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近代杰出的唯物主义者和战斗的无神论者中江兆民,在其最后著作《一年有半》中提出了被认为是中江兆民的一句名言:“日本没有哲学”。这个论断乍一看,使人十分困惑难解。这是中江兆民轻率的结论吗?不是,是真的日本没有哲学吗?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意识形态的最高形式。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哲学,如同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一样,哲学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正确地理解中江兆民的这个论断呢?这就不能不把中江兆民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他个人的经历进行一番考察。因为要正确地评价一个思想家的思想,必须如实地把他和当时他所处的社会政治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否则,就会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根本性质的问题关系到马克思学说的基本意义。马克思学说的最高成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开启当代哲学问题的基本视域。在这个视域中,人们必须真正进入对知识的存在论性质的思考。惟有通过这样的思考,一个向来被“对象世界”所遮蔽的“生活世界”才可能呈现出来。由于这个世界的呈现,历史唯物主义以之为前提的哲学革命才能被认识清楚,并进而能够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导向一种新类型的知识,而这种“真正的知识”应当通过建立“生活世界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去获得。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运用整体的方法,分别从马克思哲学的整体和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这两个维度加以考察,才能正确地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本质。马克思哲学变革过程中,发生过"三个结合",即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论与实践观、辩证法与实践观的相结合,形成了唯物观、辩证观、实践观三位一体的哲学理论内核。马克思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的命题,表明马克思哲学与共产主义的内在联系。离开整体方法,孤立地把实践观点抽出来并片面加以夸大,就会破坏马克思哲学的整体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是何时建立的?理论界目前尚倾向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笔者在此不敢苟同,通过进一步学习马克思的早期著作,特别是《哲学的贫困》一书,(以下简称《贫困》)。同《形态》加以比较,笔者认为《贫困》才是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真正标志。  相似文献   

5.
关于哲学,我们一般接受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论述,认为它是思想中的时代,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更是时代精神的拓荒事业,是更新时代思想价值观念的精神拓荒事业,这样它才能无愧于"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的桂冠。拒斥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或固守落后于时代的哲学,不是真正的哲学,更不会成为时代精神和文明灵魂。真正的哲学敢于直面并解决人类面临的价值危机与信仰危机。哲学的本性、思维方式及其特有的批判性,标示哲学不仅不需要成为规范科学,而且必须拒绝成为规范科学。  相似文献   

6.
哲学是时代的产物.真正的哲学必须能够把握它的时代,提出自己的时代性课题.真正的哲学从最普遍、最本质的意义上,表达了人们对世界的理论说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而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具体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哲学只有从辩证法角度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同样只有从时代精神的角度才能理解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蕴含着肯定性和否定性的双重品格,品格的彰显则取决于时代特征和历史的呼唤。中国革命时期的辩证法,体现了否定性精神品格的张扬;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哲学,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品格由否定性向肯定性的精神转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 ,马克思所创立的哲学 ,通常被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 ,但就其本质看 ,或许可将其概括为实践人类哲学。因为它以“社会化了的人类”这种“社会存在”为对象 ,并以人类的合理生存与自由解放为目标 ,从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并把这一理论建立在社会历史实践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理解 ,才有可能把马克思一生的理论事业统一起来 ,才有可能摸到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 ,并与当代的时代问题与时代精神共鸣。  相似文献   

9.
今天世界期望于哲学的是什么?哲学对当代人的问题能够提出什么答案?南北美洲哲学家能够和应当做些什么?这些就是我到墨西哥去出席第十三届国际哲学会议时所思考的问题。本文打算把这次会议对上述问题的答复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它是马克思处于青年黑格尔主义时期提出的命题,直接来源于黑格尔的思想。这个命题不仅表现了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而且表现了一种旧的哲学观,认为哲学是最高智慧、最高科学、最高真理,哲学可以代替其他科学来解决具体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观上实现了根本的变革,认为哲学是世界观理论,只解决对世界一般本质的认识问题,不解决对其他事物的认识问题。作为世界观的哲学只是实证科学的一个部门,并不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而是与其他科学并存并相互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它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如果要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就必须对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这一问题及其相关问题做出一个逻辑的梳理.简而言之,我们首先要弄清下列三个问题:一、马克思哲学当代性提出的理由及言说的合法性何在?二、应在何种意义上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三、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真正出场路径是什么?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使命由解释世界转变为改变世界,这一革命性变革为我们理解和判定马克思哲学的本性提供了可贵的启示实践唯物主义,囿于实践本体论的思维,固守着实践诠释的立场,复归了解释世界的旧辙;历史唯物主义,以其历史性思维透视着人及其实践和世界,以其历史批判的思维特质演历着改变世界的理论使命.只有把马克思哲学的实质与本性归结为历史唯物主义,方可使其改变世界的使命得以昭示和实现.  相似文献   

