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月革命后列宁处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思想与实践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在处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实践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学习列宁这方面的思想与实践,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促进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的必要性问题十月革命前,以被压迫民族同压迫民族自由分离,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为基本要求的民族自决权,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反对民族压迫,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纲领之一。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适时地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团结,建立各民族紧密的联盟,并在此  相似文献   

2.
列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十月革命后,针对苏维埃俄国的实际情况,列宁深刻论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战略地位、中心内容、工作重点和实现途径等,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弘扬列宁的理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物质利益原则,适合具体条件和不同对象.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的伟大导师列宁,一生致力于俄罗斯各民族的生存、解放和发展。他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为巩固这个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18年——1920年间,他领导红军粉粹了国内外反动势力所发动的武装进攻和干涉,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暂时安定下来。毋庸讳言,革命和战争所带来的严重后遗症也同样危及新生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从1914年下半年到1917年十月革命前,列宁在完成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世界观转向的基础上,对十月革命的主要背景、主体力量、模式和方式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形成发展了“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工农联盟理论”“暴力革命理论”等列宁主义的重要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为十月革命作好了理论准备。也正是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5.
论列宁关于十月革命性质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7年10月武装起义前夕,列宁通过对俄国革命阶级性的分析,认为面临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且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革命任务。然而他认为这场革命一定会引发全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最终使俄国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十月起义胜利后,列宁提出俄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但所指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实施计算和监督意义上的、单纯政治斗争意义上的、“导向”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些思想体现了列宁理论与实践的以下特点:根源于社会实际,趋向于未来革命,渐进倾向与缓和倾向,理论发展和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6.
伟大导师列宁是一个卓越的外交家,文章通过其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俄在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包围中,如何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争取时间。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充分地、巧妙地利用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相互矛盾,实现不同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制定的社会主义国家反帝、反殖、争取和平的外交政策,粗析列宁对外政策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在经济转变为世界经济的时期,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俄国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列宁在领导苏俄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外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并把这一理论付诸实施,从而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利用外资的理论与实践,对于经…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胜利后 ,为了提高执政水平 ,巩固执政地位 ,列宁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风建设的思想 :共产党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克服官僚主义 ,反对贪污腐败。列宁关于党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党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主张通过税收保证国家足够的财政收入,正确地进行财政开支,发挥国家财政职能的作用,增强国家管理经济的能力;他要求根据新的经济形势,不断地完善和严格地执行经济法律和法令,利用法制的力量规范人们的经济活动与行为,达到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有效管理;他提出精简机构,理顺党政关系以及其他工作关系,使机关工作人员面向经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以有利于国家管理经济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和增强。上述列宁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国家是近现代最为普遍的国家形态,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国家学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列宁对资本主义民族国家有着丰富及极具洞见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述,分析了其初起及嬗变的历史进程及经济、政治诸因素的重要作用,在列宁看来,民族联系的建立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政治条件。列宁肯定了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兴起的历史进步性和必然性,揭示其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到帝国主义阶段所涉及的民主和民族问题的实质,并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立场出发,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民族自决"的建设性主张,在基本理论与实践方略上兼顾了民族国家之自决与无产阶级之联合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农民问题,农村公有经济的发展问题,长期以来成为国际共运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难以恰当处理的问题。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从改善农民生活、防止两极分化、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等几个大的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是一份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各种政治力量产生了新的组合。列宁在1920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作的《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基本任务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把当时共有17亿5千万人口的世界各国明确地划分为三类:占世界人口70%的受压迫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战败国以及新产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少数获得利益的战胜国;保持原来地位的国家。列宁指出:“我提醒你们注意全世界的这种情况,是因为所有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各种政治力量产生了新的组合。列宁在1920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作的《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基本任务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把当时共有17亿5千万人口的世界各国明确地划分为三类:占世界人口70%的受压迫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战败国以及新产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少数获得利益的  相似文献   

14.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是列宁亲自缔造的,并领导俄国人民在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首次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党。她功勋卓著,为俄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所赞誉。然而,列宁从不认为他所领导的党是完美无缺的,毋需自我改造的党。相反,列宁历来重视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始终把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作为“头等重要的任务”来抓。根据列宁的建党思想,俄共(布)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中方法之一,就是有计划地进行清党工作,列宁专门撰文阐述清党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基本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列宁关于民主集中制的理论产生于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初期的实践中,最终形成于十月革命胜利后建设党与建立共产国际的实践中。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条件下,他用这一理论指导了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并且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国家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领域,主张建立统一的、民主集中制的国家制度,主张在企业管理与社会经济生活中实行既有集中领导又有群众主动性、积极性的制度。列宁理论与实践的特点是维护中央的领导与权威性,反对官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十月革命以后党和国家机关中存在的铺张浪费、贪污受贿、特殊化等腐败现象,列宁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观点:共产党执政后要从严治党,反腐防变;完善监督机制,消除权力腐败;加强法制建设严惩腐败分子。列宁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今天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建国初期,他提出的民族理论内涵极为丰富,如民族平等理论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系统地蕴含了解决这一时期民族问题的指导原则.这些理论的提出和贯彻为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民族问题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是将国家服务性和国家权威性联系起来并作出辩证理解与说明的第一人.恩格斯视国家权威性向压迫性异化为国家的"祸害",认为巴黎公社的革命性措施有力地避免了历史上不断重复的国家职能蜕变.列宁将恩格斯的国家理论付诸实践,在苏维埃国家建设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恩格斯的国家理论.列宁提出:建立国家管理专门队伍,保持国家管理机关相对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该永不间断地学习,持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监察,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对恩格斯国家理论的实践反思,至今仍然是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曾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设想无产阶级革命可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並向资产阶级进行“赎买”。但是,並没有研究和论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曾对此问题作过比较系统的研究和论述。 一 国家资本主义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语言问题是引发社会冲突的重要变量之一,其中多民族国家在国语、官方语言的选择及推广上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族际冲突,对其和谐关系的构建产生不利影响.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印度、原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均因“国语”问题导致了严重的流血冲突;苏联原各加盟共和国对本国国语的推行措施也引发了激烈的族际对抗与冲突.独立国家根据本国国情选择一种或几种本土语言作为本国国语,无论作为本国的象征或是族际交际语,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对国语、官方语言的选择,必须符合本国语言状况的实际,对其推行也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强制推行;从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角度看,多民族国家在推广国语、官方语言的过程中,应坚持多语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