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令人困惑的现象。罩着灵光圣圈的文学殿堂,突然跑出个文学的商品属性,并非是每个人的心理都能承受得了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人类文明史还没有这个前例。在德国的古典美学家康德、席勒和黑格尔看来,心灵美学和审美经验是拒绝商品化的,艺术和美是一个纯粹的、没有任何商品形式的领域。康德很清晰地将人类的活动分为三个类型:实际的、认识论的和美学的;对康德以及其后很多的美学家来说,美和艺术的最大长处  相似文献   

2.
贝纳德·鲍桑葵(1848—1923)是当代英国著名美学家,著有《美学三讲》和《美学史》等美学专著。鲍桑葵是新黑格尔学派的美学家,他的美学见解和美学史观深受黑格尔美学的影响,充满着深刻的历史意识,给人以恢宏深厚的历史感。一、美学史是审美意识的历史而对浩瀚繁杂的美学史,鲍桑葵首先面临的是对于研究方法和原则的确定,而它们的确定又往往决定着美学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黑格尔在研究艺术时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他不是孤立地研究艺术,而总是联系社会现象来研究艺术;第二,他不是静止地研究艺术,而总是把艺术同一定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鲍桑葵的《美学史》显然受到黑格尔这方面的影响。在《美学史》中,鲍桑葵批评了美学界脱离历史研究美学的倾向。在他看来,作为一门科  相似文献   

3.
一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美学也不例外. 但是,自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便一直存在着争论.从历史上看,鲍姆加敦把美学界定为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黑格尔则把美学的研究局限于艺术范围,主张以艺术美为研究对象,因此,他把美学界定为“艺术哲学”或“美的艺术哲学.”这种争论相沿至今. 仅以苏联和我国为例. 1940年以前,苏联美学家大都认为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是研究美感、审美趣味、人的  相似文献   

4.
康德说,他比柏拉图更理解柏拉图。伽达默尔说,康德理解的是另外一个拍拉图,即是康德自身意义上的。那个正确,是康德,还是伽达默尔?我们对此可以不论,问题在于,我们理解黑格尔也面临同样困难。加上当代三大哲学思潮都把各自的哲学看作是对黑格尔哲学的反叛,这就使我们的讨论更为复杂。我想,把黑格尔哲学放在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系列中予以展开并寻求其起点,是有其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西方古典美学中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古希腊到近代德国的美学家们都曾加以思考,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作为德国古典美学代表人物之一的谢林,对艺术与自然的看法与他对艺术本质的理解是一致的。他反驳了两种流行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独特理念。谢林的看法,与康德和黑格尔有所不同。谢林的论述,对我们今天认识艺术与自然、人与自然之关系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侧重于审美活动的心理分析,是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美学理论的基本特征.然而,由于人们对艺术创作心理功能理论在康德美学和艺术理论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康德的这一理论一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本文拟就在康德美学和艺术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康德艺术创作心理功能理论作一尝试性的分析.康德的艺术创作心理功能理论主要包含在《判断力批判》的“审美判断力的分析”部分中.在论述了艺术的特质、天才的特征和审美观念的创造形成之后,康德明确指出:“美的艺术需要想象力、悟性、精神和鉴赏力。【u也就是说,在康德看来,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7.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西方古典美学中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古希腊到近代德国的美学家们都曾加以思考,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作为德国古典美学代表人物之一的谢林,对艺术与自然的看法与他对艺术本质的理解是一致的。他反驳了两种流行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独特理念。谢林的看法,与康德和黑格尔有所不同。谢林的论述,对我们今天认识艺术与自然、人与自然之关系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千四百多年前,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美学家刘彦和,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神思说”,把它看作“驭文之首术,课篇之大端”《文心雕龙:神思》(下文凡未注明引文出处者,均见《神思》),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趣的是,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在《美学》中,也把艺术想象当作“最杰出的艺术本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两位大美学家在很不一样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中,对同一个问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美学史上,黑格尔的美学不仅在他那个时代达到了最高峰,而且迄今为止西方资产阶级美学家还没有一个能够攀上这个高峰。卢卡契曾说过:“黑格尔的美学是资产阶级哲学所能达到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在艺术哲学上的全面的、科学的、理论的和历史的综合”。鉴于黑格尔美学的特殊地位,建国以来国内学术界对黑格尔美学思想的研究十分重视,取得了重大的成果。遗憾的是,学术界对作为黑格尔美学思想重要内容之一的美学理想尚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有些文章即使谈到这一问题,也只是一笔带过,而不是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从总体上去加以把握。因此讨论黑格尔的美学理想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及其在美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自然观从康德、谢林到黑格尔 ,完成了由外而内的过程 ,精神的主体性终于克服了自然的生疏感 ,把自然统摄于理念之中 ,成为理念自身的外化 ,也是理念运动必然扬弃的中间阶段。相应地 ,自然美的发生条件也逐渐更强调主体的因素。人的自由取代了自然真实成为衡量艺术价值的标准 ,从而导致了“模仿说”地位的动摇。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论断和对主体性的关注体现出德国古典美学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1.
康德是西方最大的形式主义美学代表。他在《判断力批判》里说:“美本来涉及形式”,与内容无关。又说:现实中有完全不涉及到内容如何而只是纯粹形式的美,这种美称为“自由美”,是纯粹真正的美。他把审美和功利截然分开,他说:如果“……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康德认为自然界里的花、许多鸟类(鹦鹉、蜂鸟、极乐鸟)、许多海产贝类、框缘或壁纸上的几何图案(有人译为“簇叶饰”)等之所以美,完全在于形式,与内容无关,以自身形式给人以愉快,所以属于“自由美”。康德的这种美学思想,成为资产阶级美学家宣扬“为艺术而艺术”和反对艺术具有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美学史上,德国美学家康德具有独特的地位。他不仅总结了朗吉努斯和伯克的崇高美的思想,而且深入思考了崇高与理性理念的根本联系。在当代美学研究中,崇高好像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齐泽克依然对崇高特别是康德、黑格尔的崇高理论情有独钟,同时也在拉康的视域下对其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和批判。  相似文献   

