事国家奠定了原则基础。如何在国际竞争背景下革新自身传统,维护国家安全,容纳民众的自由诉求,达成一个兼具自由理想和力量的秩序,既是深入理解光荣革命和英格兰政体的关键,也是我们思考自身历史处境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赵微 《求是学刊》2003,30(2):72-76
中国犯罪构成理论在构建之初学习前苏联的模式,认为犯罪与犯罪构成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而俄罗斯刑法理论已经修正了犯罪与犯罪构成的关系,认为犯罪的外延大于犯罪构成,犯罪构成中没能容纳的决定刑事责任大小的因素都由犯罪概念加以补充,这一理论进步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但中国刑法理论与前苏联及俄罗斯一样,都把犯罪构成作为刑事责任的根据,笔者认为,犯罪构成之外存在诸多影响刑事责任的成立及其程度的主、客观要素;司法实践证明,仅以犯罪构成来定罪而无视其他主、客观要素的价值 ,将不足以支持量刑.构筑合理的犯罪构成理论乃是中俄两国刑法理论走向成熟与发展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14.
宪政视角下政府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包括民主、法治和人权三要素,三者是一体两翼的关系,民主与法治均指向于共同的价值目标——人权保障,只是发挥功能的角度不同而已,而政府则是宪政国家得以实现的重要支柱和主要标志。国家应致力于实现法治型政府重在守法,政府守法是法治的应有之义,其根源在于主权在民,政府守法需摒弃权力本位思想;实现管理型政府重在民主,民主化管理有利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正当行使、防止政府公务人员的专横武断、提高政府机关的权威;实现有效型政府重在人权保障,有效型政府的建立依赖于正当程序听证权利适用范围的扩展、司法审查适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行政程序参与范围的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15.
对林业新定位与国有林经营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业经营体制新模式的探求,不仅从林业本身角度来考虑,更重要的是从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生态全方位的视角来看待它,通过国家对“天保工程”的实施,以及加入WTO后对林业的冲击和机遇,分析了林业的“新定位”问题,从而来探索林业在满足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均衡发展的前提下,确定有利于林业自身发展的经营新模式——分类经营和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6.
日本循环经济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使日本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处理问题成为日本当前面临的主要国内环境问题之一。将废弃物再资源化、走循环经济道路成为日本的必然选择。日本循环经济具有以废弃物循环利用为核心,依靠官、产、学共同努力、法律保障、各相关部门协调合作、雄厚经济技术基础支持、环境教育辅助、政府表率等特点。日本循环经济在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实现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但仍然存在的废弃物非法丢弃行为延缓了日本循环经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吴灿新 《探求》2011,(2):28-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知识经济和文化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必须做到科学性、时代性与实践性、针对性、通俗性、生动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印度崛起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的崛起在目标设定、崛起道路选择以及成果预期等方面,都与传统大国的崛起模式非常相似,但是在具体的目标、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建构、崛起方式的选择等领域,体现出鲜明的独特性.印度崛起的独特模式,不仅会影响印度自身的崛起,也有可能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联绵词的词源探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绵词实际上包括两类词,结构或词源不明的双音词,以及一些单纯的双音词,而前一类从来源上并非是单纯性的.联绵词的词源隐晦不著,因此对它的词义解释常常闪烁其词,显得含混.精确训解联绵词,需要探明它的词源.联绵词的词源可以分析和探求,探源对于精确释义和解读文献、构建词义系统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傅如良 《唐都学刊》2003,19(4):75-78
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公平理念发生着历史性嬗变,在我国现代化历程中,体现了从平等取向到公平取向的转变,社会发展应注重效率与公平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