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日据至光复初期台湾的主要博物馆有4个,其中首推台湾总督博物馆,次为台中教育博物馆,台南教育博物馆,嘉义通俗博物馆。台湾总督博物馆,是台湾最早的博物馆,历史可追溯到1899年;1945年台湾光复,改称为台湾省博物馆。此外,当时台湾的部分院校和科研机构,亦设置有博物馆、植物园及小型的陈列馆或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后,日本在台湾强行推行“皇民化运动”,在文化、思想上对台民的“改造”达到顶峰。这一运动虽然在台湾爱国民众不屈不挠的斗争下,随着台湾光复而告失败,但其毒害和遗患不容忽视。在反独促统之路上,残存台湾社会的“皇民化心态”和“皇民情结”,是必须正视并先行破除的魔障之一。  相似文献   

3.
台湾光复以后实行的地方自治是以闽南籍为主的台湾民众长期努力的结果。明郑时期,闽南籍民众随明郑政权收复、开发台湾,形成自治的地方政府。台湾归清以后,闽南籍民众在朱一贵、林爽文等领导下发动反清起义,试图建立汉族在台湾的自治政权。日据时期,闽南籍台湾精英带领台湾民众争取民族自治权利,这些都对台湾光复以后国民党政权实行台湾地方自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台湾光复初期,祖国大陆左翼知识分子渡台,与台湾本土左翼人士共同参加台湾文化重建。在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指导下进行的台湾文化重建,作为战后重建台湾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去日本化",并"再中国化",将台湾建设为"三民主义模范省"。当时台湾几乎人手一册《三民主义》,自上而下努力要建设"三民主义的台湾"。与官方所主张的"三民主义"有所不同,左翼人士对"三民主义"有自己的文化解读、诠释与传播。本文主要分析光复初期台湾社会左翼人士如何解读"三民主义",他们如何以"三民主义"为武器去启蒙、凝聚台湾民众,承上启下延续台湾文化传统,丰富台湾文化生态,并以此强化、密切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讨学人在台湾光复初期教育重建中的奠基性作用,分析他们在教育界开展的以"启蒙"为导向的文化建设,以及他们在去除日本殖民教育影响基础上大力推广国语等活动,可以看到学人们在台湾教育事业推进过程中发挥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台湾原住民运动的兴起,与深耕于原住民地区的宗教势力关系密切,而肇始于民国时期的宗教管理思想和宗教管理制度,则形塑了台湾光复以来的政教关系。由于政与教所欲争夺的都是人,而对人心的争夺,其实就是应该、如何以及怎样进行"社会关怀"的问题。以台湾的族际政治过程观察,基督教与原住民的政治互动关系始终围绕着这种"社会关怀"展开,隐藏在背后的则是台湾基督教的世俗化与政治化的权衡。  相似文献   

7.
<正> 1895年清政府战败将台湾割让日本后,台湾人民始终不渝地为摆脱日本统治、返归祖国而坚持斗争,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光复始告结束。有的学者曾将日本统治台湾分为三个时期,即1895——1918年为暴力镇压时期;1918——1937年为怀柔时期;1937——1945年为“皇民化”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中,台湾人民的反日斗争,也各有不同的特点。本文拟就七七事变后台湾同胞抗日斗争的特点作一探讨,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8.
台湾邮政始于清末。 194 5年台湾光复后 ,国民政府派员接管台湾邮电事业 ,并成立了交通部台湾邮电管理局。该局对原台湾邮政机构进行了改组 ,废除了日治时期压制和歧视台胞的人事政策 ,对人事进行了调整 ,同时又从大陆抽调了大批邮电专业人员帮助台湾恢复邮政业务。经过两年的努力 ,台湾邮政业务得以恢复并粗具规模 ,邮运线路亦得以拓展  相似文献   