13.
生物美学的产生自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姆嘉通主张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以来,中经康德、谢林、黑格尔。由于他们都忽视物质实践的伟大作用,一直把人们周围物质世界中的审美活动排斥在美学大门之外,把美学的研究范围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研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创造规律,这种现象延伸了150年之久。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革命正以出乎人类自已预料的速度向微观和宏观领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和实践,引起人类基本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直接地冲击人们对美学的认识和实践,一些未知或未被掌握的进步成了人们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常常把审美的和艺术实践的经验,或者提升到唯理主义哲学的高度来加以总结,或者提升到唯物主义哲学的高度来加以总结,形成了唯理论与唯物论两种对立的美论观。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康德、席勒、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家,企图调和唯理论与唯物论之间的矛盾,另辟蹊径探讨美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美学家的美论思想进行革命改造,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上建立了科学的美论观,使美学研究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成为我们探究美的本质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康德美学的意义在于以一套"隹现象学方法”,实现了对传统美学的颠覆.而这一颠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康德美学从三个层面反叛了传统美学的认识论倾向.这就是既反叛了传统美学把美与真相等同的美学立场,又反叛了传统美学把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相等同的美学立场,进而反叛了传统美学把美学与科学相等同的美学立场.从现象学的角度对康德美学作出的这一最新解读,把近代的康德美学置于了一个广阔的现代文化背景,从而凸现了康德美学的现代意义,突破了康德美学研究的现有格局和传统理解,为我们与康德美学开展新的学术对话提供了希望和入口.  相似文献   

16.
德国近代哲学家和美学家,没有不受康德的影响的,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还是因为他的学说富有独创性和启发性,这主要表现在他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调和上。他的哲学和美学中,充满着矛盾,唯物论和辩证法,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都可以在他的学说中得到启示。歌德和席勒、费尔巴哈和黑格尔都这样做了,就连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没有低估  相似文献   

17.
天才理论是18世纪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热门话题,在现代和后现代思潮中,天才理论又得到关注和探讨。康德与黑格尔天才理论的相通之处在于:二者都认为天才是天生的禀赋,注重想象力在天才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天才的独创性,强调天才离不开后天的训练。而二者的不同表现为:康德的天才理论突出了主体性,黑格尔则强调天才的客观性;康德的天才理论处处显示出二律背反,而黑格尔的天才理论则显示出辩证统一,黑格尔在康德的基础上更加丰富了康德的天才理论。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的《美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内容极其丰富。他的东方美学思想是他整个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他在三大艺术类型的划分中,又把东方艺术放在首位,作为整个象征型艺术阶段的代表,因而他的东方美学思想又明显地具有相对独立性。在黑格尔的心目中,东方是人类精神初步觉醒的地方,也是人类艺术创造和审美意识的策源地。他不仅从整体上对东方艺术的审美特征提出了自己明确的见解,同时对东方不同民族的艺术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9.
共鸣作为审美活动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为许多美学家所关注。西方最早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曾以人的内在和谐,与宇宙外在和谐的同声相应来解释共鸣的本质,后来休谟又以人的心理结构普遍存在的“同情说”来阐明人与人、人与对象之间的共鸣现象;康德则以人的“共通感”作为共鸣的基础;黑格尔从艺术“本身真实的情致”问题探讨了共鸣的动因。他们各自都从不同的角度潜心研究了共鸣现象,其理论成果奠定了后人探索这一现象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70年代黑格尔《美学》在中国翻译出版,黑格尔美学的中国阐释模式随之建立,与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孕育和诞生大致同步,并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理论体系等方面给后者以深刻影响。国内学界既有的阐释模式主要是把黑格尔理解为西方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较多地关注黑格尔的思辨方法、美的艺术哲学、艺术发展史等方面的内容。黑格尔对比较美学的早期探索、对现当代先锋艺术的准确预见、对摹仿说和教训说的否定、对移情说的启迪等作为西方现当代美学重要先驱者的方面,我们较为忽略。对黑格尔的自然人化论等观点我们也存在误解。如果说对黑格尔美学业已定型化的理解,曾经是20世纪中后期催生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孕育和诞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催化剂,那么推动新世纪黑格尔美学阐释模式的转型,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重构同样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