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人遐思的数字文/︽民族团结︾前任总编辑鲁生︽民族团结︾出刊300期之际留此点滴笔墨以寄深情以作贺礼300期———闪光的数字引我多少美好的情怀与遐思!我又回到那纷纭忙碌的岁月1957年10月———它的诞生日!从第一走向300,时代的车轮留下多少...  相似文献   

2.
节用自近始     
节用自近始文/燕枫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司马光上书陈言﹃节用之道必自近始﹄近始就是从上做起他建议从你皇帝的车马服饰到亲王公主婚嫁的一应物品上都要从俭从薄﹃悉加裁损﹄又在另一条︽论修造扎子︾中力劝皇帝不要大兴土木即便皇子房...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与藏传佛教的接触是从13世纪开始的。13世纪前50年中,蒙古诸汗不仅通过回纥人、契丹人和汉人,而且还从包括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和八思巴这样的藏传佛教高僧那里了解了佛教。此后藏传佛教在蒙古统治阶层内不断扩大影响。在元朝最后几位皇帝统治期间,佛教经文的某些章卷已经译成了蒙古文,蒙古族甚至还建  相似文献   

4.
祈愿大法会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一年一度僧俗共同参与完成的重要佛事活动。自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之后,就在乾隆皇帝与三世章嘉活佛的推动与支持下,于1746年沿袭拉萨大昭寺,开创了庄重而神秘的祈愿大法会及其音乐,该法会一直传播至今。本文以藏传佛教祈愿大法会历史渊源为切入点,对雍和宫祈愿大法会的历史、传承、发展、法会音乐特征进行阐释,从而进一步论证其文化融汇性。  相似文献   

5.
冯小宁细说︽红河谷︾文\本刊记者陆文梅江凌刘增林《红河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红河谷》是反映西藏题材的最优秀的影片之一。——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热地这样的题材,还是我们中国...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国务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中国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学会名誉会长、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在主持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第五世至第九世班禅遗体合葬灵塔祀殿——班禅东陵扎什南捷开光典礼后,因操劳过度,心脏病突发,不幸于1989年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爱国主义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甘肃藏传佛教爱国主义传统的历史事实,可以看出藏传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爱国爱教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体现,坚持爱国爱教是藏传佛教坚持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在当前如何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是必须坚持佛教中国化发展方向,结合佛教教义阐释,系统宣传藏传佛教爱国主义;二是应把爱国主义传统作为藏传佛教各教派的戒律底线。三是应把继承爱国主义传统作为宗教人士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宗教人士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8.
片笺片玉止于至善———写在《民族团结》出刊300期之际文/《民族团结》总编辑李金池(苗族)引人遐思的数字文/︽民族团结︾前任总编辑鲁生片笺片玉止于至善———写在《民族团结》出刊300期之际文/《民族团结》总编辑李金池(苗族)《民族团结》杂志是国家民委...  相似文献   

9.
1987年9月1日,在北京著名的古刹西黄寺内,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正式成立,从此它成为中国藏传佛教教学和研究的最高学府,新兴的华夏佛学教育明珠,为国内外所瞩目。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由已故第十世班禅大师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亲自领导筹备建立起来的,是以佛学专业为主体、以藏传佛教为特色,教学和研究相结合,高规格、多层次的藏语系佛教综合院校。  相似文献   

10.
林锦江 《中国藏学》2011,(1):128-136,144
藏传佛教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佛教三大系统之一。在香港特区基本法所赋予的宗教政策下,香港藏传佛教的发展,有着两个重要的意义:一个意义是传播自身宗教文化的宗教价值和实践;另一个意义是促进香港同胞对于包括藏传佛教在内的藏族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理解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和发展方向。文章作者根据相关的文献和实地观察所得的资料,介绍了香港藏传佛教,作为宗教、学术和文化的近30年,特别是九七回归后的一般发展状况,以及与本土佛教的关系等,进而展望香港藏传佛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交融与民族理解──《伊斯兰与中国文化》读后马平记得好几年前,看到一套从书,其中有;佛教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卜...··,那时便颇有些感慨,同时也很自然地想到,何时能有一本《伊期兰与中国文化》问世?谁想仅仅只过了短短几年,由回族学者杨怀中...  相似文献   

