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五四”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和实践张良友毛泽东曾经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爆发的五四运动时期,那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还不能不带有空想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对西方(包括俄国)文论的接受,出现了三次大的浪潮:“五四”时期(包括二十年代)、三四十年代、新时期。“五四”时期现代文论取代了封建伦理中心主义的文论,三四十年代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心一统的地位,新时期出现文论的多元并存。  相似文献   

3.
陈海英 《兰州学刊》2006,12(6):66-68
颓废的心理情绪,是“五四”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所决定的一种精神性情绪形态,它较广泛地存在于“五四”文学之中。本文从西方世纪末颓废思潮的影响、传统文化审美心理的制约及“五四”特殊历史现实土壤等方面,着重分析了“颓废”在“五四”小说中发生的根源,认为传统文人放浪形骸的没落士大夫情结是“五四”作家接受西方世纪末颓废思潮的传统依据和心理基础,而“五四”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文化转型的特殊历史语境,则是“颓废”心理情绪适宜的生长土壤。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五四”的重读,就几个有关“五四”的敏感话题发表了看法,对以下观点作了详尽的分析:所谓“五四”造成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所谓“五四”在文化上的“欧化”倾向严重丧失了“民族主义”的立场;所谓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和文化转型期的文化失范、价值无序、道德失落等问题是由于“五四”对传统道德的批判过了头;所谓“五四”在社会革命和政治经济关怀方面有所缺失。文章认为,随意抹杀“五四”的历史功绩是一种轻率的、不严肃的态度。如果能以较为客观的态度,将“五四”摆到本世纪文化发展的特殊语境中考察,我们就能看到,本世纪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五四”的开创之功,“五四”所提出的许多文化命题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最近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学》一书,从一个方面认真研究和正确总结了“五四”新文学经验,填补了新文学史研究的一块空白。 吸收“西洋文化”,接受外来影响,这是“五四”时期的文学风尚,也是“五四”新文学的一个传统。“五四”新文学的先驱者们,无不把译介外国文学作为自己创作和推动新文学发展的首要任务。“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主将鲁迅先生提出过“拿来主义”的口号;一代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的文化论争,对于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与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五四”的激进反传统与80年代的文化热,“五四”的新儒学思潮与90年代的国学热,儒学的历史定位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等方面对此加以揭示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九二六年,郁达夫曾敏锐指出:“世界各国的小说,影响在中国最大的,是俄国的小说。”事实正是如此。这种影响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广泛深刻。共同的遭遇、奋斗和经验,构成两国不期然而然的异质同构关系和文学上的对位效应。五四以来的中国作家,几乎是以不自觉的意识和本能的眼光投注到俄国文学上的。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感到: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这种朦胧的意识和清醒的思想,构建在与俄国文学相类似的潜在倾向之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所有比较重要的作家,几乎都接受过西方文化影响。这是由于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军事方面的扩张,以人文主义思潮为基础的近代西方文化对东方封建文化产生过一段强大的冲击力。“五四”新文化运动正是在东西文化交流的不平衡中诞生的一次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的革命。时隔七十年,在经历了两次“断裂”之后,对“五四”以后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拒斥与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刚国 《东岳论丛》2004,25(1):113-116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在二、三十年代曾经活跃于苏俄文坛,1930年以后逐渐销声匿迹。"五四"以来就密切关注苏俄文学的中国文学界却对它视若无视。直到八十年代以后,俄国形式主义才引起中国学界的注意。俄国形式主义作为一种流派在中国无论是拒斥或接受,都是由于本土文化的主导作用所致,是本土文化与现实需要的制衡所致。本土文化在过滤外来文化的同时,若能合理"误读"对方,将会激发本身的活力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五四”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的深层文化载体是来自西方的个性主义。对于这种个性主义于“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目前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种“西方化”的个性主义因使接受主体和中国传统与现实的双重隔裂而最终葬送了“五四’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另一种认为,这种个性主义因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土大夫隐逸文化的合流而显示出某些畸形特质,使‘五四”浪漫派作家与现实格格不入,最终导致其迅速消亡。本文认为,作为“五四”浪漫主义文化载体的个性主义始终是~种不完善的个性主义;其欠缺之处不在于传…  相似文献   

