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问题的提出:有关讨论综述在关于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和我国对策研究中,提出了许多值得认真研究的理论问题。纵览已经发表的有关文献,对于“什么是技术革命”、“什么是产业革命”这两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还不能说已经取得了统一而清晰的理解。而对于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理解,恰恰是造成认识分歧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对“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这两个概念专门进行一些讨论,看来是不无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法制”与“法治”概念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与“法治”概念再分析孙育玮笔者曾在1987年写过《“法制”与“法治”概念分析》一文,发表于《学术交流》杂志1987年第6期上。当时该文的基础观点认为:“法制”与“法治”是法学和法律生活实践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由于它们意义有...  相似文献   

3.
张绍斌 《南亚研究》2010,(1):111-124
《薄伽梵歌》是印度教宗教哲学的圣典,数论和瑜伽是其核心内容;《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原人”和“道”在这两部经典中是核心概念。本文概括和确定两个概念的丰富内涵,并从本体论性质、本体论的意义及相关的人生论三个角度对两个概念和各自所属思想体系进行比较。所探索的问题和结论,有助于开拓《道德经》文本解读的空间,对进一步揭示以中印古代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内在特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凌鹏 《社会》2019,39(6):62-86
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概念是中国社会学中的经典概念。近年来,围绕“差序格局”学界有更加深入的探讨,揭示了其内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不过,这些研究并没有探讨“差序格局”的另一面,即如何能从亲属关系推展到天下范围。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对京剧《四进士》剧本进行了细致分析,从中发现“异乡人”和“好人”两个重要概念,通过探索其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来理解“差序格局”中“推”的真正含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亲属关系”与“异乡人关系”之间的复杂关联,并重新理解“伦理精神”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管理中运用“三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在哲学上把“一分为二”、“两分法”绝对化,并把它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标准模式。由于这种哲学理论的指导,所以大家在各门科学研究中、各项实际工作中运用的大都是“两分法”以及两个概念、两个范畴、两个方面等等。 1982年春,我在哲学上提出“一分为三”,认为它还包括“合三为一”、“三位一体”、“三分法”、“三点论”、“三重性”、“立体思维”、“鼎立统一”、“三维综合观”,并主张在各项实际工作中和各门科学研究中更需要运用“三分法”。现在,我采用漫谈的形式来阐述经济管理中“三分法”的运用。 一、管理理…  相似文献   

6.
在包括教科书在内的不少哲学文献中.“对立统一”与“相互作用”的含义存在严重混淆.澄清这种混淆以及由此引起的其它问题,并非单纯的概念辨析,而是直接关系到对辩证法能否正确理解运用以及能否在现代科学背景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 笔者认为,对立统一与“相互作用”这两个概念虽然表示的都是相互关系,但二者之间又有着确定、严格的区分.“对立统一”表征非实体的联系,“相互作用”表征的则是实体性的联系。二者的具体区别至少有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1 在汉语语言学文献中,中国语言学家和国外汉学家专门论述或一般论及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著作和文章,已经很多。然而,笔者认为,对汉语的这两种 句式还可以从新的视角,采用新的方法来进行剖析。为此,我们提出了“语义位”的概念,语义位将是本文分析的基本工具。 “语义位”概念是与“句法位”概念相对应的,后者是指表层句法结构中句子成分所占的位置(如主语位、谓语位、宾语位等),它表现句子的形态句法特征。现代语言学研究呈现出语义、句法相合的趋势,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既然有句法位之说,我们提出语义位的概念和语义位刻划的分析方…  相似文献   

8.
对“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研究,以往主要是从王国维的美学接受出发,就理论描述的相似处判断其理论来源,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至迄今为止仍无定论.事实上,这些讨论均未触及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概念形成的根源.王国维提出这对概念,根本在于他引入了西方的两“我”说;主观之我与客观之我.由于晚清是西学输入的早期阶段,为便于国人理解,西方的两“我”说在输入中土时被本土化,具体的做法是以佛教的义理“真我”(或径称为“我”)与“非我”(亦日“无我”)来对译或指称这两个概念.这样,“有我之境”自然就指的是有“真我”的主观之境;“无我之境”则指的是“非我”(或仅有物性之我)的客观之境.同时,王国维关于这两个概念的描述语言,如“以我观物”、“以物观物”等,也都采用的是这种“格义”的方法.通过这种梳理,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概念形成的渊源不仅清晰可见,其理论内涵亦可得确解,而且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诸多疑难问题也大体可据以澄清.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外灌”和“内引”东方朔认为,在理论上,市场经济与道德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寻求其联系与整合可以借由"外灌"和"内引"两种路径。时下不少论著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认为研究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便是将一种"既成的"伦理学理论应用于市场经营...  相似文献   

