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著名的人才招聘网站前程无忧发布了针对全国各地高等院校200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状况的调查报告,从求职前期和求职后期两次跟踪调查的结果来看,在 “漫长”而曲折的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们的择业心态和求职期望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历了一个从理想回归现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豪  沈力 《人才开发》2001,(5):47-47
近日,秦皇岛市举办了“2001年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这是新世纪秦皇岛市举办的首次大型人才交流会,也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以来,“国家不再负责分配,毕业生全部走向市场”的第一次盛会。5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进场求职,230多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偌大的广场人流如潮.场面十分火爆。  相似文献   

3.
日前.新乡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举办了“2013年新乡市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本次招聘会,共有86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2600多个.前来求职的人员达3000多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有1000多人次。一是对前来招聘的企业免费提供招聘展位.从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二是通过新闻媒体及“新乡人事人才网”、招聘信息栏等各类平台提前发布招聘消息.大力宣传本次活动.吸引各类企业和人才前来招聘求职。三是深入新乡学院、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合理的用人机制正在逐渐形成,从而给大学生们提供了用武之地,自主择业使毕业生谋职手段频频出新。登报招聘人才的比比皆是,而登报求职的不多见,大学毕业生做广告“推销”自己却是新闻,哈尔滨工业大学广告专业3名应届毕业生自费登报求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3名毕业生的自我推销广告得益于自己的专业优势,广告进行了精心独到的设计,赢得了择业的自主权,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 许多城市的电脑网络开通人才信息库,供用人单位与求职人才双向选择,一些大学生捷足先登,敲动计算机的键盘,上网求职。一位即将毕业的博士研究生,通过“上海热线”的人才信息库栏目,发布了自己的求职信息,不到半个月就有多家公司请他去面试,很快便顺利地选中了适合自己的工作。网上求职,对于有联网的人才库来说无疑是明智之举快捷而方便。 赶集求职更受大学生的青睐。一是因为其所需费用少,二是供求双方可以面对面地交流。赶集是人才市场的借用词,指的是参加各种人才方面的供需见面会,双向选择,最后找到中意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江苏东台市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某工业专科学校的17名东台籍应届毕业生,在双向选择中无一例外地全部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双选”协议,并当场办理了鉴证手续。而不少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却求职无门。 择业和就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对莘莘学子来说,成功地择业就业,是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关键一步。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当  相似文献   

6.
各种媒体的招聘启事和市场内电子屏幕招聘信息上,用人单位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招聘人员往往都规定这样一个条件:“有×年以上工作经验”。这就将许多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大中专和职校毕业生拒之门外。其实,用人单位这一招聘条件有点绝对化了,招聘  相似文献   

7.
地方来稿     
《人才开发》2005,(4):60-62
烟台举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毕业生洽谈会 2005年2月17日,烟台市人事局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2005年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8万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到会求职,与821家企业单位进行了现场洽谈,初步达成工作意向1.36万个。  相似文献   

8.
据媒体报道,2015年,广东省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为51.9万人,将有近80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分析显示,移动互联网行业招聘增长明显,房地产、快速消费品等行业需求出现下滑。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1日,广东201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4.61%,再次出现研究生和本科生就业率低于专  相似文献   

