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政企关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和企业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两大主体,两者联合供给的工具选择使得政企关系呈现新的特征,良好的政企关系能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政府和企业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新型政企关系构建的两大行动者要素,“国民合办”、“国办民助”、“国助民办”和“国有民营”是四种可供选择的政企互动模式并需不同的纽带进行连接.要想构建新型的政企关系,需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特殊性,从目标原则、过程管理和主体建设等方面促成和维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传统体制下政府与国有企业相互关系及其演进历程的回顾与反思,得出了如下启示:(1)只有跳出计划经济体制的窠臼,对传统体制下的政企关系进行彻底改革,才能构建起新型的、合理的政企关系;(2)政企关系改革的目标不是要实现政企分开,而是要构建新型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政企关系;(3)实现政企关系改革目标的路径应该是政资分开、政府企业与全民企业分开、政企(指全民企业)分开;(4)政企关系的改革不等于企业本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要构建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培育创新型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引进模式需要国家政策引导、企业资源共享、学校智力支持。如何有效进行校政企协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管理,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校政企协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管理模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首先,分析了校政企合作的内涵和特点,并对其产生的背景、现状及意义等做了简要介绍;其次,从政府、学校、企业三个角度出发,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校政企协同高层次人才的引入方案,并对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出总结;最后,根据相关的理论基础,针对性地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由于政府与企业目标存在着差异,政府与企业相互博弈的行为日渐普遍和频繁。从博弈论视角观察,传统政企关系未能摆脱“囚徒困境”的尴尬格局,并产生出诸多社会公共治理的顽疾。“智猪博弈”模型为重塑良性互动的现代政企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从“囚徒困境”到“智猪博弈”的路径变革,不仅政企之间要通力配合,更需要政府以公共服务为导向,从权力规制、政策支持、健全监督人手,构建基于博弈论思维框架的现代政企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5.
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及影响情况调查□深圳市统计信息局技术创新课题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面推行,政企加速分开,政府与企业之间不再是行政隶属关系。现在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管理和国有资产所有者两个方面。在市场经济运行中,...  相似文献   

6.
企业信用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前提。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 要从五个方面着手:1.调整公司治理模式;2.将现行的政府参与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大部分转化为市场行为;以市场手段代替行政手段运营国有资本;3.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4.要尽快制定社会信用管理的法律制度;5.加速国有企业改制。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路线图与创新型经济各个阶段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经济包含了发明、创新和创新的扩散全过程。完整的科技创新不只是技术创新,还包括知识创新,特别是知识创新成果向技术创新转化,在创新型经济中大学知识创新和企业在高新技术孵化阶段相互交汇。企业成为孵化高科技的投资主体。大学等知识创新主体与企业的关系,需要政府的组织和引导。政府要对从大学到企业的创新过程进行集成和组织,就一个地区来说,创新型经济首先是创新源的建设,不只获得一次性提供的创新项目,而是源源不断地得到实验结果、创新成果和科学突破。政府推动创新的手段不只是资金引导,更为重要、并且具有长效功能的是制度创新引导。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不仅仅是引导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合作创新要有明确的国家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学校与企业、政府等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由游离和联合,发展到互为依存的融合关系.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体系,决定了必须构建高等学校与企业、政府和科研所之间基于功能互补与利益共赢基础之上的官学产研融合系统.根据合作主体及方式的不同,这个系统可以构成多元多维的复杂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政企事利益共同体的状态是决定中国药品安全管理体制分别处于指令型体制、发展型体制和监管型体制三个不同阶段的基本因素。而传统计划体制下的政企事利益共同体的瓦解,是催生中国监管型国家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中国监管型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从本质上看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企业和事业机构利益关系的重构和制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学校与企业、政府等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由游离和联合,发展到互为依存的融合关系.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体系,决定了必须构建高等学校与企业、政府和科研所之间基于功能互补与利益共赢基础之上的官学产研融合系统.根据合作主体及方式的不同,这个系统可以构成多元多维的复杂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两个根本转变的根基在企业蒋学模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旨在通过改革所有制关系(产权关系)、政企关系、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责权利关系)来改变企业的运行机制,达到产销对路,优化资源配置,优胜劣汰,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2.
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政府的主要职能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积 极引导、企业的广泛参与和农民 的大力支持,政府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产品加 工业务必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和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树立以 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发 展指导思想,规范政府行为,政府的 职能是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 境和产业环境。 一、制定“游戏规则”,通过政策 实现产业引导。政府要根据国家经济 发展和产业优化的需要,制定农产品 加工业发展的引导支持政策,包括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自1993年9月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于同年12月1日起施行以来,已有6年了,这6年来本法为规范竞争主体的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企职责分开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环节,企业是经济生活的微观组织,是商品与劳务的提供者,是市场的竞争主体,企业有权利和能力运用企业所有的财产,依据市场信号为动力源,无需其他主体的参与和干预,独立进行生产和经营决策。而政府应当从计划经济中企业的婆婆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媳妇,其职能从市…  相似文献   