10.
有关“政治文明”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文明”与“文明政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文明”的两分法与三分法各有其合理性 ,但将“政治文明”从“精神文明”中独立出来 ,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是“文明”背后的动力。强调“政治文明”建设 ,适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需要 ;“政治文明”的结构包含纵向两大“板块”、横向四个“层次”(“要素”) ;“政治文明”是“特适性”与“普适性”的统一。对于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 ,我们应坚持“不照搬”与“可借鉴”。为此 ,似有必要对西方政治文明重新进行一次理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形式逻辑”教科书,在《概念的种类》一节,几乎都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作为区分概念的一项内容。按照这个标准,可将概念划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两类。这是一个二分法。问题不在于二分法,而在于有集合概念,是否一定有与之相对立的非集合概念的存在?从理念上讲,似乎应该如此。而事实上将概念区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却是困难的,未必符合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12.
“法律至上”论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人和拓进,“法律至上”这一概念也由开始时人们小心翼翼的谈论①,成为目下法学界和一切倾向于实行法治的人士之共识。然而,任何一个概念,只有把其置于特定的论域中才有效,否则,便只能适得其反。“法律至上”这一概念也不例外。那么,“法律至上”的论域是指什么?他与“主体至上”是何种关系?这是本文拟探讨的两个论题。一、法律至上的几个论域所谓“论域”,是指一个概念或一个结论所能适用的具体时空范围。法律至上必须符合其合理的论域,否则,这一结论便会产生负面的后果。比如在我国,有些学者因…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崇高理想之一就是追求人类的解放,这一解放的基本内容就是人类获得自由。马克思年轻时代曾提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概念,后又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中重申这一概念。但其内涵却发生了重要转变。本文历史地分析了马克思在其理论发展不同阶段上对“人的自由”概念的规定,并且对马克思怎样从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两个层次来把握“人的自由”,对马克思所指出的获得“人的自由”的条件和途径也作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学词汇中,英文Community 常常译成“社区”,俄文通常译作“共同体”.莫斯科俄语出版社出版的《俄英词典》上俄文的第一个英文解释就是Community.Community 这一词是西方社会使用得较为普遍的一个社会学概念,内容偏重于社会地域共同体。在苏联社会学论文集或文献中,所见到的“共同体”这一词,通常在词前都加上一个定语,因此,严格地说,他们没有把共同体作为一个单独的社会学概念。例如,用于社会地域研究的社会共同体叫社会地域共同体;用于民族、族类研究的民族、族类共同体、语言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文化分布区共同体等等,在共同体前都加上一个定语使用。但苏联社会学文献上对社会共同体的概念的表述与西方社会学“社区”的概念颇为接近,他们认为:1.社会共同体是个人群体和社会系统功能作为社  相似文献   

15.
张先贤 《探求》2000,(5):62-63
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新年讲话中指出: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五十岁生日。这是中国人民胜利的节日,也是中国发展的历史标志。”这里,他把“新中国成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看作是中国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这是很科学的提法。但是,至今在一些报刊文章和领导人讲话中,经常出现把“新中国成立50周年”简化为“建国50周年”,把“新中国成立以后”简化为“建国后”等提法,这种提法把“新中国成立”和“建国”当成同一概念,笔者认为在理论上这是错误的。 一、“建国”概念有两种不同涵义 …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肯定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具有内部矛盾,存在着矛盾的方面、特性和倾向。矛盾的双方既对立,相互排斥,又统一,互相依赖,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这种内在的对立和统一。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综观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政治势力的实际情况,我们党提出“一国两制”战略决策,这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实际应用和发挥。“一国两制”是个矛盾统一的概念,“一国”是统一体,是统一性、一致性;“两制”  相似文献   

17.
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基本概念或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工具或方法意义。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就“关学”概念的涵义问题先后提出了三种不同观点。由此看来有必要将“关学”视作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学术概念,从“时间”、“空间”和“学传”这三重维度进行综合性的说明,从而使“关学”概念结构成为一种新的诠释模式。这一新的诠释模式,可以为北宋至明清关学演化脉络的诠释工作提供一种更完整的参照和更明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通假”与“假借”产生的原因、有无本字、久借不还还是临时借用等方面分析了“通假”与“假借”的异同。得出“通假”与“假借”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同时论述了语音的演变及官话与方言的分歧是造成音近通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代价”范畴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发展学视角阐释了“代价”作为范畴的涵义。指出“代价”是一个对现代发展所花费的“社会成本”进行“成本效益”“投入一产出”分析的综合性概念。研究代价问题的目的在于:在当今世界文明和对我国的发展有利的国际条件下,充分发挥“两个优势”,即“后发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吸取现代化先行者的经验教训,从而绕过和缩短一些痛苦的发展历程,在实现赶超发展中用尽可能少的“社会成本”获得相对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效益。  相似文献   

20.
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同苏联哲学协会从1977年起,每年召开一次有关马列主义社会哲学和社会认识方法论的迫切问题的全苏会议。所探讨的问题都具有综合的、跨学科的性质,因此,参加会议的有哲学家,也有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志学家等。第六次全苏协调会议干1982年12月在莫斯科召开,其议题是:“文明与历史进程”。这个题目与苏联参加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的总议题“哲学与文化”有关。应当指出,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和一系社会文化学科中常常把“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文明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