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宓与钱穆因各自的学术成就、文化思想而被载入史册。他们两人也由于相似的执教经历而成为好友。两人同为国内知名高等学府的教师,在教育理念、目标等方面有许多相似的观点,比如在教育中对"人"的重视,而且都比较注重在大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涵养。不过,由于求学背景、就职经历等方面的不同,两人的教育观念又存有一定的差距。对此予以比较分析,将有助于加深对人文学科、通识教育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2.
为展示我校学术水平,并让校友进行学术交流,校学术委员会在校庆期间组织大型学术报告会,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3.
对《红楼梦》悲剧的研究从王国维开始跳出了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范畴,借用西方文学理论阐释其悲剧意义,丰富了这部古典小说新的内涵,吴宓的《〈红楼梦〉新谈》同样采取了中西比较的批评手法。他们的研究不仅属于那个时代的一流水平,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两人不约而同地将《红楼梦》评为一部伟大的悲剧小说,本文试从二者对《红楼梦》悲剧的评论中,对他们的中西比较观、批评视角和批评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吴宓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的学术研究领域宽阔,涉及范围很广,在诸如新人文主义、西方文化与西方文学的译介、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研究、诗歌创作与鉴赏理论、外国诗学与诗歌翻译等多个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对吴宓的学术性文章概况、文学创作概况、出版的专著概况及未刊文章等方面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与述评,无论对于吴宓学术还是对于中国的学术发展,都是一项极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的本质是一种学术交流平台,但并非其唯一形态.学术期刊从诞生至今只有350年的历史,而学术交流平台则由来已久,其形态随着传播媒介技术的发展而演变.在印刷媒介时代,学术期刊是学术交流平台的典型形态;而在互联网时代,在线学术平台将会取而代之.作为学术交流平台的守护者,学术编辑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和维护学术交流平台.学术编辑并非某一媒介技术的附庸,也不必与特定媒介形态共存亡.借助在线学术平台促进学术交流,更好地为学者服务,才是新时代学术编辑使命所系.在线学术平台将深刻影响知识生产机制,平台如何构建,事关学术编辑的命运和学术事业的前景.部分高校学术期刊自发创办的“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尽管尚未完全跳出期刊思维的窠臼,但已具在线学术平台的雏形,在媒介技术和环境加速演变的今天,应更加紧密合作,以学者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尽快重新设计搭建充分尊重用户体验的新型在线学术平台.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史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期间举行了八场学术报告,25位学者就中国古代史、考古学、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各学科做了学术交流,向史学界传达了最新的学术信息。  相似文献   

7.
学术动态     
我校与日本京都大学建立友好大学关系以校长郭琦为团长、历史系系主任张岂之教授为副团长的我校学术代表团一行七人,于今年5月24日至6月6日对日本国京都大学进行了友好访问和学术交流。经两校负责人会谈达成协议,建立友好大学关系,以继承和增进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并在可能范围内扩大学术交流。5月31日,我校校长郭琦、京都大学总长泽田敏男分别代表两校签字,交换了《西北大学同京都大学关于学术交流的备忘录》。两校负责人还就今后在科研和教学上的具体协  相似文献   

8.
学术政治,是指学者为扩张自己学说和思想的影响力,为树立自身学术思想的权威地位、典范地位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梁启超是一个非常有自觉意识和实践经验的学术政治的操盘手,"学衡派"诸人尤其是吴宓、柳诒徴也是这样的操盘手。新文化运动后的梁启超,希望通过建立自己的学术网络和政治势力开创新的文化局面,借助于江苏教育会的密切关系,梁启超希望拉拢江浙学术势力尤其是"学衡派"入伙,但"学衡派"在东南大学排斥政治势力介入的努力显示了道术对于权术的抵制,而江苏教育会与政治上失势的梁启超之关系也并非坚如磐石,反映了政治势力对于学术势力看似尊崇实则轻蔑的态度。"学衡派"内部的态度分化则反映出心术对于道术的瓦解作用,道术、权术与心术相互纠缠。  相似文献   

9.
用汉字发展的史实印证了西部文化名人吴宓先生见地独到的汉字观,评述了他承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与学术主张;以此为鉴,进而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对待学术争论,如何积极推进学术研究等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吴宓认为政治的根本在于道德,欲救世救国,就必须解决人的问题,而人的根本在其精神与道德;要改善人性、培植道德,当重视和发挥宗教的德化功能.吴宓在参酌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关于宗教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诠释了宗教的本质及社会功用,厘清了宗教与道德的关系,并以此来链结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阐释其宗教性,从而为弘扬传统伦理道德、重塑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一份终极力量.  相似文献   

