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申遗越来越火热,世界遗产及其保护主体的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问题的厘清,关系到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权责、动员和参与性等问题。通过对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背后的理念根源进行梳理,从比较宏观、中观的层面来分析世界遗产地及其保护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世界遗产是人类最具价值的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遗存,如何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一个有待长期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德国与四川的世界遗产业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世界遗产保护与和谐发展中的六大核心问题:法制保障、管理规范、资金到位、人才培养、合理开发、社区和谐,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有关理论解析影片<功夫熊猫>,影片中展示了诸多中国元素,构建的中国形象折射出创作者的心理动机、社会需求和社会文化心理,这种创作诉求为当代中国文化界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4.
5.
参加2004年首届丽江"世界遗产论坛"的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当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类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8.
世界遗产: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遗越来越火热,世界遗产及其保护主体的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问题的厘清,关系到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权责、动员和参与性等问题.通过对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背后的理念根源进行梳理,从比较宏观、中观的层面来分析世界遗产地及其保护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劳动实践角度考察人的社会本质 ,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形成马克思的科学自然观。马克思的自然观强调人在社会实践中要以“两个尺度”改造自然 ,协调、均衡人与自然的关系。罗马俱乐部在考察当代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时提出“人类困境”的思想 ,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状态 ,引发人们的深刻反思。社会发展观与自然观的有机统一是人类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0.
PM2.5(细颗粒物),这个大家原本很陌生的专有名词,因为2011年10月以来我国多地灰霾天气造成严重大气污染,而迅速成为社会热词。本文由此作为出发点,运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浅析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呼吁社会关注重工业污染等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期待人类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在文明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达了文明融新与和谐发展的中国国家文明战略。在中国与世界的文明交往中,通过丝绸之路等交流通道,具有象征性的动植物交流历来是促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大熊猫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熊猫交流成为不同文明间交往的纽带,有利于中国复兴过程中的对外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民法本质的论述,学界众说纷纭。在对各类学说进行评析扬弃的基础上,通过对民法产生的根源、发展历程及其定义的追根溯源,提出民法是私人法的本质。如果民法本质仅停留在私法的本质上,依然不够精确。因为民法的最终目的是人,是彰显平等自由及独立意志的人法,是对人性的尊重和终极关怀。因此把民法的本质界定为私人法,更能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民法本质产生的人文经济基础是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私法产生的根基,而权利本位则是民法本质的法律体现及实现方式,使民法私人的性质最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14.
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浪漫主义及其巅峰超验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突出了他本人独特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理解.<红字>里的"自然"涉及到三方面:物质世界中的自然,自然的人性以及自然的生活本质.这也是霍桑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一直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世界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只有用七、八千年人类文明之旅的宽广视野才能把握、吃透世界遗产的全部涵义 ;也只有把它放到“全球问题”或“世界各种长期问题”的大框架中 ,我们才能见出它的意义和价值 ,尤其是在世界面临种种矛盾、冲突和危机的今天。“世界遗产”理应成为联合全人类的一根黄金纽带。“世界遗产”的全称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至 2 0 0 0年 1 2月 ,该公约已由 1 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 ,表达出了世界各国人民将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保护下去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这是时代的兴趣和要求 ,代表了人类文明之旅的健康 ,建设世界的善…  相似文献   

16.
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权利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权利.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权利类别、权利性质的探究有助于整个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的正确构建.本文从国际人权法的角度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权利的公权性质进行探讨,认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权利实质上反映的是一个民族或族群的文化自决权、发展权及少数人权利等基本人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权利应建立以公法保护为主、私法保护为辅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对当今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进行了正确把握,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兴衰成败进行了科学总结,对我们党成立以来奋斗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凝炼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启蒙运动以来的人类历史也是现代性生成、扩展和完善的历史,期间也经历着对现代性的不断反思.社会理论家们创造了把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思考人的命运结合起来的理论传统,即以人的方式理解现代性.了解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独特性和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本土性,是反思中国现代性问题的首要前提.以人的方式理解现代性是中国现代性理论建构的有效途径,也是分析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