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广西黄姚古镇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基础进行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但黄姚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中所存在的古镇环境受到污染、旅游资源受到破坏、原产地的特色旅游商品匮乏等问题,都不利于古镇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对此,应转变古镇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立足于古镇历史文化,加大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利用地理标志保护挖掘本地旅游商品。  相似文献   

2.
吐鲁番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城镇,同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加大对吐鲁番地区的历史城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申报的力度;注重保护吐鲁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对吐鲁番地区历史城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江平 《社会科学》2003,(9):120-128
随着上海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问题日益紧迫。本文认为 ,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 ,其内容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及生态文化 ,上海古镇文化是认识和了解上海的载体 ,是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上海古镇文化目前面临着东西部保护与开发不平衡、保护与开发方法单一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艰难以及生态环境状况不尽如人意等问题。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宏观思路 ,认为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应遵循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可采取资源调查、重点保护、集中保护、平衡保护、展示性保护等方法 ;通过立法、科学规划管理、提高和培养市民保护意识以及多元投资等途径 ,实现上海古镇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4.
发展四川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雪梅  甘丽 《天府新论》2003,(1):106-108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四川是个旅游资源大省 ,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文化传统内容 ,四川目前未能充分发挥名城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要在保护的基础上 ,加大其开发、利用 ,深入挖掘其内涵。  相似文献   

5.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框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在借鉴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概念、保护、开发及经营理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及实践探讨。成都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积淀丰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两个领域开辟新的研究课题,以系统观为指导,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保护模式、旅游主题形象策划等八个方面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保护意识淡漠、保护资金短缺、重申报轻保护、传承后继乏人、资源种类失衡、保护力量单一等,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按照保护中传承、传承中发展的要求,遵循保护为先,兼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旅互动,完善资源开发与保护机制;宣传展示,力求保护与开发同步;创新方式,打造丰富的文旅项目;构建"非遗"旅游体系,培育特色文旅品牌的保护、开发路径,促使"非遗"资源由"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转身,实现"非遗"保护与旅游业开发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都作为蜀文化的中心和四川省省会城市 ,历史文化积淀厚重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成都旅游开发的重点应落在“文化”二字上 ,即将成都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与旅游相结合 ,使传统旅游升华到全方位高层次多效益的文化旅游 ;加大已有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 ,赋予原有景观以更深、更新的文化内涵 ;注重发掘一般景观的文化价值 ;同时要不断开发全新的文化旅游项目 ,逐步形成古代文明和现代文化相辉映 ,都市生活和田园风光相融合 ,具有成都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网络。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建造技艺、社会伦理和艺术审美等传统文化要素的集中体现,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一些传统村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甚至面临消亡,传统村落保护和抢救工作刻不容缓。为此,要强化各级政府官员和村民的保护意识,完善传统村落保护的组织领导机构;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加快相关立法进程;组织专家对所属区域内村落进行全面普查,甄选级别、划分保护区域;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资金扶持力度,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遵循适度开发、适度利用的原则,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
安徽发展中医药养生产业前景广阔。安徽中医药养生产业的发展对策包括:挖掘、整理与保护安徽传统中医药养生历史文化资源;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施养生品牌战略,推进特色化经营;规范市场行为,营造科学健康的养生市场环境;加强中医药养生产业产学研合作;加快中医药养生产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将旅游开发与中医药养生产业推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浮山歌节是桂东临贺故城独具特色的以歌抒情的狂欢盛会,亦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对浮山歌节进行旅游开发,能够提升临贺故城的知名度,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传承、保护丰富的地方历史、民俗文化,推进社会和谐发展。旅游开发者若能遵循科学的开发策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歌节旅游活动内容,加大推介营销,提高社区参与,浮山歌节旅游将成为贺州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1.
