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美北美大西洋沿岸殖民地始建于 1 7世纪初 ,由于经济发展方式不同 ,北部、中部和南部差异很大 ,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殖民地。北部殖民地 ,主要从事工业、手工工场工业、航海业和海外贸易 ;中部殖民地 ,小农场和贵族的大领地并存 ,是小麦的主要产区 ;南部殖民地 ,主要推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由于早期殖民者主要是英国人 ,所以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也同时被带到了北美。 1 8世纪 ,当英国经济发展处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时 ,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发展几乎与英国处于同一阶段  相似文献   

2.
英第一帝国时期 ,为了商业扩张的需要 ,英国在加勒比地区建立殖民地。在重商主义的旗帜下 ,加勒比殖民地为英国的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 ,英国通过与殖民地的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英国本着重商主义的原则 ,为了满足英国和欧洲市场的需要 ,在英属加勒比殖民地大量投资甘蔗种植园 ,发展单一经济 ,给殖民地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英帝国在美洲的繁荣是建立在美洲奴隶制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3.
高明振同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问题辨析》一文中指名批评我们《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和《再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两文的论点。我们认为,“真理通过论战而确立,历史事实从矛盾的陈述中清理出来”,讨论的继续必将有利于问题的早日解决。(一)《辨析》作者首先对我们的史学方法表示异议。评批我们对“世界大战”、“局部战争”的概念没弄清楚,因而“极力回避世界大战与局部战争的区别”。他说,不“先给世界大战作一个固定的界说”,而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问题,是违反“逻辑常识”的,于是他按照自己的史学方法,把人类有史以来的战争分为两大类,并分别作了明确的“界说”;“除了世界大战都是局部战争”;局  相似文献   

4.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苏联在裁军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以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苏联一方面通过积极倡导裁军树立新政权的良好形象,以重返国际社会;另一方面通过裁军减轻自己的国防压力,而且苏联利用裁军减轻敌对国家对苏联的军事威胁。但是,在特殊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下,苏联的裁军政策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苏联的裁军政策过于注重树立形象以及打破封锁等方面,为了自身利益与德国和解,且为德国的军备发展创造了条件,结果法西斯国家军备快速发展,导致二战从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  相似文献   

5.
当代国际政治局势越来越复杂,局部战争冲突爆发越来越频繁,这种强烈的外部冲击会对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冲击。通过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从产出、汇率波动、通货膨胀率变化等方面研究局部战争对宏观金融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局部战争对宏观金融造成的影响虽然发生在不同的领域,但是这些领域本身存在着联系,当它们同时受到外部冲击的时候,冲击对其造成的实际影响将因冲击的叠加作用而变大,而且政府的调控手段的作用也会受到更大的限制。通过对局部战争对一国宏观金融的整体影响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应如何采取合适的政策手段应对局部战争对于宏观金融冲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英帝国的经济治理经历过垄断经营和自由放任两个历史阶段。其中在垄断经营阶段推行了北美(西印度)样式和东印度两种样式;在自由放任阶段则在移民型殖民地实行属地分权制,在非移民型殖民地实行中央集权制。帝国之内,殖民地和自治领的经济功能为宗主国提供所需原材料和商品市场。英帝国经济扩张及治理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了强大的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缔造了自由贸易体系和规则;确立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标准;扩大了农业耕地面积。同时,英帝国经济治理给殖民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烟草种植园经济兴起于17世纪英国在北美大陆殖民之初。切萨皮克海湾地区适宜的自然条件、17世纪初烟草的高价格、烟草种植的丰厚利润促使弗吉尼亚和马里兰殖民地先后走向烟草种植的道路,英国的重商主义保护政策、优越的土地和移民政策也是烟草种植园经济得以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烟草虽然是“南部之王”,但是烟草种植的单一性是相对的,经济多样性是烟草殖民地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8.
罗朝秀  李巍 《理论界》2009,(3):144-146
清教思想是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主流文化,在北美早期殖民地时代发挥着重大的社会影响,渗透于北美清教殖民地--新英格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对后来的美国社会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当时人口并不占多数的清教徒由于其移民时强烈的宗教动机、北美独特的环境、清教徒建立的稳定的社会、和殖民时期其他教派的弱小等原因,使得清教思想能牢牢地控制着殖民地的发展,在美国文化上留下长久的印迹.  相似文献   

9.
从“日不落帝国”到“英国病”英国是最早走上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到十九世纪进入全盛时期,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但是,英国从十九世纪中叶起,国际经济地位就不断下降。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开始衰落,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已逐步为美国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英国拥有殖民地和附属国面积一千四百多万平方公里,遍及全球,包括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口五亿左右,分别为英国本土和人口的近六十倍  相似文献   