11.
吴宓融合中国古典哲学的人文主义内涵和西方新人文主义之精髓.形成自己人文主义的人生观念,而他的女性观念也是人文主义的.他将女性的理想作为其关于“人”的理想的一部分来看待,因此对于女性的理想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的理想.他批评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对女性的真正的尊敬,亦即传统社会较为注重从女性作为“女人”的特殊的性别角色和社会作用方面、而不是从其作为“人”的普遍的标准方面考察女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学术行为失范的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学术能力的欠缺,表现在学术积累厚度不足、学术训练强度不够、学术交流质量不高等方面。对此,研究生应重视学术积累、提高积累效率,树立学术信心、勤于学术训练,培养学术交流能力、注重学术交流效果。这样,既有利于强化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也有助于减少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为了隆重庆祝建校七十周年,学校决定召开第五届学术讨论会,广泛开展以学术交流为中心的纪念活动。校庆期间拟安排四个大型学术讨论会、报告会,即“电波传播与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学术报告会”,“历史学学术讨论会”,“法学问题报告会”。校庆前后,还将陆续  相似文献   

14.
据<吴宓日记续编>记载,1954年2月17日,<红楼梦新证>的作者曾赴重庆北碚谒见老一辈红学家吴宓,五天后"临行赋诗,留谢宓与此间诸先生".实际上,此诗原本是去年(1953)的12月上旬赠送给老师顾随的作品.半个世纪后,作者将此诗与顾词<木兰花慢>(石头非宝玉)联系起来,却颠倒了它们产生的顺序,使读者误以为顾词乃因<新证>而作.此攀已导致学术纷乱,诗者"为客已得南威论"遂成了<木兰花慢>疑案的前奏曲.由此可知,某些回忆文字是比较容易失真的,除非寻得可靠的旁证材料,否则不可轻易采信.  相似文献   

15.
中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和日本著名学者中根千枝,早年师从英国人类学功能学派大师马林诺斯基门下,学习社会人类学。回国后,都用在西方学到的现代理论和方法指导实践,在各自的国家创建了辉煌业绩。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两人开始接触。本文介绍了他们之间近30年的学术交往和深厚友情,同时介绍了他们为两国年轻学者的成长、建立拓展两国学术交流合作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反映了两国老一辈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的道德风范和学术认同。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朱彝尊一生的学术交游活动,论及朱茂皖、曹溶、顾炎武、孙承泽、徐乾学、毛奇龄等人与朱彝尊的学术交流活动和交往过程,具体展现出朱彝尊的学术成长历程。朱彝尊正是在活跃的学术交流中,逐步激发兴趣,夯实功底,开阔视野,得以与一流学术大师的研究接轨,获得他们的认可;加之本人勤勉努力、孜孜以求,最终成长为清初学界大师级人物。  相似文献   

17.
<吴宓日记>如实记录了新旧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在一代知识分子身上,尤其是在他们内心深处引发的巨大冲突和震荡.日记中代表两种异质理想或生存方式的"二马"之喻,透露出吴宓在现代职业化生存和传统济世情怀之间的艰难选择;而"殉情殉道"之说则是他陷入情感与理智、道德坚守与世俗诱惑的矛盾之中不能自拔的无奈托辞.<吴宓日记>作为私人叙事的文本,履行着自我认知和自我治疗的功能.它是吴宓的心灵自救之舟.  相似文献   

18.
第三次中日比较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7月23日至26日在吉林大学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中、日学者有50多人.提交会议的30多篇论文,对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做了有意义的探讨.会议期间,代表们对中日文学所作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认真思考,展示了中日比较文学研究和两国学术合作的美好前景.我校中文系及本刊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汪容甫与章实斋有三次共事的经历,两人最初交恶是在第一次共事朱筠幕府期间;"议论不合"是他们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实斋始以容甫为"畏友",后视之为"妄人",是其学术发展和心态变化的反映;汪、章两人学术都深受戴震学术的影响,多有相通之处,但也有区别,具体表现在学术路径、治学理念、致思方向、经世之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二次文献和网络文献的利用,对于学术交流起到了沟通信息、提高原始文献利用率,向读者揭示期刊论文学术价值的作用.本文就我国教育学学术期刊的二次文献转载及Web即年下载率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客观的评价了教育学期刊的学术水平与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