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一位普通的扎灯艺人,是国家级"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他扎制的莲花灯被选入上海世博会展出:还被选入国家邮电部门发行的邮票;他的灯彩还流传到许多国家和地区……他,用智慧、勤奋和真情书写了—— 相似文献
2.
在襄垣,有一位终身从事襄垣秧歌、襄垣鼓书唱腔板式改革和创新的老同志,他就是山西省音乐家协会、戏曲家协会、曲艺家协会会员,吲家二级作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襄垣秧歌传承人杨升祥。 相似文献
3.
玉田泥塑传承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是河北省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泥塑是一种将泥土作为捏塑对象,经过彩绘后供儿童当乐器把玩的泥埙,俗称泥人。它造型简洁、古朴艳丽,源于民间,乡土气息浓郁,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深受各地人们的喜爱。2008年,玉田泥塑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20年11月王辉被命名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塑(玉田泥塑代表性传承人。以口述史的形式从传承人的个人经历,泥塑源缘,泥塑制作工艺、过程、特点,以及创作经历和对玉田泥塑的保护、传承、创新、推广几个方面对传承人进行了采访并记录和整理。 相似文献
4.
5.
于富业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41-144
保护与传承辽宁省满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弘扬满族文化、提升辽宁省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举述辽宁省满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分析其特点与价值,提出具体的保护与传承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的整体回顾基础上,针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进行量化统计和数据分析,并根据我国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提出了现存问题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琦幸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4):73-77
从2000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增加了一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选。中国的昆曲首次进入2001年第一批保护名录,2003年联合国发布的第二批代表作名录,中国的古琴艺术也获当选。两年一次的评选工作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欢迎。据悉,中国各地对于申报的热情非常大,以至于各地仍在发掘、征集、论证新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项目。在这种热情的背后是否真的是对于文化的保护,抑或是有着其他利益的驱动?笔者拟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以及延伸出来的文化人类学的诸问题,跟中国文明的关系作一个探讨。目的在于:不要将这个有意义的申报工作变得庸俗化。 相似文献
8.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36-4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保护的重要内容,没有传承项目,保护就失去了客体。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深植于当地的文化生态,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展示活动、招收学员传授技能、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此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也需采取措施妥善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出现的传承人同政府认识的偏差、传承人受关注力度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淑娟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8-91
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采集、整理、传承、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分为20世纪以前、20世纪、21世纪初三个阶段,是一个从不自觉、散乱到自觉的、体系化的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五千年文化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世界文明。公元2009年4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南京金属工艺传人王殿祥大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也是金银细工制作的唯一一位国家级传承人。此前,王殿祥大师已分别被评为江苏省、南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11.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3):7-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也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贡献新的研究视角是这一问题研究的重要任务。历史地理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地理环境、梳理其发展脉络,进而对其传承与保护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袁永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3-5
中国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面临着诸多危机。尤其是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传统的文化遗产遭到忽略、遗忘,甚至失落了。有鉴于此,人们应该认识到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应该在中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力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振兴中华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常山战鼓是正定民间表演艺术的优秀代表,是由鼓、大钹、中钹、小钹、小锣等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清锣鼓,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书社从事“常山战鼓”表演、教学40余年,2018年5月,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访谈中,张书社讲述了常山战鼓的由来,并结合自身学习战鼓、教授战鼓、表演战鼓、传承战鼓的经历,讲述了常山战鼓的发展历程;他编制鼓谱,让常山战鼓因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而生机勃勃,也让常山战鼓从正定走出河北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哈森其木格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3-15
能歌善舞的蒙古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音乐文化,特别是蒙古族民歌,而其中科尔沁民歌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使蒙古族民歌的艺术魅力增添了又一份光彩。本文通过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尔沁民歌《嘎达梅林》传承人何巴特尔老人的访问交谈,梳理了科尔沁蒙古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相似文献
15.
王殿祥是一个“非典型”的非遗传承人。在文化部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老南京”王殿祥.是金银细工制作(简称摆件)的惟一一位国家级传承人。 相似文献
16.
丁永祥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1):78-83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发展的关键是拥有一套有效的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衰败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的衰败。怀梆长达几百年的发展所依赖的正是其有效的传承机制和传统的传承模式。"文化大革命"后怀梆迅速走向衰败,其中传承模式的衰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借鉴传统的传承方法,吸收其中有益的成分,恢复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对当前的保护来说非常重要。同时,充分利用大学等现代教育资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模式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传承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分民间手工艺存续及传承的核心.当前,学术界关于传承人的研究多停留在主观的理论保护想象上,未能从其主体地位、社会角色与手艺人的日常生活等方面来反映传承人群体内部的声音,未能将其置于乡村生活的大舞台中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乡村手艺人的视角审视其自身传承的民间手工技艺及其在当今的境遇,努力知晓传承人如何看待其自身、传承的项目及其他,通过被保护者的视角审视我们的保护工作和部分民间手工技艺的境遇.这对我们反思业已开展并规划今后一个时期的保护工作是极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的法律思考——以福建省为主要分析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的过程中,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管理意义重大。我国已经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各地方关于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管理的规定都与该办法的内容基本一致,福建省的相关规定有其可取之处,但在代表性传承人的申请程序、管理原则以及权利义务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徐艺乙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7-20
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当前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传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所面临的传承问题更为直接和迫切。在传承问题上,必须重视和讨论三个问题: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规和非正规教育问题;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的课程配置问题;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师徒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