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所具有的划时代历史意义,多年来已为学术界所高度评价,也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有了准确的历史定位,即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这是对辛亥革命的一个新的评价。我在这里仅就辛亥革命的当代意义简要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 历时八年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完全彻底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落到振兴的一个转折点。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战胜异乎寻常的困难,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认真回顾和思考抗战的艰难历程,人们将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一)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曾有多次反对外国侵略的正义战争,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等,但都以投降屈服而告终,唯独这次抗日战争取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开创了历史的新记录。这是为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日寇侵略的炮声和中国官兵反击的枪声,把沉睡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震醒了。中华民族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一个重大的思想理论认识问题。对此,可以从四个视角进行探讨: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展看,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第四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看,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看,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首创和奠基;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发展进程看,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继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之后的第三个伟大战略理论。  相似文献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领性论述,这一重要论述至少蕴涵两层意义:一是从观念建构的维度阐明“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共同体”这一基本事实;二是从意识铸造的维度引导各族人民形成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的思想自觉和情感、价值与理性认同。就此而言,“四个共同”精准概括了中国各民族之所以是一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理论依据,“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精辟阐述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历史与现实形态,“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形象而辩证地阐明了中华民族作为共同体的准自然性与历史性特质,“四个与共”深刻总结了各族人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所应坚持的思想指针,“五个认同”具体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应遵循的实践方向,其中,认同中国共产党更应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心骨和关键。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年,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表述上也多与“五族共和”的建国方针相配合、相呼应。其中,1912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更是在历史教科书史上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五四时期,中华民族观念首次被写进教育部门制定和公布的《历史课程纲要》,这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但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使用较多的还是“中国民族”“我国民族”或“吾民族”,而不是“中华民族”。这说明,五四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还很不成熟。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的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都纳入了对“中华民族”的书写。由此,自觉运用中华民族的观念成为该时期历史教科书的普遍现象。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中华民族观念,即认为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苗等民族所构成,亦即中华民族所指并非某一个民族(如汉族),而是中国各民族。这表明,中华民族观念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业已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6.
<正> 抗日战争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的战争,它一举洗雪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显示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振兴民族的巨大力量,显示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了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是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政治、军事上的胜利,也是始终动员和鼓舞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在全民族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论、行动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一、唤起全民族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和空前觉醒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赵炳建 《兰州学刊》2012,(10):10-12
党的"十七大"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后,如何对其历史地位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该问题对于我们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这一理论体系,并用这一理论体系武装全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复兴等五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读,希望在人们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面能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当前,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妖魔化革命, 正确评价近代中国革命,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正确评价近代中国革命,必须认清近代中国革命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从历史长时段来看,近代中国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彻底扫除了障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与社会实践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反思中两次历史性选择的必然归宿。一是近代长达80年的历史反思中,先进的中国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二是党建立之后近20年的历史反思中,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反思都产生于世界大战的深刻变局中,贯穿着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历史主题,对中国走向独立富强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赵海鳘,李林霖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抗战的胜利是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斗争,付出了极大代价取得的,它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  相似文献   

11.
<正> 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既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结束屈辱、走向振兴的历史界碑;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战胜法西斯,重新赢得独立、自由、和平及发展的重要时代。 一、问题的提出 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自身解放、振奋了民族精神,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然而,迄今所见国外出版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专著、通史对中国抗战尚自缺乏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们往往不适当地过分强调中国内部矛盾,而忽略了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觉  相似文献   

12.
刘琦 《学术研究》2001,1(6):16-19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是极其伟大光辉的,她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尽管中华儿女为中国的独立和富强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但都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极其缓慢;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迅速加快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之后,党又领导中国人民为摆脱贫穷落后而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历经曲折,终于使中华民族开始走上富民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以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换来的,在我们民族的觉醒过程中,尤其与日本帝国主义发起的几次侵略战争关系甚大。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曾先后发起过三次倾国之战,即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抗日战争。这三次战争给中华民族当头三棒,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的现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觉醒。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 ,就是关于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评价问题。很显然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确定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关系中才能得到科学的评价。这是正确评价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认识问题。正是基于这一认识 ,中央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央十四大提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是第一次全面和准确地阐…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华民族凝聚力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的体现王小京中华民族疑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统一、独立和发展的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这种民族凝聚力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并日益得到继承和弘扬。本世纪30年代,在中华民族遭受日本侵略、处于生死存...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凝聚力无疑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中华民族大群体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尽相同的时代表征。秦汉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封建生产方式的运动呈上升趋势,中华民族凝聚力迅速发展。但是,历史进入宋元明清以后,社会存在不同了,封建生产方式逐渐失去了前进的势头,封建统治一步一步衰败下去。这个时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状况如何?是发展了?还是停滞不前以至倒退了?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史研究中需要揭示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组合。并实现了新的发展的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随着租佃制的推行,商品经济的活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中华民族腾飞的新起点.大会既回顾了中国人民一个世纪以来的奋斗历史,又展望了中华民族下个世纪五十年的发展前景;既认真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8.
<正>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文明成果,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今天提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首要议题,就是要清理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从而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本文拟通过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嬗变的历史过程和内在契机,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的生长和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一、中华民族是历史融合的产物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指出的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 ,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见《费孝通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 992年版 ,第 6 0 2页。)中华民族是历史融合的产物。早在新石器晚期 ,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 ,已经出现了许多部落和部落联盟 ,产生了互不相同又互相影响的文化。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战胜炎帝、击杀蚩尤 ,炎、黄联合战胜太…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从远古一直流淌至今。古今中外许多研究者对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创造付诸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在人类走向新的千年之际,由国内十余位学者通力合作撰写的六卷本《中国饮食史》一书最近由华夏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饮食史研究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众所周知,司马迁在谈到历史研究的目的时有一句名言:“通古今之变”。在我看来,司马迁的这一表达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它意味着一个历史研究者应尽可能全面地呈现出历史过程的变迁;第二,它意味着历史研究者不仅要描述而且要揭示历史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