9.
从抗日战争到台湾光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王关兴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宝岛台湾光复50周年的喜庆时日。台湾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同仇敌汽,浴血抗战八年的成果,是台湾同胞坚持半个世纪反日斗争的辉煌业绩,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共御日寇,挽...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台湾青年进入黄埔军校,传承中华民族的血脉,追随孙中山革命思想,深知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他们参加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成为两次国共合作重要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在台湾光复和祖国统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国共两党和黄埔军校重视台湾黄埔生的抗日爱国运动,给予有效帮挈。中共的政治理念对部分台湾黄埔生的政治道路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台湾保钓运动作为20世纪70年代世界华人保钓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大的历史背景。同时,整个运动过程也是波澜壮阔的,尤其是保钓后台湾大学的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将关注点投向社会,保钓运动对钓鱼岛问题本身、台湾的乡土文学论战,甚至参与者个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期间,江苏省教育会这一半官方的教育社团自始至终穿插其中。运动发生时,教育会积极运动学生、参与学生运动,对学生报以同情态度,通过支持学生合理抗议政府的方式,企图避免学生卷入政治漩涡中。运动后期,学生参与政治之事越来越多,诸多政党也把学生群体作为其势力发展的重要对象,这显然与教育会固守的教育独立思想和实现“江苏自治”的政治主张相违背,于是教育会一方面与政党争夺学生资源,另一方面又对学生运动实行控制和压制,力求在这种夹缝中求得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高校31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交往焦虑量表》(IAS)为研究工具,运用SPSS统计软件,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交焦虑,并且社交焦虑的程度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为严重;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以及学生自己感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有影响。但是,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和学生的来源则对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创业合作交流日益频繁,而不同区域亚文化背景下的潜在创业者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意愿及两者之间的影响究竟有何差异仍不得而知.基于海峡两岸四所高校774份有效样本的实证研究回答了这一问题.首先构建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6维度量表结构,然后对两岸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愿开展比较研究,最后进一步考察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及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并无显著差异,维度层面除中国大陆大学生的创业机会识别效能显著高于台湾地区外,其余维度没有差异;台湾地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显著高于大陆地区;两岸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均能显著正向预测创业意愿,主要影响没有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历来都高度重视青年,将青年与时代和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党历来都把青年作为未来发展的希望,对青年倾注了无限的关爱,寄予了殷切的期望。胡锦涛同志关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维,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丰富与发展,是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也是当前我们加强改进创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复兴,既是每个青年事业成功的起点,更是每个青年事业成功的归宿,当代大学生需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谱写更加壮丽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16.
青年学生的思想自然未成型,很容易出现转变且其思想内容复杂。以五四时期社会主义论战为场域,对参加论战的北京大学学生费觉天的思想进行研究,可知他曾经是社会改良主义者中之一员,但其后来又公开与之论争,明确地反对社会改良主义者的主张,他的不少观点形似马克思主义,而且深受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但他却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并对唯物史观进行了系统地批判。通过对费觉天思想的研究,能够对当时青年学生的思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重新审视五四社会主义论战中的某些定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上半叶,作为日本殖民经济体系组成部分,台湾煤矿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日据初期,台湾岛内的抗日运动及日本殖民政策失当使得台湾煤矿业发展缓慢;一战前后,台湾煤矿业出现了明显的现代化特征,出口市场的扩张成为煤矿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日系资本则通过产业整合,重新掌控了岛内煤矿业发展的经营管理权。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因应迅速膨胀的军需工业体系的需求,台湾煤矿业强制扩大规模并被纳入统制经济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意识特点直接影响其行为方式及群体作用发挥的积极效果,并深刻影响高校育人质量和教育培养任务.为此,笔者运用自编问卷分别对高校学生进行了两次大型调查,将社会转型期不同年代大学生干部的角色意识着重从追求动机、合格标准、产生方式、角色扮演、价值取向几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十几年来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意识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学生干部角色意识的新特点,提出了“加强学生干部分类指导”等等培养大学生干部角色意识的四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辅导员角色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学校辅导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辅导员制度走过了一条渐进式发展道路。保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需要,是辅导员角色发展的基础;高等教育系统质和个体质统一的需要,是辅导员角色与队伍发展的内在诉求;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辅导员角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些都是影响高等学校辅导员角色发展的因素。针对辅导员角色发展体现出的多元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趋势,重新定位新时期高等学校辅导员角色,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学生事务的管理者与服务者、大学生社会化转变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