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崔波  尚新丽 《南都学坛》2000,20(1):24-26
康有为的《大同书》集中反映了19世纪末期形成的大同思想。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广泛吸取了古今中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养分,揉进了他的政治构想,描绘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远景。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社会构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从事资本主义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最高政治纲领,它给资产阶级维新派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对于维新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的《大同书》是一部重要的哲学思想著作,同样也是一部重要的教育思想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康有为全面系统地发挥了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展示了一幅美妙动人的乌托邦蓝图。这个教育乌托邦和它所处的时代一样,是一个迅速旋转的万花筒,五光十色,奇异非常。但略加剖析,我们也不难发现,它的构造主干、它的旋转中心,就是教育平等思想。一、对教育不平等现象的抨击强调历史进化,要求改革封建专制政体,是康有为戊戌变法的重要纲领之一。他明确地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并依据“公羊三世”说,把社会分为据乱、升平、太平三世,宣布整个封建统治秩序只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阶段,它将必然被资产阶级民主制所代替,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他的这一哲学政治思想推广到教育思想上,就是对“据乱世”教育不平等现象的深深慨叹和愤愤不平:  相似文献   

3.
"大同"理想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社会追求。《礼记·礼运》中所憧憬的"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道德追求,长期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古代的"大同"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历史环境中经过康有为的解说而具有了新的意义。康有为的《大同书》无疑是近代关于理想社会最系统的描述。本文就是要梳理一下《礼记·礼运》和《大同书》的关系,从《礼记·礼运》到《大同书》,康有为究竟继承了什么,改变了什么,进而分析在中西文化碰撞初期,康有为是如何处理文化转型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对于大声疾呼立孔教为国教的康有为来说,其思想来源于孔子自不待言。历来被人们所忽视的是,康有为对孟子十分推崇,他的哲学深受孟子的影响。梁启超归纳康有为哲学有四个方面,笔者由此入手,揭示康有为哲学的孟学渊源:康有为的博爱哲学推崇仁和不忍之心,接续了孟子以不忍人之心释仁的传统;孟子所讲的不忍人之心被康有为加以阐发,成为主乐哲学的人性根基,孟子提倡的与民同乐则成为主乐哲学的一部分;孟子对《春秋》的关注成为康有为发挥《春秋》微言大义,力主社会历史按照公羊三世演变的进化哲学;孟子基于自由、平等的大同理想成为康有为社会主义哲学的基本来源。  相似文献   

5.
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中可以找到贝拉米虚构的新社会的"影子",他们都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主张未来社会的公有制、有计划生产和分配,详尽地设计了未来理想社会中人们的劳动、消费、休息等各个方面的社会制度,都十分关注妇女问题、婚姻问题和儿童教育问题。他们的未来社会理想都是以进化论和天赋自由平等权为理论基础的。可见,在《大同书》中康有为对贝拉米的《回顾》一书有多方面的吸纳与改造。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里着力宣扬男女平等 ,并运用天赋人权的理论来论证妇女解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尺 ,但同时他也认为这一主张只有到了大同之世方能实行。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大同学说集中体现在其《大同书》中,而《大同书》除了书名指示的儒家思想渊源之外,全书更多的是吸取了佛教思想资源。通过将《大同书》与佛教弥勒下生系统的经典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康有为的大同世界几乎是佛教净土的翻版。康有为在基督教、进化论以及乌托邦等理论的启发下,用佛教思想资源构建了一个本土的具有千禧年色彩的美好世界。这个美好世界是人道的也是神道的,鲜明地体现了康有为儒教思想在世俗与神圣间,在人间与天国间的双向思考。  相似文献   

8.
历史进化论,是康有为早期社会政治改革思想的基本支柱,也被视为康有为早期社会政治改革思想近代性或现代性的重要标志.在早期康有为看来,进化是贯穿人类迄今所认识的整个宇宙运动过程及人类历史过程的一大特性.康氏有关进化思想,受到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直接影响;同时,康氏发掘并创造性地阐释了早期儒学中的"三统之法"、"三世之义".康有为极力张扬进化论,在于说明和改变现实中国落后于人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所著<大同书>中,最关键处在于其"去家界"的主张.他逐一列举了"有家之苦"与"去家之益",将"家"视为进入"太平世"的重大障碍.康有为深受西学"天赋人权"观念影响,认同人的自然欲望及自由、平等,极力主张免除掉礼法传统强加在人身上的道德枷锁,并提出了一系列详尽的、充满了人性关怀和空想性质的社会主张.  相似文献   

