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翻译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一种普遍实践。在法律翻译的过程中,中西文化的差异会影响文本的源语言向目标语言的转换。格特和奈达的关联和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对特殊功能文本的翻译有极大的指导作用。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借法律翻译创造完善本国的法律语言有益于增强中国的软实力,促进中国的全球化战略。  相似文献   

2.
法律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法律翻译的特殊性,译者在翻译法律法规过程中一般都处于"隐身"的地位,其主体性甚少有人提及。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译者在法律翻译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行探讨,认为译者的主体性问题是法律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以宏观翻译目的、文本功能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法律语言的特点和翻译原则,主张把翻译从原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指导法律翻译的策略和方法,突出功能翻译理论对法律翻译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传统上对法律翻译的研究,是从语言学的角度,也就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研究,追求译文对原文“对等”。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理论为基础,对法律翻译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结论认为功能翻译理论应用在法律翻译中是合理的,适用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法哲学阐释的角度,将法律翻译看作语言和认知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立法文本句式在翻译过程中所隐含的语法动态整合的认知操作分析,揭示法律翻译在生成过程中概念和语言整合操作的异同并指出:法律翻译是法律、语法、哲学等因素构成的框架内的积极而有限制的创新过程;法律翻译依赖于诠释法律文本所形成的理论和译者的理解创新。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法律文本的严肃性和规约性,其翻译一直以规范性为主。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法律文本翻译者的主体作用也进一步得到认可。法律是文化的一部分,法律文本翻译不仅是语码的转换,更是不同法系之间的转换。翻译活动处于一个多元系统中,不应孤立看待。法律文本的译本在某些国家与原本具有同等约束力,而法律文本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充当了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对于同样有约束力的译本来说,也充当了共同起草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理论来自实践并被用来指导实践,这是人们的共识。在翻译学界,这种观念也占据主流市场,然而事实上,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结合在实际的运用中却并不尽如人意。翻译理论具有时代性、地域性,而且对其内涵的解读在实际的运用中也至关重要。本文从翻译理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入手,分析了理论与实践在结合过程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期望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交流融合的视角,研究了中西方电影片名的相互翻译理论以及文化交流问题。首先分析了文化交流过程中,电影片名翻译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源;接着研究了电影片名翻译的一般原则,通过文化传播的视角探讨了电影片名翻译相关理论,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应用了相关的理论,并给出了相关的实际例证;最后针对电影片名翻译提出了两点建议。深入研究我国电影片名的自我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以此作为探索我国电影对外推广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法律语言研究起源于西方二十世纪80年代,法律语言翻译专门研究起步稍晚.当今世界法律语言翻译研究方兴未艾.本文拟从法律语言翻译研究视角,论述法律语言双语转换过程中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普通语言学基础理论、法学基础理论、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0.
翻译实践是翻译研究的旨归。无论从共时还是历时上看,翻译研究和实践都是在"求真"。由于源语言和译语之间中总存在着间距,因而翻译中的"求真"实质上是一种过程。基于此,在翻译研究中,我们应培养问题意识,尊重他人科学研究成果,但不迷信他人的科学研究成果,学会通过交往实践建设性批评翻译理论和实践,促进翻译实践不断向原文意义靠近,推动翻译理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翻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翻译教学的根本途径。要在翻译教学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必须根据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和教学对象的实际需要,从认识论的角度确立一个明确的、能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三大原则的翻译理论教学体系;同时,翻译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将翻译理论的传授与学生的翻译实践紧密地合起来,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去解释和论证学生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从而对整个翻译活动获得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2.
传统翻译理论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忠实于原文和作者,法律语言因其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法律翻译要求译者在法律翻译过程中,忠实于原文,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不强调译者的创造性劳动。但因为语言的差异以及法律文化的不同,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译者必须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叛逆,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功能翻译理论突破了以往的翻译对等原则,将翻译实践从所谓神圣的原文中解脱出来,强调翻译目的以及译者行动的重要性。生态翻译理论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首次提出,主要强调译者的适应与选择。两种翻译思想产生的时代与背景虽有不同,但是存在着很多内在联系.因而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分析汽车广告翻译实践中的生态翻译思想,阐述生态翻译思想的功能性解释,无疑会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应用生态翻译思想,对于汽车广告翻译来说在是必然的、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词汇空缺与英语法律术语的翻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词汇空缺现象是跨文化交流中常见的问题,它给跨文化交流带来障碍,给翻译造成麻烦。本文从法律文化角度分析了英语法律术语汉译过程中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四个主要原因:法律传统,现实生活,社会制度和民族心理,并就英语法律术语的翻译提出具体原则与策略:尊重惯译、直译、直译加解释和解释翻译法。最后,作者还就法律术语翻译的规范和统一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英语翻译实践过程中,在遵循翻译理论原则的基础上,要注意翻译技巧的应用,同时也要掌握影响翻译效果的文化等其他因素.以"偷"字的汉英互译为个例,从解释性、实用性、趣味性的角度论述了将翻译理论应用于实践翻译中的重要性,对英语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重视翻译工作,特别是对于翻译理论与翻译的实践,以及两者之间关系领域的探讨和研究,也在不断更新。与此同时,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问题,需要对当前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以及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分析研究,以期能够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人类学者克利福德·格尔兹提出深度描写这一概念后,结合新历史主义有关历史语境的理论,翻译学家阿皮亚提出了深度翻译的概念.本文从中国翻译家们在译介中国文化典籍和译介国外经典著作两个方面通过实例说明深度翻译在翻译过程中的使用及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构建的第三空间,旨在从宏观理论角度和微观实践角度就深度翻译的问题提出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传统翻译课教学中存在轻理论重实践的弊端,因而,我们应强调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同时,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理论是有差异的,翻译理论要合理而有效地渗透到翻译实践之中,从而提高翻译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们的实际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翻译活动的构成和过程看,翻译实际上是两种语言、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等多个因素的博弈过程,其博弈的结果不是翻译策略的理想最优化,而是相互的妥协。如果把翻译实践所涉及的各种关系都纳入博弈论翻译批评的模式中,翻译批评是翻译实践的组成部分,翻译实践并不会完全以翻译批评为导向。  相似文献   

20.
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从语言使用即语言选择的观点出发,阐明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随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而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法律文本翻译过程是动态顺应的过程,语境关系顺应及动态顺应为法律文本翻译中的词义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