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隐逸文化是中国士人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特色.隐逸文化促使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士人园林的兴盛,同时,士人园林也为隐逸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存土壤.通过园林这一载体,士大夫们保全了人格的独立,获得了心灵的恬静安适,典型地表现出中国古代文人所特有的隐逸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2.
隐逸文化是中国士人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特色。隐逸文化促使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士人园林的兴盛,同时,士人园林也为隐逸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存土壤。通过园林这一载体,士大夫们保全了人格的独立,获得了心灵的恬静安适,典型地表现出中国古代文人所特有的隐逸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3.
隐逸诗和古典园林是士人隐逸文化的组成部分。魏晋时期,隐逸诗和古典园林作为士人隐逸思潮的载体而兴盛。这期间,隐逸诗由游仙、招隐等题材逐步转向山水、园林题材,而士人园林的勃兴也反过来影响到隐逸诗创作意境的开拓。  相似文献   

4.
南朝士人隐逸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时期朝隐受社会尊崇,已为士人一种生活方式.其含义有两层:一指身在魏阙而心在江湖,意存世外,心思高邈,强调的是精神境界不同于一般士大夫;一指居身朝廷而无竞心,不妄交游,强调的是行为方式上不同于汲汲名利、攀附权势之辈.此时期士人多将隐逸归因于"性分",并看重隐者志向与行为统一与否,即"心"与"迹"是否一致.这反映出郭象玄学的影响.在整个社会尚隐的风气中,也有人对隐者和隐逸评价不高.  相似文献   

5.
隐逸是中国古典文人园林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由于诸多原因,江南古典文人园林隐逸思想的哲学根源模糊不清,特别是在儒、道两家哲学之间纠缠至深,今人也时常会有亦此亦彼的两可论断.其实,文人园林隐逸思想的哲学之根,深植于老庄道家哲学之中.  相似文献   

6.
试析传统文化思想对徽派造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古典园林之美深深地根植于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土壤之中,它同时又是那深厚而绚丽的徽州文化意蕴的表征,是徽州文化的一个载体,它体现了徽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美学底蕴.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和融合了大量其他学派思想,在兼容的同时,徽州文化依然保持了它鲜明的独立性,显现了整体的区域表征.这对徽州园林特色的形成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唐代长安的园林别业与隐逸风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前人有关唐代园林别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长安为例证,阐述了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数量的消长情况,进而揭示了其与唐代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园林别业的修建与士人隐逸风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指出不同时期园林别业中的景观变化,暗示了唐代士人精神气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儒释道文化一直伴随始终,在儒释道精神之下派生的仕宦文化与隐逸文化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在唐代长安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长安文化是厚重的,有着丰厚的底蕴。以帝都文化为主流的长安文化有着多样性和丰富性,仕宦文化、隐逸文化就是长安文化这条大河派生的支流。  相似文献   

9.
对于隐逸思想的研究,人们过去的目光往往停留在男性身上,而对女性却忽略了。这显然与男性文化占支配地位有关。当我们走出这种性别文化的偏见,就会发现在先秦时期,女性的隐逸思想较之于男性,更具有与大化同行、与万物俱在的精神和气质。从文化角度看,影响其生成的因素,一是尊隐传统及隐逸思想的内在女性特质,二是道家“女性化生命哲学”以及儒家“出世哲学”的双重文化合力。  相似文献   

10.
庐山隐逸文化内涵丰富,在隐逸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文章把庐山的隐逸文化旅游资源分为六类:庐隐、道隐、佛隐、学隐、酒隐、吏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庐山隐逸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1.
消费文化在本质上是非悲剧性的或反悲剧性的。它以对有限的经验形态的生命认同消解了对于人类崇高性、悲剧性与自由超越精神的表征。具体来说,这种反悲剧意识表现在三个方面:悲剧之思的缺席;个体性的悲剧之殇;社会生活的意义之惑。这三个特征一起形成了消费文化的反悲剧意识的问题语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自佛、道二教盛行,士大夫出入道、释,"周流三教"即成为潮流.唐代文人的观念与行为中,儒、释、道三者更进一步被"统合",给当时文人的思想、生活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唐王朝崇佛重道,把它们纳入到统治体制之中,使之成为辅助皇权进行"教化"的力量;佛、道二教伦理上更向儒家传统靠拢,从而使以儒术立身的士大夫阶层可以融通无疑地加以接受.这对于开阔唐代文人的思想认识境界,丰富其创作的内容和艺术表现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回归"、"重建大学文化"成为创建现代大学、塑造现代大学品格的热切呼唤。本文追寻大学文化觉醒的足迹,探寻大学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提出建设"文化大学"的概念,并进一步阐述了建设文化大学的四个要素。  相似文献   

14.
初中英语合作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研究动因入手 ,以合作教学理论、集体动力理论、多重智力理论、“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论作为指导理论 ,围绕设境导学、互动交流、指导矫正、巩固训练等 4个课堂教学环节 ,构建初中英语合作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文化的两条不同发展之路,决定了中西科学的不同走向。这充分揭示了文化与科学的互动原理。当代中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必须以文化的发展为前提。  相似文献   

16.
鲜花的鉴赏品评乃是晚明清初江南士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曰其生活的一个面向。科举仕途的挫败感导致其退而追求一种隐逸闲雅的生活方式,鲜花鉴赏是其媒介之一。在鲜花鉴赏的特定场域中,士人们运用自己的文化资本借由对鲜花的鉴赏品评,达到情感表达、物我交融的生命自足状态,并体现其人文关怀,寄托人生理想,营造闲雅的休闲文化。凡此种种,形成该阶层普遍的生活哲学,由此折射出明末清初江南社会和士人价值观念的嬗变。  相似文献   

17.
"小人"是中国政治文化中一种特有的现象,往往与"君子"对举,在先秦时期,经历了由位到德的变化,成为社会评价和审美评价的标准。汉唐时期,不攻小人,国家强盛。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唐末的牛李党争,都是由于君子和小人的激辩而产生的党争,致使国家衰亡。宋明时期对小人大加攻伐,宋代产生了庆历党争、元佑党争、蔡京对新党的迫害以及庆元党禁等几次党争,并伴随宋代始终。明代围绕着大礼仪开始了君子和小人的激辩,因此而影响了明代的政治格局,明末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加速了明代的灭亡。其实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小人成了持不同政见者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是由经济制度 ,特别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客观所决定的。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经济是依赖于物质交换 ,来确证需要、权力、能力以及价值的高级经济手段 ,必然要求人们在物质文化观念上尊重和满足自我正当利益 ;市场经济又是能力经济 ,也必然要求在行为文化观念上摆脱人身依附 ,走向自主自律  相似文献   

19.
扬州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因其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带来了扬州城的发展与繁荣,园林艺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扬州园林的创建一方面得益于扬州固有的地域特色——环境优美且宜人,另一方面又从文人水墨中汲取养分——表现手法以及构成画面的绘画语言元素,用以作为园林创建的引导。与此同时,扬州园林也为文人画家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直接的创作素材,这就进一步促进了扬州园林与文人水墨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古学今用,继续深入挖掘文人水墨中隐藏的有利于园林创建的审美因素,并将其用来指引当代扬州园林的创建。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以大学生家长为收费对象的政策主旨,与大学生作为已经在法律上享有独立权利和承担责任的公民身份的法律原则及精神形成了内在的"紧张",不利于我国建设法制社会必需的大学生公民意识和人格养成,而对现行的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的必要修正,则是保证大学收费政策在理论上合理、实践上公平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