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人在外国人看来理应“感谢”的场面往往用“致歉”,即表示歉意的说法表达向对方的谢意。例如,在“学生恳求导师延长读书报告提交期限得到同意”这样的场面,绝大多数英国学生都用“Thank you(谢谢)”来致谢,而绝大多数日本学生却用“ (对不起)”来致谢。日本人这种在“感谢”场面使用“致歉”的说法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制约条件的。并且日本人在致谢时往往不直接说“ (谢谢)”或“ (对不起)”,而是间接地说“感谢 (表示谢意)”或“ (致谢)”等,这种倾向越是在郑重的场面表现得越突出。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的自称是“华”,外国人却自古称我们中国为“China”。由于“China”这一名称在全世界影响巨大,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必需懂得“China”的真实含义,这是关系到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本清源”的大事,特别是在有一段日子里,日本军国主义曾把“支那”( China的译名之一)一词,当作敌视中国的蔑称,我们更不能不认真对待!外国人为什么要称中国为“China”呢?林河先生认为前人的好些解释都不够准确,他对中国为什么叫“China”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王晗冰 《民族学刊》2021,12(4):97-100, 121
Righteous Dopefiend是一本对海洛因成瘾的流浪汉群体进行研究的公共人类学摄影民族志代表作,作者Philippe Bourgois和Jeff Schonberg历经12年,来展现和描绘城市边缘中人们“视而不见”但却有感情、讲义气的流浪汉群体,立体而鲜活的呈现他们的苦难和挣扎。本文从民族志研究和抱团取暖的群体,“灰色地带”中的摄影民族志、个人生命历程的书写等方面对本书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4.
《民族论坛》2005,(1):10-11
时下国人出国,最感自豪的事情是,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标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字样的商品。你从国外买回一台向往已久的数码相机,说不定它就是产于你家门口。无可否认,中国的制造业在最近的十几年里异乎寻常的发展起来,地球上凡是有人的地方肯定都有中国的商品。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家电、医药、电子、钢铁、化肥、建材、电讯设备行业中,有80种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由此可见,“中国制造”这标签,已经贴到全球每一个角落。在美国市场上,中国制造的产品市场占有率相当于亚洲“四小龙”的总和;而在日本市场上,中国制造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更超过亚洲“四小龙”的总和。全球500强的公司,已有近400家在中国投资了2千个项目,世界上主要的电脑、电子产品、电讯设备、石油化工等,已将生产网络扩至中国。例如微软、摩托罗拉、通用电汽、德国西门子等,都已在中国设立一百多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制造基地。从货品出口量来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已是不争的事实。愈来愈多的中国平民用上以前可望不可及的进口名牌,赚了钱的老板更是乐不可支,美、日媒体亦借机将“世界工厂”与“中国威胁论”相提并论。然而,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称,中国虽被称为“世界工厂”,却有别于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日本。当年的英、美?  相似文献   

5.
王伏平 《回族研究》2007,(1):115-118
《中国回教史》①一书,是已故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教育学家、著名回族伊斯兰教学者傅统先(1910—1985)先生于1937年撰写的一部与白寿彝《中国回教小史》、金吉堂《中国回教史研究》、马以愚《中国回教史鉴》齐名的民国时期(1911—1949)回族学者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回族史的代表性成果。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回教史》是商务印书馆组编的大型“中国文化史丛书”的一种,从此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史研究正式进入中国文化史研究系列,进入当时中国的学术殿堂[1](P7)。此后,台湾、日本多次印刷、再版此书,成为国外从事中国回族史及…  相似文献   

