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已逐渐成为一个反映民意诉求的重要平台,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日益显现出来。我们应重视网络民意表达,变"堵"为"疏",转变网络舆论管理机制,加强网络立法和监管力度,构建网络问政平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网络回应长效机制,加强主流媒体阵地的建设,积极引导网络民意表达方向,规范并保障网络民意表达行为,推动网络民意的表达有序,促使其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服务,从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曹妍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2-33
日益兴起的网络民意表达已经成为实现公众参与政府管理的重要途径,即越来越多的网民借助网络平台诉求自身利益或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网络媒介的固有特征决定了网络民意表达具有完善传统民意表达主体的结构,改进民意表达的议题选择等现实价值。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深入分析这些新的变化和要求,探索新时期如何更好的应对网络民主政治的发展,从而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3.
论政治文明进程中的网络民意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志敏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11):78-81
网络民意作为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民意表达新方式,为民众提供了新的言说环境和表达渠道,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但是,当前我国的网络民意表达仍然存在主体分布不均、代表性不强、表达过程缺乏理性、内容缺乏客观公正性、表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应采取发挥政府主导,树立信息权威;加快网络立法,规范网民行为;提高网民素质,优化网民结构;利用媒体资源,引导民意表达等措施,规范网络民意表达,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中的互联网民意价值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述厚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5):37-40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不仅是地方政府问政于民和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而且在推动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网民的结构特征、网络民意表达对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影响以及网民参与民主决策等方面阐释和分析网络民意对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价值。地方政府制定公共决策,必须从构建有序的网络参与决策平台、网络民意评估、网络民意回应和政府与网民对话互动机制诸多方面理性进行考量网络民意对决策的应用价值,从而实现地方政府制定公共决策的最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5.
改革发展在促进社会利益关系出现多元化的同时,也使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意愿日益强烈.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地位,使其可以成为以政府为主导的民意表达渠道的有益补充.鉴此,本文结合作者参与的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调查结果①,对非政府组织在民意表达中的作用,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州学刊》2019,(11)
网络民意影响政策议程和政策内容已成社会共识,而如何收集网络民意、让公共政策更充分地体现最广泛的民意则是亟待研究的问题。网络民意表达具有集聚和分散的双重特点:在政府动议的政策议程模式中,网络民意表达呈现出定向集聚的态势,短时间内集中于特定的网络平台之上;在公众动议的政策议程模式中,网络民意表达呈现出分散性和碎片化的特点,无固定的平台和时间点。与之相对应,网络民意收集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方面,政府可主动设置网络平台,吸引网民通过制度性渠道集中反馈,可以方便、快捷、有针对性地收集网络民意;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全网式的广泛搜索,可以在全样本数据基础上展现民意全像。 相似文献
7.
8.
由于网络表达具有快速、便捷和低门槛的特征,社会公众较为依赖网络途径表达自己的政策意见。但是这种倾向性已经使政治体制中预设的主流表达途径边缘化,并引发了关于“替代性”还是“补充性”的思考。网络途径的多样化表达载体选择在显现其草根民主特质的同时,也有着相当的负面效用,并造成了网络民意表达途径难以逾越的困境,因此需要重新对网络民意表达途径进行理性思考及重新定位。网络民意表达途径理应充分发挥其正面效用,发展为其他途径的补充,推动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连接,共同组成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将利益诉求自下而上地传输进公共政策系统,提升公共政策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9.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艰辛历程,我国民意表达的自由度已大大提高,但其现状仍可担忧,民意缺失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这既有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主观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党的执政地位所导致的客观原因.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一股新的民主力量正在发展壮大,这是中国走上"民主之路"最强大的推动力,我国的民意表达将有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
民意表达制度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民意问题的研究伴随着我国民主政治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进程而展开,并逐步升温成为政治热点问题.在当代社会,民意表达最突出的问题是通道不畅和权利不均.只有通过制度化,才能形成我国政治体系中合理的民意表达结构,即以安排充足通畅的表达渠道为基础、以均衡社会各群体的表达权利为前提的结构:只有通过制度化,才能形成我国社会民众合法的、有序的和合理的民意表达秩序.在民意表达制度化过程中应注重其建设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1.
12.
