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网络谣言,即通过微博、BBS、博客、电子邮件、手机等基于web3.0的网络平台,传播未经证实或无充分根据的信息活动及其内容,即“无根之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谣言”这一概念更频繁地出现在各类群体性事件中,并且在群体事件中发挥着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等进行研究,将有助于相关网络媒体完善信息传播规范,对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新形势下各级党政组织的经常性工作。目前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在外在形式上的集中表现。近年来,时有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预防和正确处置群体性事件,是各级领导干部面临……  相似文献   

3.
突发公共事件导致环境骤然激变,造成流言的大肆传播,影响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阻碍突发事件的后续管理,因此探询流言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机制及其应对,是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的重大课题,本文从流言的产生入手,剖析流言传播内在机制,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今后的危机信息管理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当前,处置公共事件仍是一件非常棘手和麻烦的事,各地基层干部尽管用尽了各种方法,但还是感到矛盾丛生、难以处置。基层究竟应该怎样处置公共事件呢?  相似文献   

5.
许厚今 《决策》2009,(10):I0022-I0023
新时期的公共安全问题 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就“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处置公共事件的能力”。为此,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培训的通知》(组通字[2008]9号)。此后,国务院也将“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科普宣教工作”列入《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公共事件的能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涉政公共事件的处置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政公共事件是指由偶然的因素引起,大量的社会公众直接或间接被卷入,形成较大社会影响,在时间紧迫、社会压力较大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条件下,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迅速作出回应、处理、协调等决策的事件.近些年来,除了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群体性事件、重特大意外事故、重大疾病疫情所导致的涉政公共事件外,地方政府行政行为不当所引起的公共事件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增强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增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但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9.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从社会事件到自然灾害,近年来各类大小事件层出不穷,不仅对各级政府的应对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  相似文献   

10.
“忧患意识”是近年来经常被提及,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时,忧患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政府、企业责任意识的体现,也是防灾减灾工作中风险意识的体现,更体现了时生命的尊重的细节意识。加强忧患意识显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11.
汤婧 《决策与信息》2011,(12):241-241,254
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如何对网络信息进行一个有效性的引导即本研究所探讨的根本问题。要促进信息的公开化,并且加强政府对于信息的有效性引导,通过应急互动专栏等方式占据舆论制高点。这体现着政府信息化对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的促进和领导作用,也是保证政府权威的重要措施,且有利于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提高行政效率有着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是一个危机多发的世界。从美国“9.11”事件到“卡特里那”飓风,从巴黎郊区骚乱到西班牙连环大爆炸等一系列危机事件表明,现代社会虽越来越发达,但却十分脆弱,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是绝对安全的,各种公共危机随时都可能发生。公共危机管理是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是一起处置比较成功的公共危机事件.这次公共事件的妥善处理,为信息时代各地处置重大民生问题和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了有益借鉴.重庆市委、市政府能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成功化解突发的量大面广的出租车罢运风波,与其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积极的应对措施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传统的狭隘观念,地方党和政府有些干部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捂“,对群体性事件采取信息封锁及舆论封杀,以其将事件控制在地域之内,不使其外溢,从而实现社会稳定。二是“拖“,不能及时解决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各种矛盾,致使冲突的能量不断累积。三是“躲“,怕惹麻烦,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把现代社会称为"风险社会",危机频发成为时代的重要特征。各种公共危机、突发事件每天都会在新闻中大量出现,在我们幸福生活的同时,各种危机信息撞击着我们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16.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增加了预防和控制的难度。“非典”疫情、防治“禽流感”、汶川地震和最近正在全球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都说明了这一点。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2009年6月10日,甲型H1N1流感病毒已扩散到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7.
18.
19.
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的时期,突发公共事件中信息的发布和管理是处置危机的重要一环,而随着互联网等一系列新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的方式、渠道发生了根本改变,互联网背景下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信息发布和管理的方式也应及时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20.
周高琴 《领导科学》2022,(11):122-125
根据情绪感染程度、情绪疏导效度等因素,恐慌性谣言的传播层级可分为轻度级(Ⅳ级)、警示级(Ⅲ级)、严重级(Ⅱ级)和危险级(Ⅰ级),最后常常演变成盲从式、偏见式、抵御式和暴力式四类恐慌形式。网民的谣言情绪传播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关组织情绪疏导的效度,而有关组织情绪疏导的效度则取决于其对于网民情绪性传播谣言行为的重视程度与了解程度,以及网民对有关组织的信任程度,两者情绪博弈的胜负则取决于双方沟通的结果。应对突发事件中恐慌性谣言的网络情绪传播,要以网民的关切为导向进行共情化信息传播,促成建设性的风险意识;在共情对话中达成话语平衡,提升网民的群体效能感;在合作中建立积极信任,推动网络共识,实现负面偏好的正向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