6.
民族学者不了解“民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日本民族学的国际性日本民族学会借此创立50周年之际,号召我们就当前日本的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状况提出一些希望和要求。我作为日本的民族学研究者之一员,在这里妄论什么“障碍”和“阻难”之类的事情,正象对天啐唾沫一样,有些不自量力。因此,本文的通篇叙述都是基于我本人的自我反省写成的。此外,在这里我是把“民族学”作为“文化人类学”的同义语使用的。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尽管在内容上有许多重合交叉的地方,但就其词语的来源和学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日本都用相同的汉字表示“家”,但其内涵却完全不同。在此,笔者拟先通过对家、亲戚、同族的概念异同之比较,来说明日本的家、分家和同族的基本特征,进而探讨日本和中国的家与社会的异同。一、“家”、“亲戚”、“同族”的概念的异同日中两国关于家、亲戚、同族...  相似文献   

8.
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历来属于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题材.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在中国革命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出版了数量颇丰的研究成果.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在研究视角上,要么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要么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或者强调上层的作用,或者突出下层的影响.这些方法固然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要真正认识与了解中国革命史的发展历程,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的作用,而应从上下联动的角度,全方位、多层次来进行研究.对此,《乡村社会中的革命动员——以中央苏区为例》一书,从革命动员的视角,对当时中央苏区革命动员的方式、动员的对象、动员的成效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这无疑可以让人更为直观地认识与了解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其社会效益应当肯定.  相似文献   

9.
罗贤佑 《民族研究》2006,(1):102-103
秦永章博士的新著《日本涉藏史:近代日本与中国西藏》(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是一部比较全面地介绍和论述近代日本与我国西藏地方之间关系的学术专著。19世纪末,当日本推行其“大陆政策”对亚洲大陆进行侵略扩张时,地处南亚、中亚、东亚交合点的西藏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如果控制了西藏地区,对推进其“大陆政策”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日本当局千方百计地企图早日把西藏纳入其势力范围。然而,当时之中国西藏属于英国自定的势力范围,由于“日英同盟”的制约,日本当局不能直接染指西藏。于是便采取间接的方式,利用日本佛教团体如…  相似文献   

10.
胡尚哲 《世界民族》2006,4(2):76-80
无论是作为一个政治术语,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玉兹习气”(жузовщина)在哈萨克斯坦都已经家喻户晓,但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还没有人研究它。本文从“玉兹习气”的性质、表现及其对哈萨克斯坦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哈萨克民族整合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玉滋习气”的表现“玉兹习气”是哈萨克斯坦特有的一个政治术语,它源于哈萨克民族历史上特有的社会、军事、政治组织——玉兹。它所指的是哈萨克斯坦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以玉兹、部落、氏族为界限来区分你、我、他的一种部落本位主义倾向。作为一种社会现…  相似文献   

11.
从一般意义上讲,印度佛教正式传入西藏是在寂护和莲花生时;而 从佛教传入这一具体过程来看,莲花生的作用远远大于寂护。但由于莲花生被大量的神话所 包围,这就导致学者们在围从另一个角度阐述莲花生入藏及其社会后果绕如何看待这些神话内容上分为两派,他们或者倾向于完全忽视这些神话内容可能蕴含的历史真迹,认为“莲花生在某种意义上是大师或喇嘛这些宗教训诲上师们理想的原型”,①“在吐蕃社会中就围绕着此人形成了一些假设和故事内容,他们完全可以组成以宗教和驱魔为基础的浪漫史诗”;②或者认为莲花生“以密教的咒术收服…  相似文献   

12.
像种族、阶级、阶层一样 ,族群和性别也是对人群进行社会分析的基本范畴。“时髦”的男人与“守旧”的女人作为当代中国族群认同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经验 ,反映出当代族群认同中存在的性别差异以及男性客位化与女性主位化的倾向。这一现象是男女两性权力不对等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根本改变了我国的民族关系,结束了民族压迫的时代,开始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时代。在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同时,少数民族也有了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的宪法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宪法第三条)“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当地民族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宪法第七十一条)无疑地,这些规定都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有利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为有独立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创造文字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但是,文字问题的解决应根据每个  相似文献   

