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对2008年出现的一些汉语新词进行翻译.由于篇幅所限,作者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中找出了部分新词,这些新词从奥运到地震到网络再到科技等各个方面,涵盖面广且具有典型性,然后作者对其进行了分析和翻译,最后总结出汉语新词进行英译的方法及策略.结果发现这些新词本身高度概括,这就给英语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不能太复杂,否则与原词在风格和形式等方面不符;亦不能太简单,因为过于简单,原来词义很难完全表达出来.鉴于此问题,作者主要提出了翻译与加注的方法及直译、意译,意译加附加信息等几种常见的翻译方法,这些方法对汉语新词的翻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闫文培 《阅江学刊》2010,(4):115-120
作为"和谐"理念的核心思想,"和而不同"的"和"与"不同"是对立的统一关系。以"和而不同"作为指导思想,跨文化翻译应尊重原作,尊重原语文化。为此,就要贯彻"忠实第一,创造第二"和"内容第一,形式第二"的翻译原则,采取"异化第一,归化第二"和"直译第一,意译第二"的翻译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3.
王敏 《学术交流》2004,(12):162-164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是一部好教材。但在翻译、文字、文化现象、注释等方面也存在欠当之处。古汉语的翻译应以直译为主,直译欠明时,再补以意译;古汉语经常出现的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等语言现象,注释中要予以注出;文化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注释时不能以今律古;古汉语的注释要明确、完整、贯通,当注的一定要注出,不可失注。  相似文献   

4.
肖勇  阮红梅 《唐都学刊》2008,24(3):112-115
翻译活动在晚清文学观念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文章首先以翻译中的多元系统理论分析了在晚清(1894-1911)这一段历史时期,文学体系内出现了翻译文学得以繁荣的两个条件;接着结合翻译研究中的一些理论成果和传播学中的"文化增殖理论"来分析当时的翻译活动如何构建晚清的新知识结构,并说明了这种新侣知识结构成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知识主体并重构了他们的价值体系和分析事物的方法,特别表现在文学创作方法的创新,文学评论方式和文学观念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外交往的频繁,越来越多的字母词进入到现代汉语词汇当中,其中一些词已经成为汉语中的词语.字母词的结构类型可分为纯字母词和复合字母词.字母词的构词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外语字母无实际意义,主要起编号、分类等作用;第二种是外语词汇缩写形式加汉语语素构成的字母词,意义主要靠汉语部分提示,其外文缩写部分词义弱化;第三种是用汉语词汇传统的缩略形式,截取其中的相同语素或词,代以外语字母,前加数量词构成.对待字母词的态度应该是加强引导,重视字母词的研究和翻译工作,尽可能用音译和意译的方式取代字母词.  相似文献   