12.
《格萨尔》遭遇九十年代文·图/巴义尔《格萨尔》新消息:·用手画出一部史诗来·《格萨尔》进光盘———“角色扮演”世界屋脊、藏传佛教、布达拉宫……,伴随所有这些伟大和神秘的还有藏民族的英雄史诗———《格萨尔》———一部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千百年来她被反复吟...  相似文献   

13.
2月15日,首都人民大会堂花圈如林、哀乐低回。赵紫阳、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和外地专程来京的僧俗各界人士1千余人怀着无比沉痛心情,深切悼念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国务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中国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追悼会由杨尚昆主席主持,万里委员长致  相似文献   

14.
本教是佛教进入西藏之前普遍流行于青藏高原的土著宗教。本教,藏语称之为“Bon-po”。艾利亚德(M·Eliade, 1975, pp. 428—440)和内贝斯基(R·Nebesky-Wojkowitz, 1993, pp.633—654)曾明确地将本教归属为萨满教;许多中国学者亦持此说(张云,(?)988)。9世纪以后,尽管佛教取代了本教在藏区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但本教及本教文化仍深深根植于民间。直到今天,许多民间的宗教活动都带有浓郁的本教色彩;即使在藏传佛教中,也有诸多的本教因素。所谓“喇嘛教”就是指西藏地区带有本教色彩的佛教(王尧,1980)。 把岩画与萨满教联系在一起,并下是一种普遍认识,中国情况亦然。不过许多学  相似文献   

15.
论藏传佛教形成于吐蕃时期及其缘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藏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藏传佛教是后弘期随着各教派的产生而形成的,故此,习惯将前弘期佛教称之为吐蕃佛教。然而从理论上进行严格分析,这种概念和称谓存在诸多不合理及不贴切之处。所谓"藏传佛教"是指佛教传入藏区后,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佛教。佛教在吐蕃传播200年的过程中,从语言文字、僧人信徒、寺院道场和神灵造像等方面都实现了吐蕃本土化。因此,应该说藏传佛教形成于吐蕃时期。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作为佛教的一个重要支系,是佛教文化传入青藏高原后,适应高原文化生态的结果。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传佛教不但造就了大批的高僧、喇嘛,同时也修建了力数众多、富丽堂皇的寺院建筑。作为藏传佛教主要活动场所的寺院建筑,在其布局、建筑风格、结构等方面和佛教其它文系有很大的不同,这不仅具有历史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原因,而且与环境(即自然环境)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拟就山在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中的作用作一探索。一山——西藏古代社会的活动中心西藏是世界上最高大、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平均海拔45…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汉藏文资料,梳理了藏传佛教中国化的若干代表性特征,考察了藏传佛教所具有的优良爱国传统,及其在传承西藏优秀文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剖析了当前藏传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最后,探析了化解难题并推动藏传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丹曲 《西藏研究》2015,(2):28-36
佛教传入中国后,甘肃属较早的传播地域。由于"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横穿其境,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中外文化交汇的地带,也是佛教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地区。尤其是10世纪后期,藏传佛教也随即产生并日趋成熟,逐步得到了宋朝、西夏和元朝的信任与尊崇,高僧大德也不断往来于吐蕃与内地之间,藏传佛教文化也在甘肃得到了广泛传播,相继建立了不少佛教寺院。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共分三个支系;南传佛教、北传佛教的汉语系佛教和藏传佛教。这三支佛教源流渊浩,各自拥有大量信徒,影响遍及亚、欧、美、大洋等洲。南传佛教属小乘佛教,汉语系佛教和藏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三者之间有同异之处。如何评估藏传佛教的特色或特征,学术界似乎看法不尽一致。即使在佛教界内,佛教徒间也有不同看法。笔者不揣孤陋,略抒已见,求正于各方人士。  相似文献   

20.
刘丹枫 《中国藏学》2023,(3):138-149+217
宗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方略,对于佛教来说,其传入中国、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中国化的历史。佛教中国化的进路多样且成果丰富,在不同时代、不同传统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就藏传佛教而言,其经院哲学体系的形成极大地推进了藏传佛教的中国化进程。文章以藏传佛教格鲁派为中心,介绍其经院哲学的教材与教学体系,从而总结藏传佛教经院哲学的主要特征,并以格鲁派中观哲学的核心概念“中观八难”为例,论证从经院哲学视角重新考察该概念的必要,进而阐明藏传佛教经院哲学体系对于研究藏传佛教思想的学术意义,及对于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