13.
"回到马克思"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比较时髦的口号,马克思哲学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走近马克思都是很有必要的,但问题是:马克思本人只是针对他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现实,根据自己的判断对一些问题作了自己的思考,并没有给一切问题留下答案,我们能回到马克思的什么?或者说我们怎样才能回到马克思?本文旨在澄清理论界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读,阐明马克思哲学的两个维度,进而指出"回到马克思"在当代中国的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14.
将哲学批判同实践相结合,“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马克思实践精神,促使马克思完成从唯心主义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科学共产主义的“两个转变”,从而实现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马克思哲学不仅在于正确地说明世界,而且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因此,应当将马克思哲学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应当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哲学,这是马克思哲学实践精神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论哲学发生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的哲学史研究中,至今仍存在着两大空白: 一是对哲学史的史前史,即哲学的发生史或形成史缺乏研究。众所周知,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中,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人类的史前史,即原始社会史是漫长而久远的。在这段历史中,人们思维的特点和方法是什么?它和文明时代的思维有何区别与联系?原始思维是如何过渡到以后的哲学思维的,或者说,哲学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对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非常重视的,这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摩尔根《古  相似文献   

16.
应当怎样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它的内容是什么?怎样表述最为准确?这在我国哲学界是有争论的。争论表明:要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即哲学基本问题这一科学概念的内涵和根据是什么。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目前哲学界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所实现的"划时代的哲学变革"。这一哲学变革并非简单地否定本体论,并非简单地将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为无根基的实证科学。而是从传统形而上学中拯救出本体论,并赋予其新的内涵。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以社会存在的客观性颠倒了传统形而上学,并将客观必然性与主体能动性相结合,消解了一切历史唯心主义,实现了对人之现实生存的本体论关照;同时又将本体论与辩证法相结合,赋予了本体以社会历史性,进而通过社会存在的改造与变革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历史唯物主义使哲学真正具有了科学性,实现了真理与价值、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统一,即真正历史科学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在进一步繁荣创作,使文艺更好地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发挥积极作用的过程中,时代精神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报告文学由于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统一的特点,要求把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艺术加工,迅速而及时地“报告”给读者,因此较之其他文学样式,报告文学对时代性的要求就更为鲜明和强烈,更应当体现时代精神。什么是我们今天新时期的时代精神?这是文艺工作者所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否定了哲学自身内在的规定性,以期实现由自由意识到实践力量的转化,从而充分肯定了实践力量的革命性。而"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的命题,又内在地与马克思提出的"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以这种实践力量来"消灭哲学"使"哲学世界化"和"世界哲学化"来"实现哲学"。同时,马克思又强调必须把哲学同革命实践、无产阶级的斗争结合起来,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马克思要求"消灭哲学"和"实现哲学",其宗旨在于强调哲学不应满足于对世界是什么的理解与说明,而应当致力于现存世界的革命化和人的解放,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超越历史上一切旧哲学的一次深刻变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哲学的学科定位、学派定位和功能定位三个角度发表过对“哲学是什么?”的看法,这些看法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观的基本内容。从哲学的学科定位看,马克思、恩格斯把哲学和实证科学区分开来,强调哲学学科的非实证性;从哲学的学派定位看,马克思、恩格斯突出了自身哲学的实践特征与辩证特征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从哲学的功能定位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哲学能够开发人的理论思维能力,能够影响其他学科的思维范式,同时哲学具有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