10.
美国劳工外交思想在19世纪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一次重大转变———从坚决反对美西战争到积极支持美国参加世界大战。其转变的原因是,主流工会最初反对美西战争,是担心战争会增加工人的纳税负担,他们尤其担心美国在战后会获得殖民地,造成大量移民从新获取的殖民地涌入美国抢夺本土工人的工作机会;以劳联为代表的主流工会后来支持威尔逊政府的战争政策,是因为支持美国参战有望换取政府对工会的承认和支持,也有利于将劳联的经济工联主义推广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显然,无论美国劳工的外交理念在这20年里如何改变,其动机都是为了维护经济工联主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纳粹党在1933年执掌德国政权后,出于对外扩张备战的需要在远东政策上对中国和日本采取"中立政策",使中德贸易迎来了繁荣兴盛的"蜜月期"。但在30年代中后期,由于经济备战日渐完成和对外侵略逐步开启,德国远东政策逐渐走上了"亲日弃华"的发展道路,这一变化对作为中德关系核心的两国贸易交往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成为中德贸易在30年代后期走向衰落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谓近代中国,按科学说法,应起自1840年,终于1949年。现拟按习惯说法,仅就1840——1919年间中国“半封建”问题,略陈管见。 中国原来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自从鸦片战争后,由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了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所谓半殖民地,就是“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财政和外交方面的附属关系的罗网包围着”。半殖民地是从独立国过渡到殖民地的“中间”形式,追逐垄断利益驱使资本帝国主义力图把半殖民地变成自己完全支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也正是朝着殖民地的方向演化的,诸如英国侵占的香港,日本鲸吞的台湾,均已沦为殖民地。不过就整个中国来说,这还只限于局部的而尚未引发全局性的演化,仅仅属于量变中部分质变的范畴。 近代中国在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并向殖民地演化的同时,逐步地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这几乎是公认的历史事实。问题在于,“半封建”是否等同于“半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是否“半封建”的演化趋向? 在世界历史上,似乎存在过两种类型的“半封建”,一种是英法式的,一种是中国式的,两者既有共性,又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殷海光作为中国台湾地区的现代自由主义思想家,对他的思想有过重大影响的当首推罗素。罗素无疑是本世纪最重要的世界级哲学家,同时他又是伟大的数学家、逻辑学家、文学家以及社会评论家。罗素在他的《自传》中说:“简单而又无比强烈的三种激情主宰了我的一生,爱的渴望、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极度同情。”的确,在人类的关怀上,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罗素远远超过了他的先辈和同时代的一些人。罗素的才华不仅超群,而且多才多艺,他在数学和逻辑学上的成就几乎是划时代的,在哲学和哲学史上也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和逻辑…  相似文献   

14.
罗素的幸福观对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罗素在深入分析世间造成各种不幸的因素后,提出幸福的源泉所在.他从个人伦理的角度出发,指出人们的不幸大多是由于错误的伦理、心理和生活习惯造成的,其中自我沉溺、忧郁、竞争等是主要因素.而幸福源泉主要来自爱和知识,其中包括亲情、爱情、工作、情趣等等.通过对罗素幸福观的心理和伦理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获得幸福的方法有节制、外向、注重统一性等.  相似文献   

15.
<正> 罗素既是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的开拓者,也是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这是他与分析哲学其他代表人物的显著不同之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罗素从进行抽象的哲学研究转向社会哲学研究的重要历史时期,在以《社会改造原理》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中,他涉足了社会政治的各个领域,对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学说、人性学说、国家政治学说进行了探索,从而构造了罗素社会哲学研究的基本模式.对罗素提出的三大学说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掌握罗素社会哲学思想的完整结构,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地挖掘罗素哲学思想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6.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对加拿大的殖民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英法争霸的七年战争(1756——1763)结束之后,法国在北美的“新法兰西”殖民地转属英国,从此,加拿大便成为英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的殖民统治对加拿大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亦从一个侧面映现了英国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的沧桑历程.剖析英国对加拿大的殖民政策,有助于了解加拿大由殖民地、  相似文献   

17.
北美独立战争与英第一帝国的解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东 《云梦学刊》2004,25(4):35-37
七年战争后,英国负债累累。为了增加收入,英国对殖民地推行日益严厉的税收政策和贸易政策,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英国被迫承认了美国的独立,从而失去了北美殖民地,这标志着以美洲为中心的英第一帝国的解体。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兴未艾.本文通过对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老年教育发展的介绍,得出我国的老年教育应该汲取国际相关经验,突出老年教育中老人的主体性,老年教育经费来源应多元化,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灵活性、多样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韩锡玲 《理论界》2009,(11):101-103
20世纪初期,在自由党的衰落以及妇女选举权运动的背景下,伯特兰&#183;罗素曾积极进行英国的妇女选举权实践。这表现在:一方面罗素加入全国妇女参政协会联盟。在该组织中,罗素参与温布尔登的议员补缺选举、阿斯奎斯代表团支持妇女选举权的工作以及定期参加全国妇女参政协会联盟委员会会议。而另一方面对妇女社会政治同盟来说,罗素除了谴责它的暴力策略外并没给予过多关注。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及其战略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在新的世纪里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应采取 :1.扩展贸易空间 ,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2 .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 ,获取规模经济 ;3 .发掘和创造新的比较优势 ,重视制度创新 ;4 .增强环保意识 ,盯住国际标准 ,努力占领绿色市场等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