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平 《理论界》2004,(5):281-281
“南方”在美国文学中不仅仅关涉地缘,而且指蓄奴庄园长期以来培植而成的一种文化,一种优雅、陈腐颇具封建意味的文化;它与北方现代工业文化背道而驰,或者说,这是注定被现代工业拖入理性轨道的一种现实模式。当然,在转变的过程中你所听到的还有凄怨哀伤的挽歌。粗野的福克纳却注重那些将逝的原始与纯朴,并将其深置于人性的底层,试图跨越现代理性,走向对基督的膜拜。福克纳祈祷的是人性之光的闪烁。《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投诸感情最多的是康普生家的黑人女佣迪尔西,福克纳抛开种族偏见的思想,对其极力歌颂,这个黑人女性的原型是福克纳幼年…  相似文献   

2.
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曾经在 1 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 ,也是其花的心血最多、最喜爱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被分成四部分 ,分别为班吉篇、昆丁篇、杰生篇和迪尔西篇 ,即从这四个人的角度叙述了汤普森家 1 8年的历史。凯蒂虽然在书中没有专门的篇章 ,但是书中人物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她展开的。班吉是凯蒂的小弟弟 ,他是一个先天的白痴 ,但却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虽然我们发现由于福克纳在这一篇里大量地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 ,使得人们很难读懂他所叙述的那一篇 ,但是福克…  相似文献   

3.
刘胜利 《南方论刊》2013,(7):102-103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昆丁从小的时候到他在北方哈佛自杀的成长来看,其间经历了许多康普生家族没落的事件和妹妹凯蒂的堕落。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暗恐理论,分析《喧哗与骚动》中人物昆丁自杀的暗恐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4.
李幸 《理论界》2005,(11):171-172
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自问世以来一直被众多的评论家所推崇,其新颖独特的艺术手法,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不仅标志着作者文学事业的顶峰,也开创了美国文学的新时代.小说通过班吉、昆丁、杰生兄弟三人的视角,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完整、真实的凯蒂的形象,本文通过兄弟三人与凯蒂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力图理解作品中这一虽未出现但却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凯蒂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其实不过一念之间.  相似文献   

5.
论福克纳创作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文学史上,福克纳称得上是一位鼎足人物。从享有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的盛誉,到荣登诺贝尔文学奖金的领奖台,他“暴得大名”。均源自他是南方文学的精神领袖。 他生于南方,写的是南方,为南方而悲叹、探索、寻觅、期望。而这一切,并未使他驻足于地方主义的洼底,抑或为忧郁怀旧的歌手。他的创作依南方家系人物的生活而展开,呈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白痴、弱智这类特殊的人物形象,如班吉.康普生、艾克.斯诺普斯等,他们都是极度边缘化的人物。这些形象本身并不具有实在的意义,但他们的文学功能是多方面的,对刻画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表现作者的思想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对福克纳的短篇小说《曾经有这样一位女王》中涉及到的女性的自欺、时间性存在的无助、自由选择中责任的不可避免、与他人的具体关系以及最终陷入痛苦、被抛弃的境地和绝望等五方面论述她们的存在状态的具体表现。福克纳用同情的笔触倾诉了女性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同时又通过悲剧气氛来衬托美的丧失。通过对南方女性、南方人存在状态的描绘,福克纳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南方社会的关注,也讴歌了个人存在对于整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 和威廉·福克纳所创造的那套“约克纳帕塌法世系”中的其他小说一样,《喧哗与骚动》也是讲述发生在这个虚构的县上的故事,一个使福克纳深为感动、“总是撇不开、忘不了”的故事。这部小说通过一个种植园主旧世家衰败没落的悲剧性命运,生动地展示了蓄奴制旧南方土崩瓦解的悲剧性结局。 小说的主人公康普生家,是居住在约克纳帕塌法县首府杰弗生镇上的一户名门望族。他  相似文献   