10.
杨华 《东方论坛》2017,(6):61-68
在晚清"西学东渐"视野下,康有为《孟子微》一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康有为把传统思想与西方进化论相融合,从孟子思想中寻找中国社会适用于进化理论的可能性和标准,提出重"时"、重"仁"、强调阶段性发展的"三世进化"思想,并对严复译介、宣传的进化论展开理性矫正.康有为《孟子微》的进化思想演绎着传统和时代的双重变奏,折射出一代思想家调融中西方思想的智慧和勇气,对我们当下正确对待中西方思想文化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管理在其实施过程中往往呈现出强势和弱势两种状态;管理的强弱,不仅影响构建和谐社会所需时间的长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只有强势管理才能真正打击、制止和消除各种不和谐现象,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确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在国外遭受家庭暴力的中国妇女可以通过国际私法制度依靠定居国的法律寻求救济。但有时仅依靠定居国的法律可能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保护,而依靠国际人权法的救济途径可以弥补依据定居国法律保护的不足。但传统国家责任的理论对依据国际人权法防治家庭暴力构成了障碍,因此应适当拓展国家责任理论,强化国家对于家庭暴力受害妇女保护的责任意识,使国外的中国妇女在受家庭暴力的侵害时,能够通过国际人权法提供的途径寻求保护。  相似文献   

13.
论李大钊的大同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观。在中国近代 ,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开始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相结合 ,形成了各种新的理想社会的模式。李大钊从共产主义理想与儒家理想社会观的内在联系出发 ,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 ,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大联合和互助的角度来阐述“大同”,赋予大同思想以崭新的时代内容 ,构想出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大同团结与个性解放相统一的理想社会 ,进而实现了近代大同理想社会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并且对实现“大同景运”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有益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两个鲜明的新特点:其一是明确将社会主义作为其社会性质限定,其二是以破解对社会和谐构成严重冲击和比较紧迫的经济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其问题指向。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新特点,要求促进社会和谐的经济政策,乃至提供理论指导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将这两个新特点作为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以这两个基本要求为基准,对目前中国经济学的众多流派进行分析,得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生活异化状况的考察,从维持人类生存的自然属性、保障人类社会属性的健康发展、建立在生存且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人联合体三重维度出发,建构起美好生活的内涵。区别于纯粹的理论建构,《共产党宣言》同时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了实践路径,即消灭私有制,挖掉剥削制度存在的经济根基;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实现人的主体意识的自觉;发挥无产阶级主体力量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作用。立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通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保护自然生产力并举、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量,积极践行与发展《共产党宣言》中美好生活观。  相似文献   

16.
齐格蒙特·鲍曼在其《被围困的社会》一书中指出:当今社会正在遭受全球政治和生活政治的围困。本文对流动的、不确定的生活政治领域中的消费社会进行初步探析,试图阐释流动的现代性消费给普通个体的生活在生产与消费、占有和存在、幸福的探求、驱动消费的因素、整体性和个体性等领域带来的一系列的变革,以此分析当代西方社会崭新的人类状况。并试图结合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状,探析应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大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维度而存在的;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人的全面发展有历史的和现实的规定性;只有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必然经历一个民族化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理想从我国古代社会到我国近代社会的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最终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社会,与中国的这种"大同"社会理想有着不谋而合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最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9.
生态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可以简称为二元制衡论。人类社会的存在所导致的所有生态问题,从终极意义上讲,都是地球生命体系与人类社会这两大自为体系并存互动延续所派生的结果。因而,要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显然得将制衡理论与自为体系的二元对立结合起来,并不断充实、完善的这一理论体系,我们相信凭借这一理论体系可以正确地诠释生态危机的成因,找到缓解生态危机的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就马拉默德作品中的犹太受难形象,探究了受难的犹太文化、历史和社会根源,分析了马拉默德的两部代表性作品《装配工》和《店员》中的受难形象,指出犹太受难形象不仅具有犹太性,同时也具有普遍象征意义的世界化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