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19世纪的经济发展以自由放任主义为理念,传统契约理论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当时的契约理论主张完全的意思自治,契约即合意。到了20世纪,随着国家对社会福利的日益重视和契约公正理念的提出,契约完全自由受到了限制。在反垄断法领域,垄断协议这种特殊的契约被纳入了法律规制的范畴。这一趋势不同于传统契约理论的是:对垄断协议的规制是基于法定义务的预设而非遵从当事人的约定义务;除关注传统契约构成要件外,更注重"效果要件"。  相似文献   

2.
新产业规则和运行机制使传统契约理论在契约关系、契约目标、契约内容、契约执行等方面暴露了其解释力真空,模块化组织则存在内生的契约主体变动性、契约内容挑战性、契约目标不一致性等契约困境.由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以提高模块化组织契约有效性: 设计主导权追逐下的利益整合、能力要素协同下的外部协调、信息不对称下的自我规制以及价值创新视角下的动态学习.基本的自执行契约能够解决利益整合与自我规制,而对契约的调整则能够实现动态学习.自执行契约及其动态修正模型显示: 契约履行的帕累托最优点是主导模块获取全部交易剩余,而成员模块获取零剩余.契约的最终履行效果有赖于一方面从内部强化契约管理,另一方面从外部引入行业协调.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以关系资本、客户资本、声誉资本等为代表的隐性财务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度越来越大.针对现有文献对隐性财务契约的研究空白,本文在系统归纳、梳理国内外文献基础上,探究了隐性财务契约的基本思想、研究模型、构成要素、驱动系统等,并分别从隐性债务契约、隐性股权契约、隐性福利薪酬契约三个视角对隐性财务契约和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研究表明:隐性债务契约可能与企业价值正相关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也可能与企业价值负相关无助于提升企业价值;隐性股权契约是一种基于财务控制权配置的激励约束机制,这种激励约束机制使得隐性股权契约与企业价值创造正相关;隐性消费方式在影响隐性福利报酬契约履行度的同时进一步影响到企业价值的创造.上述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隐性财务契约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罗马法契约制度不仅孕育了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的契约法传统,而且成为现代契约法的基础。解读罗马法契约制度史不应站在现代契约法的思想体系上,而应当在历史语境之中进行重述。罗马契约法的结构主要是一种形式、一个原则和数种(法定)契约,契约形式主义和契约类型法定为其契约观念的核心要素,合意并非所有契约的一般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5.
契约正义与契约自由及其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契约正义、契约自由、契约自由的限制三者之间关系的论述 ,论证了契约正义是契约自由的核心 ,人们崇尚契约自由是为了契约正义 ,人们限制契约自由 ,也是为了实现真正的契约正义。结合我国立法关于契约自由及其限制的规定 ,本文得出结论 :我国新合同法将契约自由确定为法律原则并大力倡导 ,其根本原因也是为了确保契约正义在我国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6.
从纯粹的自由理念的契约自由原则到契约死亡、契约正义理论的出现,给我们展现了两个极端的契约理论,有学者认为这是契约理论发展的必然。本文通过对这两个极端理论的研究发现,契约自由原则之限制是正确理解这种契约理论发展的核心问题,并认为契约自由原则仍然是现代契约法的核心原则,契约自由之限制是契约自由原则的合理边界。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的民法理论对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多有歧见,这事实上表现为民事立法中对法律行为一般构成要件的不同认识。在对意思表示之发生、发展过程作实证分析后可知:目的意思、效果意思和表示行为三者对于意思表示均不可或缺,系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而表示意思或可为效果意思所吸收,或可为表示行为所吸收,因而不是构成意思表示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新古典财务理论不同,产权理论将企业融资契约的缔结过程视为企业控制权配置或争夺过程。债务契约是核心的融资契约,其使用的程度和范围决定了企业融资契约的结构,同时也反映了企业所有权结构或者企业治理结构的一般特征。基于企业财务冲突与控制权配置的角度,本文对债务契约与控制权配置关系的理论研究所经历三个阶段(早期的静态控制权理论模型阶段、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模型阶段、不完备契约理论模型阶段)进行了理论梳理与述评,并对GHM理论的债务契约与控制权的配置目标与机理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重新认识会计的契约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会计本质的探讨是会计学科的永久课题。近年来,一种新的会计契约本质论正在悄然兴起。会计的契约本质理论建立在现代主流的企业契约理论的认识基础之上。作为企业契约推行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会计契约一方面通过其计量功能将企业契约的各参与主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企业的经营活动置于有序运作的控制之下;另一方面会计契约最终体现在其所生成的会计信息中,是市场上的要素所有者就会计信息的产权进行博弈的结果。作为一个市场性契约,它揭示了各要素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和他们将来可能采取的行动。将会计的本质定位于市场性契约,可以较好地解释会计活动中的很多现象与会计理论中的许多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0.