9.
《人才开发》2011,(11):6-6
近日,在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由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主办,上海职教协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协办,392家会员单位参与的“2011下半年人才服务进校园”毕业生就业促进活动日前正式启动,为期2个月,预计将发布51257个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岗位,举行27场针对大学生的固定招聘会,并在各大高校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人才是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保证,企业怎样招聘到对公司发展有利的人才是企业健康发展和持续生产需探讨的问题。在目前众多招聘方案中,针对性强、高效快捷的大学生校园招聘已经成为了企业招聘人才的主要方式,所以了解大学生求职行为特征为企业纳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笔者分析了大学生求职行为的特征、企业校园招聘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每月读评     
《人才瞭望》2013,(2):4-5
“学历查三代”:“筛”不如“赛” 新闻回顾:《人民日报》近日报道,华中科技大学某女博士因本科“出身不好”在招聘中“被出局”。其实,如果以“博士”和“第一学历”这两个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查找.就可以发现早在好几年前就有博士毕业生由于第一学历的“上不了台面”而在求职中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12.
郑奕 《人才瞭望》2008,(6):37-39
2007年11月,H公司在某名牌大学的招聘现场,离招聘开始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小时了,参加招聘会的学子却寥寥无几,这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事。近几年来,随着H公司业绩年年大幅上升,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应届毕业生前来应聘。可这次招聘会却出现了招聘人员多于应聘学生的异常情况,这不得不让这次的招聘主管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13.
贾丹 《人才瞭望》2008,(10):47-48
一、案例内容 M公司是一家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老牌国有企业,现有在职员工1000余人。公司人员学历结构偏低,大专及大专以上的人员仅占20%;人员年龄结构偏大,30岁以下的员工不足6%。以旗下某一事业部为例,110多名在职员工中,仅有10人为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30岁以下青年员工仅7人。M公司虽然经历了改革重组,但历史诟病依然存在,近亲繁殖、观念落后、论资排辈现象屡见不鲜,这样一个“老”人汇聚的企业亟须新鲜血液的注入。以企业最近一次招聘为例,2007—2008年度,伴随着公司机构改革方案的推进,领导层决定招聘一批应届毕业生以更新气象。  相似文献   

14.
这几年,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毕业生的数量较往年大幅增加,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不仅时间大大提前,而且对学生的各项硬件、软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最近组织的“新世纪中国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显示,校园招聘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渠道。因此,谁善于捕捉与把握机会,谁能在校园招聘中表现出众,谁就会取得校园应聘的成功。本文提出大学毕业生在校园应聘时应注意的7P决策点,希望对校园应聘的大学毕业生们有所帮助。一、工作定位清晰(Position)几乎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希望自己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最好是在朝阳行…  相似文献   

15.
小袁是上海一所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今年春节过后,他就频频奔波于各人才交流会之间。他的求职目标很明确:要么进事业单位,要么进大型企业。但3个多月下来,他依然“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16.
高校大学生择业新现象:自己招收自己据新华社消息毕业找出路,这是近年来高校的一道风景线。中南财经大学应届毕业生杨海文自办公司,可以说是这道风景线上的一个独特景点。杨海文的这一计划,立即得到一些同龄人的响应.武汉地区三所高校的4名应届毕业生决定和杨海文共...  相似文献   

17.
在某求职论坛上,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张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帖子:“从10月底第一次招聘会开始,我已经参加了n个招聘会,n个笔试,5个面试,却得到了0个Offer。” 看到这张帖子,我想到了许多今年毕业的朋友,他们也在这样的痛苦中不断经历挫折。我佩服他们的执著,但也更希望他们在求职的时候更富于理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众多企业已经认识到校园招聘对于挖掘优质人才资源,壮大自身实力的意义。校园招聘已经成为众多企业招揽人才的重要渠道。但笔者在接待企业进行校园招聘的工作中发现,许多企业在校园招聘过程中往往“就事论事”.为招人而招聘,在认识上有局限,缺乏长远打算和塑造雇主品牌的意识。有些企业有了品牌意识,但操作上存有不少盲点或误区,结果事与愿违,甚至“牵连”了企业的产品品牌乃至整个企业形象。为此,企业在校园招聘中不仅需要增强品牌意识,而且要“多管齐下”,构筑雇主品牌。  相似文献   

19.
刘强 《人才开发》2007,(5):49-49
“求职包装”已经是个不太新的名词。花钱将自己的求职介绍信和简历精美地装订成册,这已经是每一个求职者的起码装备。今年,在一些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中,又有了更新的“装备”。为了在求职应聘中增加取胜筹码,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开始在原来仅仅“包装”简历证明信件的基础上,真正大把大把花钱“包装”自己了。  相似文献   

20.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经常听到一些用人单位抱怨说:“现在应届大学生的‘成活率’太低,单位花费的岗前培训成本太大,与其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还不如直接招收有经验的员工,这样就可以‘来之能战’,从而降低用人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