在明确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性与经济性双重属性的基础上,概括了河北省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类型与特点,分析了河北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依据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程度的高低,提出了河北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对策,即以文物保护为前提与基础,实行差异化管理、促进保护性旅游发展、加大古遗址保护利用力度、整合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乡村文化遗产资源已成为乡村宝贵的旅游财富,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已逐渐发展为振兴乡村经济、文化、生态的强大促进力。然而,在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复兴过程中,却也受到工业化、城镇化等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内外部冲击,面临文旅产品整合创新不足、产业布局缓慢等与旅游发展融合不畅的复杂困境。鉴于此,该文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开发融合困境进行具体化分析,并根据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性提出文化遗产资源整合规划、保护开发并举等可行性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以期有效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化旅游业发展困境,助力二者的良性互动,实现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有效化开发、全方位保护。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以建筑遗产为载体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特有的井盐文化为地域标志,彰显黑井古镇特色,塑造盐文化品牌,已成为促进黑井古镇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发展黑井旅游经济的同时,如何有利于保护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需要结合黑井井盐文化独有的文化特点,对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保护现状进行梳理,多样化地理解盐文化建筑遗产的概念,评价盐文化建筑遗产价值的重要性和保护难度,将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视作古镇普通生活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要看到保护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就是保持当地地域文化的传承,培植人类文化的根基,维护盐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又要对目前制约黑井盐文化建筑遗产保护的主要成因和存在的困难及对旅游文化活动与建筑遗产规划保护之间的矛盾要有明确的认识和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坚定传承盐文化的立场。政府采取实施保护与利用双赢的策略,对维护黑井古镇的独有特色、提升古镇的价值品位、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向前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浙江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素有"文化之邦、旅游胜地"的美誉,境内老字号数量多、分布广,而且知名品牌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可以通过博物馆体验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商业旅游、文化古迹创意旅游、旅游商品服务旅游、旅游综合开发等模式实现工业、商业、旅游与文化的对接与融合,从而发掘浙商文化,弘扬浙江精神,保护并发展浙江的老字号,为大力发展浙江的文化产业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号角已然吹响,三亚作为海南建设的排头兵,特色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三亚市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三亚将建设成为"文化特色突出、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事业繁荣、文化环境和谐"的"世界滨海旅游文化名城"。但是,三亚的文化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规模、集约化、基层依托上都有待发展。三亚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需要在制度上进行改革,经济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结构上进行优化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6.
周灿 《学术探索》2014,(4):115-118
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村寨的保护性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文章分别探讨了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价值及保护和开发的问题。认为少数民族村寨由村落文化空间、口头传统、节庆、手工艺品等构成,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和经济价值。通过民族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互动,探讨用保护性旅游开发的理念和方法,构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互动发展的新模式,以实现其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管理中,由于公共性的迷失,城市更新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张力持续增加,历史文化遗产状况堪忧。城镇化进程与城市更新进程的交织生成了中国式城市更新模式,这一更新模式受到土地资源的刚性约束,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回归城市管理公共性,城市更新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都是城市管理的内容,都是公共管理行为。要在城市管理公共性这一根本属性下,探究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契合点,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长城文化是历史文化遗产中大众认可度最高的,本身就含有品牌价值,要充分利用这种品牌效应;秦皇岛市正是长城资源的名城,占有地域优势,这为在秦皇岛市打造长城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立足秦皇岛市长城旅游资源,将"长城游"打造成秦皇岛市文化旅游的重要品牌,打造"长城名城"的崭新的旅游形象,在旅游产业的激烈竞争中突出特色,既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能取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将长城文化旅游与城市形象宣传结合起来,提出立足文化特色,打造城市形象;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线路等策略,以期推动秦皇岛市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形象的重新定位与宣传。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1-2010年19个主要的入境旅游来源国的面板数据,本文在一个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世界文化遗产变量,以此来验证世界文化遗产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世界文化遗产数量的增加对我国的旅游业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两种不同属性的遗产类型对外国游客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3A-5A级旅游景点数量规模的扩大对国外入境旅游人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今后应重点以具备历史文化遗产属性的遗产地作为"申遗"对象,以此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