14.
政府作为生态治理的主体,由其主导的企业型生态治理体制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而政府和企业合作共治的生态治理体制,既有利于发挥政府的服务优势,也有利于落实企业社会责任.政府生态治理主体角色过于强化,而企业主体意识又显缺失,两方面的原因阻碍了共治体制形成.因此,促进政府与企业共治体制的形成要正确定位政府主体角色,培育企业主体意识,然后通过政企互动重塑生态治理共治的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中反复选择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凯恩斯和布坎南两种理论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认识到政府与市场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是均衡和谐、相生相长。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市场发育不成熟,政府与市场和谐关系的确定要解决的是如何促使市场的成熟  相似文献   

16.
在矛盾多发的转型期,构建地方政府与高危资源型企业之间的和谐关系,能促进高危资源型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共同又好又快地发展.长期以来政企关系不和谐的主要表现是政府对企业的过多干预和失于监控同时存在,且服务企业不到位.构建地方政府与高危资源型企业之间的和谐关系需要因企制宜.就地方政府与公有企业的关系看,和谐政企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政府的职能相应地也要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客观要求的方向转变,这是改革进一步深化,实行政企真正分开的关键。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的管理者在管理方式上要实现由过去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管理手段上要实现由过去的行政管理手段为主向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转变。政府应成为市场的组织者和调节者,在尊重价值规律的前提下,主要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市场,以实现间接调控企业的目的。政府机构的改革应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政府职能转变的可靠保证在于改革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同时要建立健全政府行为法规,使政府经济行为法律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让利放权、利改税发展到承包制、租赁制,改革思路的始终局限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没有解决传统国有制的最根本的问题,即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传统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以政权与财产权直接相结合的政府为产权主体,一方面造成了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经营自主权长期无法得到落实;另一方面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资源使用效串的低下。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是产权制度改革,产权问题的实质是产权效率,即如何提高全社会的资产效率和效益。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产权交易…  相似文献   

19.
政企合谋作为弱化环境规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制约中国环境质量改善。社会公众作为环境治理重要主体之一,其环境参与行为能否约束政企合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成为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考虑当前环境治理过程中互联网的重要作用,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研究在互联网调节作用下,公众环境参与、政企合谋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企合谋行为会加大企业对环境的污染行为;公众环境参与难以依靠自身力量约束政企合谋行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互联网的调节作用下,公众环境参与不仅能够约束企业的污染行为,而且能够对政企合谋行为形成监督,弱化政企合谋行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互联网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支撑,有助于发挥公众环境参与有效性,实现有效的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20.
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已有文献局限在企业自身的披露方面,较少关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披露.本文尝试从政企关系、市场化进程角度研究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研究发现:政企关系会降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水平;相对于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企业更容易通过政企关系寻租,同样的政企关系强度下,政府对非国有企业的披露水平较低;所在地的市场化进程和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呈正向关系;政企关系和市场化进程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存在替代关系.因此,监管者应通过加强市场化进程、减少政企关系强度和限制政府权力等措施促进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