11.
“五四”那代人对传统的批判往往带有相当程度的急功近利性,但仍然是基于一种整体的文化眼光,其深刻性不仅在于对汉末以后儒家学说的猛烈抨击,还在于对孔子及其传统儒家的深刻批判,这种深刻性并没有为很多人所留意。鲁迅以“五四”那代人特有的思路与逻辑对孔子及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的正确性不能抛开具体的历史环境去孤立地理解。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所确立的文化本作精神是什么?或者说五四精神是什么?人们肯定会回答是“科学”与“民主”。把五四文化精神归纳为“科学”与“民主”,固然是极有道理,不过,在我们看来,这决非五四文化精神的全部。“科学”与“民主”是五四运动的旗帜,但同时也是此前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旗帜。早在戊戌变法前夕,严复就曾揭橥出“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是西方文化的命脉,并进而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要用”的新文化体用现①。因此,“科学”与“民主”尚不足以概括五四文化革新的底蕴。我们认为,五四运动的本质内容是对…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和北洋军政府在中国的黑暗统治而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同时也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这些都已为中外学者所论述和公认。此外,还有一点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那就是近代中国反对不平等条约斗争的影响,也应当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五四”运动的爆发是近代中国废约斗争发展的直接结果。反对“二十一条”的斗争:“五四”运动的先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爱国知识分子队伍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们对帝国主…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过去70周年了,其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于海峡两岸和大洋彼岸的华裔学者们都要年复一年地纪念它,需要从对于“五四”的反思来确定其对于中国文化的现代走向的看法。有人把“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认为“五四”学者的激烈的反传统主义乃是为中国传统的“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所支配;也有人虽然肯定“五四”提倡科学与民主,却反对“五四”打倒旧道德,强调传统的道德伦理至上主义的现代意义和世界意义;还有人批评“五四”强调文化的时代性而忽视民族性,认为“五四”学者由于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是反民族主义的,因而难以提出正确的文化方案。本文试对上述观点作一“反思的反思”,以廓清人们对“五四”学者所作的某些隔膜的椰揄和不合史实的判断,并阐明笔者对于中国文化的现代走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如何评价“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存在着一些原则的分歧。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看待“五四”时期鲁迅的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还是“进化论”的发展观?这关系到如下一系列问题:鲁迅的早期(1898-1917)思想达到了什么高度?它和“五四”时期的鲁迅思想有什么必然联系?如何看待十月革命对鲁迅的震动和影响?如何分析鲁迅当时对待马列主义的认识和态度?“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与“进化论”的发展观有哪些质的区别和联系?“进化论”的发展观在“五四”时期还有没有积极意义?它与鲁迅的文化革命的“主将”和“旗手”的称号是否水火不相容?还有,鲁迅有没有接受尼采哲学等唯心史观的某些影响?这些影响在“五四”时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要想科  相似文献   

16.
俄国文学于清末民初输入中国 ,其译介规模虽不及英、法、美、日等国 ,但仍产生了一定影响。当时译介到中国的除虚无党小说外 ,还有一些名家名作 ,如托尔斯泰、普希金、契诃夫、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评论界对俄国文学的思想艺术价值也有较为深入的认识。近代中国的政治形势和文化氛围 ,使国人对俄国文学未能给予普遍关注 ,此种情况与“五四”时期俄国文学在中国的大受欢迎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7.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对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下,传统的古典文学研究也开始有了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在这一学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方法论的变革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世纪初年朴学与西学相结合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兴起,到“五四”文学革命中考据学和进化论相结合的新方法成为主流,再到“五四”前后古典文学研究方法中的分析主义的初步成功,这一切都说明,方法本身似乎是研究的途径和工具,但是它的背后隐藏的却是不同的思想理论和认识哲学。所以,对”五四”前后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的考察,既是我们认识“五四”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同时对于促进21世纪的古典文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五四”的科学与民主思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后期,闻一多思想发生重大变化,即与“五四”有关,是以五四新文化合乎历史逻辑的发展为前提的。闻一多从“五四”的镜子里看出了历史的法则,因而他一改早年推崇传统文化的态度,举起了“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发起勇猛冲击。这在他,既是回到“五四”、又是踏上时代的潮头。闻一多通过“五四”的精神之桥,走向了“人民的世纪”。他的思想面貌焕然一新,认同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方向,成为共产党人可以信赖的朋友。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散文写作领域里,极少留下女性的足迹。传统的散文观念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都导致女性对这种文体的疏离。直至本世纪初,这种与女性隔绝了两千多年的文体才随着“五四”思想解放的钟声出现并开始成长起来。“五四”时期女性散文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首先是因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女性作家群,“五四”“人的发现”与“女性的发现”使得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压制之下的女性文化意识苏醒过来,产生了一批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女性。这批青年知识女性接受了人的解放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力求发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她们…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示和思路作一番认真的考察十分必要,通过正确解读“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从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反思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五四”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并且从中探讨“五四”运动带给人们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