鲜明的倾向性是新闻评论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这种倾向来源于事实本身的倾向性和评论者的利益倾向。但是新闻评论的倾向性必须以坚持对事实和规律的尊重,对逻辑和客观条件的尊重为前提。作为公民表达的形式,新闻评论绝不能用价值判断替代事实判断,实事求是仍是必须坚守的价值基础。新闻评论在价值坚守的前提下突出鲜明的倾向性,同样能够促进自身传播力的提升,并相应地转化为舆论引导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贺小军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6-51
网络舆论与刑事司法决策是互为作用和动态的关系。在互动关系中,任何一方都是在假定为理性经济人角色的情形下,在公共领域中的交流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以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在自身内部同样存在着利益博弈关系。对网络舆论来讲,网络大众的集体行动具有凝聚力是经济性的选择;对刑事司法活动而言,司法主体决策机制的合理构建与运行是经济性的选择。当二者相遇面临利益博弈时,刑事司法主体放低理性的姿态,网络大众收敛感性的冲动,主张平等话语功能才是二者良性互动产生最佳经济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民众网络意见表达的常态化,网络舆论表达呈现出自发、不可预料及无组织的集群性特点,故从集群行为视角出发,对当前青年在网络舆论表达中无序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尤为必要。文章分析了网络集群行为中青年舆论表达的对抗性、极化性与泛娱乐化等无序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以大数据技术阻隔负面信息传播、高效透明机制应对错误言论以及话语体系培育纾解话语狂欢等举措,以期推动青年网络舆论表达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共舆论:美国民主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若干年来,人们对美国民主的研究存在着一个倾向,那就是重视民主制度和法律文本的解释,这种研究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现象的分析,而对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往往被忽略了。美国民主的运行实际上是建立在公众对制度认同的基础之上的,公众的政治信仰、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是民主制度的合法性来源,是民主制度的社会支撑,如果撇开公共舆论,美国的民主也是不能够成立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公共舆论的结构和分布状况,指出公共舆论对于民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杜杨沁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3):46-52
深入了解和掌控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建立舆情监测、预警和引导机制对舆论管理来说意义重大。该研究突破了现有网络舆情获取和分析停留在单体化理论研究阶段的现状,在总结了现有基于事件的舆情分析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社会网络结构的舆情分析模型。该模型从现实方法上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多视角分析、利用,进而为网络舆情的管理提供智能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升元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11):57-59
由于行政法的公法性质,一定层次的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构成了行政法的基础.从利益分析的角度来看,行政法的价值应定位于公益--私益论,即行政法的价值定位是发展公共利益基础上充分保护和促进私人利益. 相似文献
18.
借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分析方法构建网络民意、输入途径、政治系统的分析框架。我国网络民意的政策输入需要疏浚制度化的通道,充分发挥党和政府之以及第三部门和网络精英的引导作用,完善政治系统内部的信息传导机制,实现信息表达、回应、反馈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NGN时代,网络舆论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舆论形式:一是具体事件引发的舆论;二是价值观念与信念形成的讨论性的舆论。舆论的情绪色彩浓厚,有喜、怒、哀、惧四种基本的舆论情绪。NGN时代,网络舆论的焦点内容可能主要集中在与国家的基本国策或有关的事件方面。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即为集体与个人意见的相互影响的过程,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将持续加强,网络舆论会对民众产生积极与消极两种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一起官民冲突化解看网络民意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秋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5):27-31
通过对发生在贵州省铜仁地区杨家坳乡政府与下官阡村民的水源冲突事件的分析,认为这起网络化解官民冲突的事例,不仅反映了今天某些地区的官民关系,更突出反映了今天中国民众对政治文明的诉求和建立"机会均等,平等参与,自由讨论,良性互动"的公民社会理想状态的渴望,同时也表明了新媒体显示出的巨大传播力量,网络传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阐述了互联网在这起剧烈冲突中影响事件发展的格局与走向,进而促成事件解决的巨大作用,分析了和谐社会建设和政治文明发展在网络传播作用下形成的三个特点.利用互联网及时快速和正确地解决重大突发事件,由此建立长期而有效的突发事件网上处理机制,正是中国社会实现民意充分表达和公民社会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