6.
蒋童 《唐都学刊》2008,24(4):57-59
类比联想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影响到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思维方式,化成并塑形了中国传统译论将探讨的重心聚焦在四大核心问题之上,即翻译方法、翻译标准、翻译的社会功能以及翻译主体性.文章逐一分析了这一传统思维模式在这四大核心问题中的体现,并得出在中西翻译思维兼备的基础上使中国译论走向现代译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李利娟 《社科纵横》2008,23(1):161-162
语用等值的概念是语用学在翻译研究中应用的体现.语用等值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使其优于语形等值和语义等值.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探讨,语用等值就是言外之力的等值,而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地表达言外之力则与对文化的理解和诠释有着重要的关系.语用等值既重视语言的功能,又突出了文化的制约作用,对确立翻译标准和评价翻译作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从文化语言学和符号学的角度,通过对汉语“意译”现象的描述,揭示中国传统文化“同化”外来文化的内在机制。第一部分大致介绍汉语中的意译现象:译词的存在、意译的定义以及类型。第二部分以英语作为参照系,说明意译是汉语所独有的语言现象,并从符号学角度论证其原因。第三部分从汉字的表意特征和部首所代表的宇宙分类图式说明汉语的意译现象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第四部分以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佛典的汉译和佛寺的中国化为例,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同化和上述汉语“意译”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种“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徐湄 《学术交流》2008,(1):141-143
翻译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语言在目的语中的文化功能再现.这是因为:1.语言只有在它作用的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翻译的唯一目的是让处于目的语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了解翻译内容,接受翻译内容,达不到这一点,翻译就失去意义.2.翻译活动受目的语文化背景的制约.翻译本身不是单纯的文字活动,而是一种文化活动,在翻译内容上它受意识形态和强势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译者文化身份和文化倾向的影响.3.翻译的过程就是语言文化功能转换的过程.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实质上是在实现它的文化功能.要使一种语言中的文化成分传入另一种文化中,就必须实行语言的文化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10.
将语料库引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有利于营造自主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提升教学效果.各类语料库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词汇翻译教学、英汉语特殊句型翻译教学和语篇翻译教学上.在翻译教学中运用语料库,可以改变传统翻译教学中的规定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发现和解决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对外发展过程中对法语人才的需求,引进OBE模式,以法语翻译课程为例,开展了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通过解读OBE教学模式、分析市场法语翻译人才的就业现状,采用健全法语翻译教学工作实施条件的方式,引进泛在学习模式,布设课程教学环境.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置全新的教学目标,并调查不同类型学生选择此专业时的期望就职方向,对接调查内容与设定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在法语翻译学习过程中的真实需求.并完善法语翻译课程教学成果评价标准,考查学生是否能从多个层面输出成果,实现对法语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日益增强与国外的交流,英译汉翻译方法也变得极为重要.本文依据笔者翻译《The Feast's End》过程,结合实例,分析了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英语长句形成的原因,剖析了各类句子的结构,并对长句的译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鸠摩罗什(Kumarajiva,公元343年-413年),意译童寿,佛典四大译家中的第一位。他活动的时代,应属佛典汉译史的早期。但是他的若干译本却能经历一千五百年漫长时间的考验,始终为佛徒所喜爱,成为他们诵习的标准经典和建立宗派的根本依据,不被他人乃至名家的重译所取代。他的译经实践,形成了佛典翻译史,以至中国翻译史上第一个公认的高潮。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后秦政权对于佛教的大力提倡,前此安世高、支娄迦谶、支谦、竺  相似文献   

14.
金萍 《社科纵横》2006,21(4):168
翻译策略一直是译学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文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通过对英汉习语中文化因素的比较与分析,探讨了习语翻译中的异化、归化问题。指出适度异化是进行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但强调异化不是否认归化,异化和归化始终是翻译策略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王红丽  宋学智 《社科纵横》2014,(10):134-140
本文以《艺术哲学》的不同傅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互文性角度,解读了傅雷的翻译策略,将其划分为直译加注、转化互文、规避互文和提示互文四个类型。力图揭开其初译和重译过程中选择和取舍的深层动机,并对此过程中傅雷所展现的译者主体性进行了探讨。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了"文化互文性"的概念,认为互文性不仅存在于文本之间,也存在于不同文化之间。  相似文献   

16.
戴瑞亮 《社科纵横》2011,26(7):173-176
象似性理论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映照关系,为文学文本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操作工具。本文运用映象象似和拟象象似中的一些典型原则探讨了象似性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作用,结论是:在诗歌翻译过程中采取象似性的视角和切入点,有助于从语言形式的翻译入手得到"形神皆似"和"意美、音美、形美"之理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翻译中的文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重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源于对背景知识的作用的正确认识。在翻译实践中,由于文化不解与误解导致误译和错译的例子屡见不鲜。于是文化因素对英文翻译的影响,便成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8.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较为'常用的翻译方法,它们以翻译的主体和对象为边界,前者要求"接近读者",后者要求"靠近作者".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大众文化日益趋同,而文化本土化又使得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继续存在.因此,归化与异化具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在以商业利益为目标的文本翻译中,应以归化为主;而在以文化传播为目标的文本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与文化之间关系密切,文化对翻译影响深远,翻译有利于文化交流发展。本文以差异很大的英语和汉语文化为基础,讨论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当代著名翻译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本文通过分析与文化关联性强的诗歌翻译中的典型例子,论证了功能对等理论运用的有效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特别是文本类型理论,初步探讨了旅游文本翻译,特别是旅游景点介绍的翻译策略.作为信息型与操作型文本相结合的旅游景点介绍,其目的在于传达信息、诱出期望的反应.根据这一目的,本文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旅游景观介绍的翻译策略为:总体印象+具体特点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