会计准则的效率不仅体现在其内容方面,更重要的是其执行的过程。从会计准则执行因素的理论阐述入手,依据社会契约的视角,分析了会计执行的理论起源于生物演化理论,执行效果则取决于冲突理论。通过契约形式设置会计准则执行因素模型,将社会契约控制程度、经济契约完善程度和非制度安排契约因素纳入会计准则执行效果中,通过分析各种不同契约形式的影响来研究会计准则执行中各种因素的关系,有利于制定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法律制度和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国特有的社会、经济因素对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影响,认为:社会契约的不完善性、不公平性和经济契约的连续性缺乏、监督性和合理性不足是导致会计准则不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四次民法典起草的最后阶段应该采用实用主义思路.取消“债”的概念在立法和实务上均不具有可能性,未来民法典必须规定债法一般性规则.应该采取小而简的“债法总则”内容主体模式,规定债的四种主要发生原因和民事责任竞合规则;以连带责任取代连带债务,并规定统一的分摊请求权与追偿请求权;集中列举非损害赔偿责任方式;不规定债的优先性规则.实质意义上的“债法总则”不一定需要通过形式意义上的“债法总则”来实现立法.“三分债编”模式不具有立法可能性.应该注重立法程序对民法典起草的影响,建议将《民法通则》第五章与第六章未被现行法取代部分合并为“债与责任”章,并以此作为未来法典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环境法“义务重心论”是从“法的技术”层面提出的观点,是有别于“法的价值”层面而言的“义务本位论”,既非漠视主体的权利,也非“义务本位论”的回归,而是对环境权利“最给力”的捍卫与落实,其实践意义在于增进法律实效.环境法“义务重心”的客观依据正是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人类需要的基础性以及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中国环境法亟需实现从“亡羊补牢式”“倒逼”到“未雨绸缪式 ”“预见”的“义务重心”立法理念匹配以及在合理配置各主体环境义务、扩充环境积极义务的内容、增加环境义务的履行方式以及强化违反环境义务的法律后果等层面进行环境立法“义务重心”的路径拓展,以期通过“义务重心”的环境立法变革增进环境法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完整的债法编对于中国民法典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欲将现有债法规范整合成债法一编,关键在于寻找到侵权法与合同法的共同点,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二者。债是财产关系与非财产关系的集合,侵权产生的是债而非责任,这是中国侵权法回归债法的根本道理。侵权法与合同法的整合应通过在债法总则中建立统一的损害赔偿规则来实现,从而完成中国债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预期违约救济制度起源于英美判例法,它更为明显地体现了合同法所追求的诚实信用、公平、效益等原则。预期违约制度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合同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国新的《合同法》对大陆法系传统概念加以扬弃,吸收英美法系中的合理因素,引入预期违约制度,将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引发了社会各界激烈的争论。从应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避行为中发现,我国《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存在价值取向脱离转型期的国情,法律规范设计不尽科学和法律制度不尽完善等不足,致使其难以有效规制和应对其规避行为。为克服这一缺陷,减少规避行为发生,我国《劳动合同法》应适度放松解雇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限制,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律规范体系和健全规避行为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论物权契约     
物权契约是德国法的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德意志法的产物,无因性是物权契约的理论基础。物权契约理论一直为一些德国学者和法官批判,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物权契约理论相对化的发展趋势。物权契约是德国法所特有的,并没有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法律实践所采纳,我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确立了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方向,对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它仍存在一些不尽完善之处,体现在单保护原则的不合理,规范用人单位裁员及劳动派遣行为的条文和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权利救济的条文不完备等。笔者从以上方面入手,对完善《劳动合同法》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它能更好地保障我国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合同解除是否影响风险转移是国际贸易法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学界争议很多。用历史解释、文义解释以及体系解释等方法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相关条款的研究表明,合同解除影响风险转移。对德国新债法、英国法以及美国法的比较研究,也得出合同解除影响风险转移的结论。因此,合同解除影响风险转移是一项比较确定的规则。  相似文献   

19.
权利体系视角下纳税人权利保障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税务总局前不久发布的《纳税人权利与义务公告》,昭示着我国开始加大保障纳税人权利的力度。纳税人权利的保障应着重从制度构建入手。本文从纳税人权利体系的视角,将保障制度构建分为税收征管过程、税收立法过程与宪法基本权等三个层面,对现行制度的缺陷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国情实际,对制度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包容犯是法定的一罪和加重的犯罪构成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罪数形态,在我国新刑法中存在多处包容犯立法例,其和结合犯、吸收犯、牵连犯等一罪的形态存在差异,对包容犯应依法按照包容罪名的加重构成论处。包容犯立法例存在一定事实和逻辑上的依据,体现了立法者对公正和效率的追求,但包容犯立法例也存在不少弊端。刑法学界应在对包容犯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比较论证的基础上来探讨这种立法例的存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