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关于建构社会思潮引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各种纷繁复杂社会思潮的引领、整合问题,通过对社会思潮本质、内在矛盾的哲学厘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和社会思潮基本引领机制的建构,指出必须正确处理一元与多元、差异与包容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对社会思潮的引领、整合,形成社会思想的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2.
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强烈的冲击,培养大学生鉴别社会思潮的能力是有效应对社会思潮冲击的关键,也是顺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为了有效地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准评析社会思潮的切合点,加强对社会思潮的理论剖析,围绕认识与评价社会思潮开展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要做充分的准备,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社会思潮进行教学的目的,教学中对社会思潮的评析要客观、公正、全面,并结合我国的现实对社会思潮展开评析,以此来应对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是一个社会思潮复杂多样、纷繁更替的时期,主要经历了洋务思潮、改良思潮、革命思潮、新文化思潮以及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演变。这些社会思潮的历史演变,是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集中体现,在本质上反映的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选择问题。明晰这一演变历程,对当下构建和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谈文通过对郭汉民先生《晚清社会与晚清思潮》一文的简要评析,分析了晚清社会思潮逻辑起点界定的合理性以及作者宏观上对社会思潮梳理的准确性。原文立足于晚清社会转型这一时代特征,在注重每一种社会思潮发展演变过程的同时兼顾其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比较研究,这种思潮研究的整体性构成原文的一大特色。此外,笔者从思潮的概念界定及其范围、鸦片战争对经世思潮的影响、关于“立宪”和“革命”的表述问题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三个方面,分析了气功养生术与传统学术思潮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气功养生术作为一种养生之道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并把气功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提高到社会学术思潮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6.
"社会思潮"是涵盖了所有领域的思潮,但在实际生活中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有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消费主义思潮。针对思潮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思潮引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社会思潮十分必要,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会么是社会思潮、研究社会思潮的意义、社会思潮在社会意识结构中的位置、社会思潮的分类结构、社会思潮的产生发展与传播、社会思潮的功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当代青年大学生能接触到的社会思潮不断增多,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塑造愈加深刻,大学生成为容易受到社会思潮影响的重要群体。在对社会思潮的内涵、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思潮与陕西高校学生价值观的调研,梳理出近年来受关注度较高的社会思潮类型,确定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研究认为,大学生对部分社会思潮存在认知偏差,少数学生表现出信仰单薄和迷惘,个别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呈中立态度等现状。研究表明,需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格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传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方式,提升网络空间社会思潮治理水平等,实现高校社会思潮治理机制的系统优化,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自信是广大党员群众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思想保证。当前中国社会思潮多元化给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和自信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新“左”派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思潮等。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出空前的复杂性、鲜明的政治性、异常的活跃性;是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民众思想活跃的表现,国外社会思潮影响的结果;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回应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是了解社情民意的要求;学习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需要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区分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区分学术性与政治性。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与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上主要有三大文化思潮,它们是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这三大思潮虽互有消长,但都有不衰的生命力,相互间展开过并将继续展开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斗争。这种斗争反映了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梁漱溟是在与这三大思潮的互动中确立自己之思想地位的。就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而言,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五四时期,对唯物史观批评;三四十年代,对中国革命的反对;1949年后,对马克思主义吸取、利用和儒化。  相似文献   

11.
思维研究的目的是思维科学家建构和追求的展开思维研究要达到的研究目的;包括科学目的与价值目的两方面。思维研究的科学目的,是建构真实、全面、系统的思维科学的科学目的。思维研究的价值目的,是思维科学家追求和所创思维科学应然具有的、以促进人的良性自觉为核心价值的价值目的。思维科学的价值是思维科学家在实现其科学目的的研究过程中,在统一所用基础文化和文献的既有价值的前提下,在自己意志力的支持下,站在广阔的世界立场上,把自己的人格、智能、意向、认识、审美倾向、情感等凝聚在揭示思维的研究过程中,从而赋予所创思维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廖平经学思想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廖平经学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廖平经学六变的学术道路及其变因的研究上.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共识,但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另外,关于廖平和康有为经学思想师承关系的研究也是一个热点问题.在这方面出现的研究成果使这一问题越来越明朗,但真正解决仍需时日.只有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与学术主体的思想相结合的角度来重新评价廖平的经学思想,我们对廖平的经学思想的认识才会更为客观和全面.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经济逻辑思想研究,是适应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及全球经济发展需要的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及深远历史意义的前沿课题。针对这一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际情况,从习近平经济逻辑思想的基本概念及产生条件,习近平经济逻辑思想的研究依据及重要意义,习近平经济逻辑思想的研究难点和重点、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等3个方面阐释了习近平经济逻辑思想研究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4.
人性论的研究有两条进路,一是从自然的层面上研究人性,二是从道德形而上学的层面上研究人性。孟子的研究显然属于后者,而告子属于前者。从自然的层面研究人性并不意味着肤浅。通过阅读卢梭对于人性的理解,我们发现卢梭与告子有许多相似之处。以卢梭的人性论思想为参照来理解告子的人性论思想,不仅可以加深对告子思想的理解,同时,卢梭的一些观点也是对告子思想的一种解释或者补充。  相似文献   

15.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性,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想原则和方法。要摆脱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学科化、封闭化的传统研究模式,就必须从整体性出发,从思想来源、内容体系、发展脉络、文本结构、研究方法、实践要求等方面人手,才能完整把握和彰显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史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一些重要转变。这些转变主要源于学术界对中国思想史的早期书写方式进行了反思,并对思想史的研究视域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些探索的过程也是思想史研究方法不断得到创新和丰富的过程,它们共同为书写出优秀的思想史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专门研究一种没有语词也没有形象的思维。这种思维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已经被人提到,但是在艺术思维的研究中,还不为人所重视。它是心理活动受到刺激之后体现出来的情感倾向、行为倾向,是有一定指向但不为意识所能够明确阐释的心理欲求。它在艺术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本身就是“艺术”的。  相似文献   

18.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概念甫一诞生即受到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学界主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出场逻辑、科学内涵、逻辑体系与主要特征、重大创新与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理论研究无止境,总体来看,当前国内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研究深度不够,创新性不足,方法单一等。未来,应加强基础性问题研究、深化学理研究、丰富研究方法,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于90年代以来毛泽东晚期思想的研究状况作了简要的评述,介绍了这一时期的研究概况,分析了研究中涉及的“毛泽东晚期思想”概念的内涵、毛泽东晚期思想的特点、关于晚期的时间和阶段划分、如何看待毛泽东晚期思想中的错误与合理的成分、造成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原因等问题,并针对研究状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道德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重要方式和特殊样式,人的道德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道德思维水平支配和制约。道德思维作为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伦理学理论形态范式的演进和嬗变,相应地发生着历时性的范式转向和共时性的理论融合。探究道德思维的逻辑关系考察、结构要素分析和理论形态演进,可以廓清道德思维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实践论的理论主题的转换和研究方法的更新。道德思维从综合性思维到分析性思维再到反思性思维的演进历程,有助于深刻理解道德规范、道德语言和道德共识之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