14.
陈焘主编《日汉辞典》(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910页有辞条:[Shamanism](名)[宗]黄教。另外两种国内应用较广的辞书,大连外国语学院编《新日汉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及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日语外来语新词典》释义与此相同。《新日汉辞典》又有补充词义:“也说”将释作“黄教”,是明显的错误。日本版辞书中大多将解释为“亚洲北方民族的原始宗教。‘萨满’模拟神的形态传递神意。”这实际是指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萨满教”。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中国书法。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中国书法,不仅仅是一种线条艺术和造型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民族人文思想的载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日本的“书道”和韩国的“书艺”也都源自中国书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书法也是全人类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6.
赵书彬 《西藏研究》2023,(5):60-68+161
“西藏实际”是中国共产党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不断认识西藏客观事物、推进治藏实践时产生的特定理论概念,也是评断历史上实践成败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西藏实际”具有主观与客观、全局与局部、共性与个性、历史与阶段、一体与多元相统一的重要意涵。以“西藏实际”视角出发来考察清末革新藏政及其相关研究可以发现,清末革新藏政对西藏实际的认识更倾向于政治性、全局性、共同性、一体性,而相关研究的评价对西藏实际的认识更倾向于局部性、特殊性、多元性,应该说这两种对“西藏实际”的认识都不符合西藏实际,都对西藏实际作出了片面的理解,割裂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种族隔离制的涵义“种族隔离制”(apartheid)一词在阿非利坎斯语中意为“分居”(separation)或者“区别居住”(setting apart)。在南非,这个词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作为政治术语广泛使用,意为“每一个种族在其指定地区分别发展”。“种族隔离制”一词常常被错误地与“种族隔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民族丛刊》不失时机地抓住了东北亚民族研究这样一个潜课题(也有人称之为超前研究课题),实际上是抓住了社会科学的时代脉搏。请看西方人研究西欧民族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年至约公元前425年)著《历史》一书开始,迄今已有24个世纪。一部《世界通史》就是西方民族的历史。迄至“东方学”和“东亚史”研究问世,东方民族的历史始终处于配脚的位置。东北亚民族研究至今仍未超出学术猎奇的范畴。只有当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学术界从实际出发,发现了汉民族、朝鲜民族、日本民族(即大和民族)都曾和东北亚的黑土地有关,且考其源流,都离不开东北亚土著民族,都离不开古老的东北夷民族群体,都离不开东北亚汉文古文献的历史载体。但名符其实的将东北亚民族研究纳入人类社会发展史正常轨道的创举,笔者敢说始自《黑龙江民族丛刊》的壮举,即于80年代末广开言路,听取专家意见,决定开辟“东北亚民族”研究专栏。  相似文献   

19.
郭莹 《民族论坛》2006,(3):60-61
永远带不走太太的中国胃娶了中国太太的西方人常感叹,你可以把一个中国姑娘带离中国,但你永远无法带走她的中国胃。我的中国太太常陪同访美的中国代表团,每个团每天必去中国城就餐,若大家听说吃西餐便纷纷抗议,视为“遭罪”。团员们都很同情女同胞与西方人结婚,致使胃遭遇“非人待遇”。他们常指着街头上啃比萨饼的老外问我太太:“你平常就跟老美吃这个?受多大的苦呀。”看来太太的中国同胞的确没同情错她,饮食上我与太太的中西摩擦要算最典型了。有次我在厨房里鼓捣了两个多小时,端上来一份烤鸡喜滋滋地准备请功。太太尝了一口后感觉实在太…  相似文献   

20.
解析日本武士道"死的觉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的觉悟”是日本古典武士的道德原则,是武士道形成的第一阶段。武士对于死的独特认识不仅影响了后期武士道精神的思想内涵,而且至今还影响着日本作为加害者对于发动侵略战争的反省意识———有“耻”的感受、无“罪”的觉悟。本文试就日本武士剖腹(切腹)自杀的动机、武士道“死的觉悟”与日本宗教和文化的影响、武士道生命观与罪恶认识展开解析。一、日本武士剖腹自杀的动机日本武士和武士道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武士“视死如归”的自杀冲动及其选择剖腹的死法。“大约在十五世纪之末,允许一个武士切腹自尽,免得他受着正法的羞辱,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