9.
从《喧哗与骚动》看福克纳小说中的俄底浦斯情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主要人物昆丁和凯蒂兄妹之间所发生的畸恋及其心理活动进行剖析,从中解读潜藏在他们身上的俄底浦斯情结,并探讨这种俄底浦斯情结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喧哗与骚动》是他第一部成熟作品。他的作品成为了一种标准,一种洞察美国南方的特性、种族关系以及南方古老贵族世家的家庭关系等困惑问题的标准。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运用了多角叙事技巧,在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二十年代最后一个年头,福克纳推出他的《喧哗与骚动》,他说这是他“投注感情最多的一部书”。二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喧哗与骚动》已成为他的代表作直到今天,批评界依旧用这部小说代表福克纳的文学生命,甚至说它是二十世纪美国小说的最高成就。《喧哗与骚动》是由四个人的四种不同的视角叙述出的四段“故事”组成。在这种晦涩的叙述结构中,人们说到康普生一家的衰败过程。康普生先生聪明,富于同情心,但又懦弱自私,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女性悲剧性格成因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常磊 《东岳论丛》2006,27(5):117-119
福克纳作品中的南方女性大多以自我毁灭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她们的毁灭不仅是因为她们寻找外部世界和自我世界的希望破灭,更重要的是她们自我生存意识的必然选择,但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生存,她们都是为了寻求南方社会对女性作为人在社会中拥有与男人同样的基本生存权和正常的生理需求,期望在男人参与的南方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中发挥自己天赋中的自然本性。福克纳通过自己作品中南方女性悲剧性格成因,告诫南方人要彻底消除历史沉积在南方妇女身上的重负和偏见,使她们在回归自我的同时体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及福克纳,那座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三座宏伟大厦——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便能说明一切(《人间喜剧》、《卢贡——马卡尔家族史》为第一、第二座)。把 美国现代南方社会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精神世态表现得无与伦比的,在美国,除了福克纳,还有谁?而这无与伦比的深刻就藉着他的艺术天才,他“是二十世纪的小说家中,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 福克纳小说艺术的创造性,最突出的是他锤铸出一种前无古人的叙述文体——繁复长句。在英美作家中,“极少有一个能像福克纳一样,把一个句子写得像大西洋上的巨浪那样无壤无垠。”但他这种存心违反句子规则的艰涩文体也招来不少非难。至于他小说的结构风格,也像对他的文体艺术一样毁誉皆有。考利认为“福克纳大多数小说在结构上都有明显弱点。”考利在此主要指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就连从四个角度来叙述同一故事,几个不同人物的意识交汇到同一题旨上的复调结构佳作《喧嚣与骚动》,考利也“仍不敢肯定,小说的四个部分的排列次序就是最理想的。”考利认为“福克纳的成就或是表现在篇幅较长的短篇小说上”姑且不论考利的论断准确与否,但福克纳中短篇小说的结构艺术确实颇具魅力。  相似文献   

14.
扭曲的人性--评福克纳笔下受害的南方女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人物在福克纳作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福克纳尖锐而辛辣地揭露和批判了美国南方以清教主义为基础的妇道观,鲜明地表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8,(3):185-190
南方淑女神话是美国南方社会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是南方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体,是套在南方女性身上的精神枷锁。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在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塑造了南方淑女神话下的三类女性形象:传统的受害者、本能的反叛者和女性本真意识的觉醒者,抨击南方淑女神话对南方女性造成的巨大伤害,并通过对女性欲望本能的大胆描写,以"剥笋式"手法,层层递进,解构并颠覆了南方淑女神话,消除了南方保守势力顽固据守的最后一块种族主义栖息地。同时,福克纳通过对具有本真意识女性形象的塑造,努力试图为南方社会构建新的女性文化认同,为南方女性指明走向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6.
刘加媚 《学术论坛》2003,(5):101-103
美国地方色彩十分鲜明的文学流派———南方文学在艺术上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征———怪诞。南方代表作家福克纳广泛使用"哥特小说"技巧,抒写恐怖离奇的故事,描绘阴森的背景,渲染怪诞氛围,刻画身体畸形、精神变态的人物,勾勒出一个"哥特世界"(GothicWorld)。这种哥特式的怪诞广泛运用于福克纳的创作中,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矗立在怪诞现象背后的是南方人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南方曾有过辉煌的时代,福克纳热爱南方这块土地.但他不能扭转历史的发展进程,南方的庄园主后裔在南北战争后逐步地丧失了祖先的光荣传统,失去了"人"的尊严和勇气,进而走向毁灭.但是在福克纳看来,"人是不可摧毁的",他要在表现庄园主后裔衰落的同时,肩负起在文学中使"人"重生的艰巨重任.人类必将经历从毁灭到重生的过程,才能得到自我完善."人"的尊严、勇敢、谦虚、忍耐等宝贵精神是不会消失的,它会在社会底层的人物身上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南方家庭小说(family romance)是美国南方文学传统的核心.福克纳作为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继承了南方文学中家庭小说的传统,创作了约克那帕塌法世系小说.福克纳在其小说中对白人种族主义者的刻画中充满了矛盾,在将这些种族主义者塑造成旧南方体系中的英雄的同时,还通过这些形象揭露了旧南方的腐朽本质和对人性的践踏.正是在这种批判意识中,福克纳的家庭小说既完成了对南方文学的继承和发扬,又实现了对它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认知视角下的隐喻观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人类认知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在认知视角下,文学作品中隐喻意象的运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家的生活背景、文化认知和精神诉求。福克纳和莫言是中美文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福克纳对莫言的写作手法尤其是隐喻手法有着深刻的影响。比较两位作家代表作品篇名中的隐喻,可以发现,福克纳与莫言在运用作品篇名隐喻抨击社会现实、寄托乡恋乡愁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位作家以隐喻为纽带,穿越时空,跨越国界,向世人揭示"面具"背后的深意,令世人领略文学意境的震撼。  相似文献   

20.
傅丽 《北方论丛》2002,(3):71-75
薛素姐作为明清叙事文学中的悍妇典型,集中地体现了另类女性与正统妇道的对立关系.薛素姐淑女换心的人格背叛中包含着多重妇道解构意蕴.对薛素姐淑女教养的失败,暴露出妇道的内在矛盾与现实危机.薛素姐的淑女道德毁灭,传达了<醒世姻缘传>作者的妇道设教意图;在强调妇道神圣不可触犯的意义上,呼应了全书的教化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