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证明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火到登峰造极?不是打开网页输入“炸鸡和啤酒”屏幕上就会“下雪”,不是国家领导人都表示自己看过,而是,因为这部韩剧,我们终于开始要重新认识国产剧了——棒子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其中对国产剧诟病最多的一条就是满屏幕的婆媳,婆婆和媳妇和极品,都快不够用了。有人早就已经总结了,看了国产剧,才发现原来现在中国人民内部的最主要矛盾,其实是婆媳矛盾。 相似文献
2.
《品三国》的易中天红了,《说论语》的于丹火了,他们的走红也给中国带来一场“国学热”。有人说“国学热”不必变成一哄而起,也有人说如果不去真正地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没有意义了。但我觉得“国学热”总比“不热”好。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好赌吗?
2009年3月,我就赌博问题和专栏作家薛涌打了一场笔仗。论阅历和学识,薛涌先生自然远在我这个后辈小子之上。但在某些论域里,我还是有初生牛犊的勇气的,敢和他单挑一把。 相似文献
4.
一“笑”订情。丑男追回大美女
黄西,1970年出生于吉林省白山市河口乡,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医生。1993年年初,黄西在北京读研的时候,报名参加了一个韩语培训班,在那里,他认识了东北财经大学的金妍,两人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5.
“冒名顶替”投笔从戎
彭嘉衡原本并不叫彭嘉衡,而是彭淮清。父亲下南洋谋生,随后他出生在印度尼西亚,少年时回国读书。1938年8月,彭淮清跟随高年级的同学,准备投奔延安上抗日军政大学。到了广州,他们遭遇日本飞机天天轰炸,铁路被炸毁,难以成行。 相似文献
6.
寒竹 《社会观察(上海)》2013,(11):78-80
在中国学界、政界、舆论界,一谈到中国的各种社会思潮,几乎都会提到“左右之争”。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各种思潮纷繁复杂,“左”和“右”也被视为最主要的两大阵营。因此中国思想界最大的分歧和对立.也通常被看成“左右之争”。但是,从政治学理论看,用“左”和“右”的概念来解读中国社会的思想分歧,事实上背离了“左”和“右”这两个政治概念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对中国崛起的最大争论是这一崛起过程是否会对地区和世界造成不可避免的威胁,从而打破现有的国际秩序,并引发难以控制的大国冲突、甚至战争。这个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历史结论并不是由“中国经验”产生的,而是由西方经验发展而来的,也是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和认识权力关系的基础内容。“中国崛起”如果能够真正走出一条和平的道路,显然,这代表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和历史经验的颠覆。正因为如此,中国崛起才具有如此重大的震撼力,从而使得围绕着这个命题的争论可能还仅仅是刚开了一个头。 相似文献
9.
以前,环保在很多人眼里,是格瓦拉式的理想主义者的禁脔。而现在,绿色不再是少数人的口号,它正逐渐超越宗教、信仰甚至民族和围家的边界,成为21世纪最有力量的词汇,一点一点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随着环保呼声的日益高涨,“绿色”俨然已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中美两国之间物价的差异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其中一个热门问题是:同样是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为什么在美国卖得比在中国还便宜?例如,我自己在波士顿市中心的梅西商场买了一件哥伦比亚(Columbia)牌子的羽绒服,上面明确标示“MadeinChina”(中国制造),售价是69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470元。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1972年算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法国外长、英国外交大臣先后访华,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外交上所取得的喜人成果给我国经济带来了积极影响,1972年秋季广交会(以下简称“秋交分”)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2.
"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圆满落幕,再次向人们展现了平凡人物所带来的巨大感动力量。事实上,"感动中国"作为一档对社会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品牌节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有重要借鉴意义,有利于榜样教育法内容的丰富和方法的完善。特别是对于有强烈"偶像崇拜"心理的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着积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农民在经济基础方面基本上还处于高度分散、无组织状态。高度分散的农民不可能和外部成规模的主体之间通过谈判形成正常的契约关系。在农业产业化的初期,中国分散的农民和国际市场一碰,问题就出现了。所以,这个时期出现的“农户+公司”的模式给农民带来了某种缓冲,至少使得中国农民不必直接面对残酷的国际市场。但是,随着产业资本迅速扩张和社会剧烈变革,“公司+农户”的模式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农村和农民的所有问题,“三农”问题成为了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这些问题不仅表现在农业产业化困惑的表象,还表现在农民之于土地、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深层问题上。 相似文献
14.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11,(4):12-13
在匹兹堡街头,周六上午少有人走动。到了下午,窝在家里的美国人才肯出门悠转。我也趁机出动,随从的是女儿莎和外孙女芒果。母女俩为我在美国街头卖艺助阵。开车20分钟,到了一条比较热闹的十字街口。我拿着我的武器:陶笛和葫芦丝,往那里一站,不知是胆怯,还是不好意思,落落大方的气质没有了,洒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化:“学习”话语与意识形态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史学家对1839到1900年间中国历史的解释,大多基于“西方j中击一中国回应”的分析模式,传统中国在冲击之下改变自身社会结构以回应西方世界。“中国国内的这些进程,是由一个更加强大的外来社会的入侵推动的。它的庞大的传统结构被砸得粉碎……经过三代人的更替,旧秩序已经改变模样。”柯文认为,这一分析模式的毛病不在于它是对与错,而在于它实在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在我们看来,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不是这一分析模式的毛病,而毋宁说它本来就没打算这样去做。 相似文献
16.
梅新育 《社会观察(上海)》2011,(11):60-61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部分美资企业正从中国搬回美国。而此前,福特宣布把1.2万个工作岗位从墨西哥和中国迁回美国。这些仅仅是个案和偶然,还是意味着美国重振制造业、而"中国制造"渐失全球地位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马学强 《社会观察(上海)》2005,(8):63-63
外国人研究上海城市的历史,也已有一段历史了。其中,法国人梅朋、傅立德撰写的《上海法租界史》,是一部研究上海法租界早期历史的力作,法文初版于1929年。七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又有一位法国学者把一部厚厚的《上海史》放到了我们的面前,不过她的研究范围远远突破了租界,在时段上则把上海从开埠以来的历史一直延续到现在,以“现代性”为主线贯穿全书,她研究的是上海,但许多问题是围绕整个中国的,关注的是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思考,要建立在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双方关系既涉及到世界大国的因素,也涉及到与阿拉伯国家相邻的非阿拉伯国家的因素。对于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发展的研究,是分析上述因素及其影响,并进而思考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是由中国的外交战略、海湾地区的战略格局以及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国家利益等因素综合决定的。通过研究1958年以来中国与海湾八国关系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发展中阿关系和推动“中阿合作论坛”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
方浩 《社会观察(上海)》2005,(11):28-28
在“超级女声”之后,如何来反思这场“暴动”,尤其具有深刻的意义。其实,在“超女”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就有不少人不断地为其赋予更深、更广、甚至是令人震撼的意义。例如,有的媒体和学者过度阐释,把它定位成一次“民主彩排”。在8月26日《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超女”评选中的公民意识》中,把“超女”看作是民众自发的、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