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建 《社会科学》2003,(5):112-120
全球文化投资的大趋势是加大社会资本的比重,用货币资本与其他社会资本结合,并把全球的资源富集地区和市场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富有竞争力的资本结构。同时,促进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结合,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使人才、项目和经营走向本土化,又通过本土化的渗透来加快全球化的产业扩张,在全球文化市场上达到更大的内容优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的大型跨国企业都开始大力从产品品牌、营销管理、技术研究和生产制作等层面推行本土化策略,以便更加充分地利用东道国的资源,加快市场占有步伐,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在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国际竞争能力,从而实现投资利益最大化.所以,本土化经营是跨国企业在新时期实现全球化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战略之一,是跨国企业占领国际市场的战略思想.运用本土化营销策略可实现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及品牌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3.
"球土化"是全球化与本土化冲突与融合的产物,是中国文化产业海外发展的现实语境。泛欧电视产业在全球扩张和跨国传播时的一些做法,如本土化广告窗口、本土化语言翻译、本土化节目制作、本土化节目频道,给中国文化产业海外发展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转型的全球化、本土化、制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攻 《学术论坛》2003,(5):138-141
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与全球社会变迁"一般规律"深刻关联着。由20世纪后20年科技革命使然的新一轮全球化,对于中国社会转型,既是一种国际语境,又是其本土化"内模式"必须共生与同构的一种"外模式"。在两者的关联与冲突中,虽然全球化不等于同一化,本土化也非全球化中的边缘化,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规制与反制,使中国社会转型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风险。因此,制度化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与责任,又是中国本土化与全球化沟通、链接的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是和经济、社会的全球化浪潮相伴而生的。在一些人看来 ,文化的全球化与文化的本土化是一对对立范畴。如斯图亚特·霍尔就认为“本土和全球之间始终有一种对立 ,一种延续不断的对立。”① 这些人认为 ,文化全球化会使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界限趋于消亡 ,而文化本土化则会造成对文化全球化的阻碍。然而 ,这是对两者关系的一种误解。将两者对立起来的谬误根源于对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两者内涵的认识不清。也就是说 ,这种看法一方面认为文化的全球化必然会结出某种先进的普世文明之善果 ;另一方面 ,它将文化的本土化视为狭…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是一个包含本土化的复合意义概念,它是国际化和本土化、单一性和多样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复杂、对立的统一体,本文以全球化为理论切入视角,分析了世界文化产业中在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上各执一端的两种取向,认为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是既要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产业的交流和互动,又要大力发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文化产业,以切实提高民族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论跨国公司的中国市场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市场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不断扩大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成为当代跨国公司全球市场战略的重点。跨国公司凭借资本实力全面参与中国市场竞争以后,实施了本土化战略,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以专有技术换取产品市场,以品牌和文化占领当前消费市场,以创新与经营管理优势发掘潜在市场。跨国公司的中国市场战略,推动了其业绩的增长,对中国国内市场形势和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经济进一步全球化,自由化发展的环境下,跨国公司在面对世界各国不同的环境,文化背景,市场竞争态势的情况下,为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其有限资源,保持竞争优势,其经营战略发生了变化,在人力资源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管理体制,融资方式等方面出现本土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一、面向全球化的中国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两股相辅相成的世界潮流。全球化将不同区域、种族、信仰、语言、文化形态、阶级的人联系在一起,世界上任何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国家,都必须迎接全球化的洗礼和挑战。全球化也必然要面对与本土化的冲突与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化是本土化的全球化。本土化则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对全球化的回应。没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文化冲突作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研究。这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未来。本文主要探讨了全球化与本土化冲突产生的背景、全球化对本土化的冲击和本土化对全球化的抗衡以及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的解决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叶险明 《河北学刊》2001,21(4):64-67
通过对"文化全球化"的逻辑规定性、"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或"文化本土化"的关系,以及"文化全球化"发展的阶段性的考察,作者认为,"文化全球化"不是非民族性的,而是民族性的,"文化全球化"不是脱离开各个民族文化发展基地的全球文化;"文化全球化"虽然植根于"经济全球化",但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发展特点;"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同于"全球文化".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在这一特定背景下,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出路不在于如何规避全球化的冲击,而是必需要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充当全球竞争者;把创建产业集群品牌纳入到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去思考,才能形成无可替代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品牌的创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产业集群品牌的模式创新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政府必须具备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和不断提炼总结的知识准备,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的全球化浪潮中 ,美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 ,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的优势地位 ,将全球化进程推向了高潮。通过推进全球化 ,美国把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模式推向了全球 ,并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小布什政府上台后 ,美国开始专注国内问题 ,没有着力推动全球化进程。在这种情况下 ,全球化的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本土化是文化全球化的重要组成,也是全球化的反向趋势。宗教的本土化是文化的本土化的核心之一,其方式包括“文化披戴”的本土化和“文化融入”的本土化,其过程是由表及里的方向。在全球化加速其进程的今天,政治因素对宗教的本土化的走向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配置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是全球化后出现的一个新课题,人力资源国际化融合是吸收全球优秀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大国崛起的一条捷径;本土化配置是开发本土人力资源,注重人才的本土适应性,创造海归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机制。本文主要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国际化、本土化及其关系作一些梳理和界定,对人力资源国际化融合、本土化配置的路径选择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魏航 《理论界》2013,(6):205-206
本文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理论框架出发,探讨三种分析取向:第一,上行全球化,即由下而上推展的全球化。第二,下行全球化,是由上而下推行的全球化。第三,全球化与本土化二者交融,并且加以论述。现今的教育处在本土化与全球化及二者的辩证中,教育研究者应以本土化为目标,以全球化为平台,最终实现成功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视域中的文化本土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全球化视角分析了文化本土化现象出现的语境,指出文化本土化的局限性及其对全球化的抗衡,以地球整体利益为核心、各个不同的本土文化相互依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文化本土化的实践不能脱离文化全球化而独自完成,相反,只有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马驰 《社会科学》2001,3(9):63-66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人们对它的阐释、理解的角度不同 ,价值取向不同 ,形成了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的全球化理论。有的学者从市场经济角度提出全球化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 ;有的学者从信息通讯角度提出全球化是信息克服空间障碍在全世界的自由传递 ;有的学者从政治经济制度的角度提出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面扩张 ,或谓“全球化不过是帝国主义的另一名称” ;有的学者从文化的视角提出全球化就是消解文化的本土化 (民族化 ) ,实现全球文化一体化等等 ,不一而足。不管各家观点如何歧异 ,全球化…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微观主体,跨国公司己经成为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力量.全球竞争的压力和利用东道国资源禀赋的需要,跨国公司在制定执行全球化战略的同时,积极主动推进本土化战略.在华跨国公司为落实本土化战略,制定和执行了相关的措施及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20.
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之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进程中,是否存在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文化全球化是否意味着世界文化将走向“一体化”、同质化”?文化全球化是否等同于“西方化”或“美国化”?文化全球化是否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亡?文化本土化是否就是要拒绝抵制文化全球化浪潮?文化本土化是否就是追求“原汁原味”“、纯粹”的文化?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些文化领域中带有根本意义的问题一直牵动着学术界的神经,需要在学理上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