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80年代中国声乐作品创作有各种形式,有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东西。我们总结经验,并通过分析、研究和学习80年代中国声乐作品创作的原理和技法,将能更好地解决声乐教学中的咬字、吐词、行腔、情趣、声音装饰、民族歌调的韵味等问题,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专业需要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从80年代中国声乐作品题材发展的特点、旋律类型与风格、音乐创作中的新探索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声乐作为一门音乐艺术,其表现力和渲染力是丰富的,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是声乐作品能否得到音乐家和欣赏者认可并传唱的关键所在。二度创作是声乐作品分析演唱的基础,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提高欣赏者审美鉴别力。应从演唱者综合素养与作品内涵相融合、演唱技巧与作品要求相一致、情感表达与创作者意愿相统一、艺术特征掌握与体裁分类相匹配等方面把握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由创作歌曲《你会爱上它》展开,回顾新中国建国以来民族声乐创作的发展历程,通过对不同阶段作曲家的创作手法、表现形式的简述,具体分析了当代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缓慢不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认为当代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要坚持把创新作为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使作品不但贴近生活,更具有鲜明的个性、时代的特征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80年代出生的少年作家纷纷登上文坛。他们的作品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语言形式,都透着极其鲜明的青春朝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80后”青春文学在创作形态、创作内涵、创作手法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声乐一直在学习中探索和发展,但目前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呈单一化趋势,在创作和演唱方面都存在对传统民族音乐研究不足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民族声乐创作和演唱方法的多元化,努力突出作品个性和演唱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古典声乐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论述了古典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主要包括作品的音乐内容、表现方式、创作风格等。  相似文献   

7.
顾晓晖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6):85-87,90
本文介绍了歌唱的二度创作与声乐作品的情感表现与处理。在歌曲的表演艺术上有两个创作过程;它的前期创作是词曲作家合作谱写声乐作品的音乐创作是"一度创作"。这一创作的艺术作品,只是停留在谱面上的,由歌唱者在原作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对歌曲作品的深刻理解进行艺术处理与加工。将声乐技巧同歌曲的艺术表现密切结合而演唱出来的过程,称为歌唱者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其表现在歌唱的最高层次,最终目标是要将确定静止的声乐作品包含的声乐形象,通过科学的发生方法和技巧,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再创造出具有原作和歌唱者本人所应有风格的音乐形象,并通过中外音乐作品实例加以具体分析。从而对声乐作品本身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歌词内容和音乐形式有其独特的"形象"。即对作品情感表现及艺术处理上,有一个整体的构思与布局。通过举例对声乐专业技能的学习及体会,使其真正的把声音,呼吸,吐字,感情带进歌曲中,达到艺术歌曲"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演唱。  相似文献   

8.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的长篇小说创作出现了引入注目的市场化倾向,这是受商业化语境、文学生产机制的变革以及文学创作的多元化的影响而出现的。长篇小说创作中的市场化倾向主要是通过作家和出版商表现出来的。作家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或涉足受市场欢迎的题材;出版商通过自己的市场化操作来影响创作,使创作面向市场,同时出版商对作品的包装也起到了对作品迎向市场的进一步“创作”的作用。对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中这种市场化倾向,我们要从其特质、出版商的作用以及读者的作用三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9.
赋,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四大文体(即诗词、赋、戏剧、小说)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从“五四”运动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陆很少有研究汉赋、肯定汉赋或历代辞赋的论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港、台的辞赋研究状况稍有好转。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短短一二十年中,有数以千计的人写赋,这是以往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充分反映了“辞赋出盛世”的事实。不容否认,今天的赋作家还存在部分人学养不足和对赋创作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的缺陷。我们应努力创作出一种新赋体,使之能更好地表现我们的时代,能获得广大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山里女人喊太阳》是一首充满浓郁的湖北土家风味的民族声乐作品,采用简洁的语言配以优美而具有民族特色的旋律,极为形象地将土家人独有的民俗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从音乐作品分析与歌曲演唱风格两个方面来探究这首声乐作品,对其文化背景、创作技法以及二度创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描述,进而去探讨湖北新民歌的审美价值,从而达到正确诠释音乐作品、更好的把握声乐演唱风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咽音"作为意大利传统美声唱法的一种妙方,是歌唱教学中应该吸收和借鉴的优秀经验成果。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咽音",科学地处理好气息、声带和发音管的平衡与配套关系,就能使他们的歌声变得明亮结实、通透优美,在演唱中完美地把高、中、低音贯通,从而起到大大增强声音穿透力、持久力和表现力的作用。"咽音"不仅对美声唱法有特效,同时也可为民族唱法所用,把"咽音"练唱法融入歌唱教学,将对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中国声乐学派的建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声乐学习是倍受儿童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当前,在儿童声乐教育中仍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和追求功利的行为。通过探讨相关儿童声乐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声乐学习观念,实施多样化教学手段实现声乐有效教学,这是促进儿童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进。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我国创意城市快速发展,增强创意城市的竞争力,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创意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创意城市发展中存在着经济基础薄弱、创意文化薄弱、创意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根据我国目前创意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借鉴国内外创意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创意产业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资本的战略储备、国家宏观调控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我国创意城市发展的战略措施,并指出创意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地方政府应关注"创意城市"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家具设计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借助传统进行创新、从大自然获取创意、灵感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其潜在素质,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歌唱的呼吸、共鸣、打开喉咙是声乐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文章结合作者的声乐教学经验阐述了这三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歌唱的深呼吸,打开共鸣腔体,获得正确的歌唱位置,从而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创设研究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主动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和学习能力;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协作学习”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7.
论声乐跨界演唱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跨界演唱为近年来迅速风行的音乐艺术现象,但与跨界演唱关联的声乐跨界演唱训练,却早已在声乐教育教学领域内默默运转。虽然在声乐界跨界演唱训练远不如跨界演唱那么风风火火,然而其所取得的成绩却不容我们忽视。有鉴于声乐跨界演唱训练现象还会长期地普遍存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隐藏其背后的教育教学规律加以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泰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对两国的企业管理模式研究也不断涌出。本文试图从文化这个角度来透视,分析泰国华人企业中所反映出的中华文化特征,从而达到互相借鉴、加快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创意集群是创意产业在特定地理空间的集聚,其特点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聚集、链接、全球地方性和社区。从形成的历史契机看,创意集群可分为国际大都市中形成的、城市老工业区复兴形成的以及政府部主动兴办的三大类。我国的城市应充分认识创意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借鉴国外创意集群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声乐跨界演唱为近年来迅速风行的音乐艺术现象,但与跨界演唱关联的声乐跨界演唱训练,却早已在声乐教育教学领域内默默运转。虽然在声乐界跨界演唱训练远不如跨界演唱那么风风火火,然而其所取得的成绩却不容我们忽视。有鉴于声乐跨界演唱训练现象还会长期地普遍存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隐藏其背后的教育教学规律加以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