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推行了农村小额信贷政策,目的是为农村的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但由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特殊形式和几千年农业发展中形成的特殊国情,导致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的推广和实施遇到诸多问题.文中着重从我国的农村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始建于人民公社时期,但是自改革开放之后并没有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调整作出根本性的变革.资金不足、机构设置不规范、医疗费用偏高、医护人员技术偏低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和发展的瓶颈.建立权责明细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资金投入、改革和创新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全面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农村地区人民健康保障水平的重要途径.以调整供给和需求政策为突破口,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是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对于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而要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就必须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人手.不断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法律机制,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落实到法治层面上.  相似文献   

4.
加快农村城镇化,必须把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分析了我国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源的关系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农村城镇化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引导其有序转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回顾20多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历程,制约其顺畅转移和合理流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现行的一些管理制度.本文从我国现行的户口管理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聚集、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制约进行分析,阐述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经历了城乡关系失衡的二元经济发展结构,社会保障制度也以城市和农村为界划分为明显的两个板块.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人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将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和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农村还有上亿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8.
探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传统的以家庭和土地为中心的农村保障形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保障功能弱化,不能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阐述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并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9.
农村法治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鉴于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农村人口众多和农村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法治在社会整体转型的特殊时期面临着法治困境,需要我们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现代农村法治的建立,找出现代农村法治的解决方略,以期建立现代整体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劳动力农村非农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较大,合理引导这部分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对我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至关重要.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上都是流向了城市,文中通过模型对我国2006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1.69亿左右,而通过城市劳动能力容纳的测算,发现我国城市目前存在着1 500万的就业缺口,从而得出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要走农村非农产业转移道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只有创新才能激发农村金融体系的活力。农村金融创新不能选择城市金融创新的道路,城市金融创新主要依靠市场内在的冲动和力量,而农村金融创新却主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冲动双管齐下。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农村金融创新的法律制度体系,引导和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的建设,促进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引导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创新的激励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认识存在偏差,政策落实不力;文化空间缩小,文化品住下降;队伍素质偏低,管理机制缺位;投入经费不足,设施建设落后。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对农民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农村基本政策教育,改善党的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普及科学技术,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改革和支农服务的首要目标是建立起一个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金融体系。甘肃省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金融主体稀缺等问题,为更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重构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内容除了银行业,还应包括农业保险、资产管理、期货等其他金融业。甘肃省农村金融体系重构应依据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做出相应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较大的东西差别、城乡差别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要建全面的小康社会,在西部地区扶贫帮困是关 键。而让农民参与旅游经营有利于西部农村的扶贫帮困。旅游扶贫应处理好五对关系,即鼓励经营与加强管理的关系、加大 金融支持力度与规模经营的关系、经济成分多元化与经营集团化的关系、发展旅游业与加大科技投入的关系、发展旅游业与 发展农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融抑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国农村金融的金融抑制情况更突出,消除金融抑制对“三农”的影响是农村金融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从金融抑制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成因及其表现,并提出了消除农村金融抑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法治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不仅有助于加强我国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而且农村法治建设本身就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形成和建立我国的法的理论和法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就内涵而言,“新农村”是以现行宪法制度为前提,以宪法所致力于构建的宪法秩序为基础的社会状态,并且这种社会状态应该是以法律为主要治理模式所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涉及农民主体地位、农村经济、农村治理、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社会保障、政府职能转变等六个方面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阶段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广大农户的金融需求,农村经济发展资金大多依赖非正规金融的客观现实,文章认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替代,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非正规金融与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和非正式制度可以相互融合。所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充分重视和利用非正式制度与传统,妥善处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促进正式金融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人为秩序与自发秩序之间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青岛市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对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的农村金融服务受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足、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民金融意识不高等因素制约,严重落后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为此,应从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资金信贷模式、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方式和提高农民金融意识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  相似文献   

19.
乡村治理的状况如何关乎转型期农民问题的解决。文章以安徽绩溪县宅坦村为例,考察了该村的乡村治理现状及其特点,认为它由于有传统文化的支撑才得以呈现出比较理想的状态,因而我国的乡村治理不能忽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继承。  相似文献   

20.
“三农”出版物传播渠道存在着萎缩的趋向,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不相称。目标市场的结构失衡、疏于经营管理、阅读市场研究不够、政府行政行为乏力、市场引导过少是主要原因。提高认识、导入供应链、构建平台、拓宽渠道、维护新渠道是应当采取的主动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