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作家凯瑟琳·斯多克特的第一部小说《相助》深刻揭示了美国南部地区在白人霸权地位下举步维艰的黑佣的生存状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密西西比地区的种族问题。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对小说《相助》进行文本分析,借助词汇分类、转换、语气系统等分析工具,考察小说中白人和黑人使用的不同词汇、被动句的使用、黑人女佣与女主人对话的语气差异,揭示黑人被动的社会地位和失语状态,以及黑人与白人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研究发现,凯瑟琳·斯多克特通过运用不同的语言策略巧妙地刻画了黑人的失语状态。  相似文献   

2.
美国黑人饱受灾难,长期生活在白人的阴影里;赖特的<土生子>里的别格,通过别无选择的暴力行为让白人社会意识到了他的存在;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表现了黑人民族自我再现的抗争,吹响了黑人争取民权运动的号角.  相似文献   

3.
奈拉·拉森的《逾越种族线》塑造了两个迥异的女性黑白混血儿形象,打破了以往非裔黑人作品中的仅仅钟情于纯粹黑人的刻板印象。艾琳是"黑人白心",她游离于种族的真实身份和白人价值观念之间;克莱尔骨子里流着黑人的血液,却戴着白人的面具;布莱恩完全依从于妻子艾琳施加的影响;而杰克是主流社会的白人中心主义观的服从者。社会心理学关注人们的所言所为,认为人们离不开社会的影响与造就,但是真实主体的他们也传达了自己独有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理查德.赖特的抗议小说《土生子》在20世纪30、40年代备受美国读者的青睐,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小说塑造了一个不同于美国传统黑人形象的“新黑人”———小说主人公别格.托马斯。他试图通过暴力来赢得白人对他的关注和本民族人民对他的敬畏。本文将试图从心理、社会和哲学三个不同层面对别格的异化现象进行剖析,从而发掘他个人独特行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土生子》中视觉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作家理查·赖特的抗议小说《土生子》为黑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土生子》中虽没有残酷迫害黑人的白人种族主义分子形象,但是小说中的白人诸如道尔顿一家以及共产党代表简、麦克斯等对于黑人的真实情况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盲目性。另外,在谴责白人有眼如盲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包括主人公别格及其家人等在内的黑人在对待白人的压迫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正是两种种族之间的盲目关系与态度导致了小说浓重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6.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往往被简单地划分为“天使”或“恶魔”。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183;沃克却突破这一常规。在《日常家用》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多重性格的黑人母亲。这位黑人母亲在面对白人的种族压迫和男权文化的统治时,表现出自立自强,宁静平和,怡然知足的态度品行,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7.
“生活的第一课”选自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玛亚&#183;安吉罗的自传体小说《我知道囚禁的鸟为何要歌唱》。主人公弗劳尔斯太太是黑人女性的杰出代表,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她的生动的一课为“我”的人生打开了新的视角,对“我”的一生起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肖春飞  万一 《今日南国》2009,(10):48-49
正当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旅游文化消费时,以《印象&#183;刘三姐》《印象&#183;丽江》为代表的“印象”系列文化演出却场场火爆。在广西桂林、云南丽江,无论当地政府、演出公司还是游客观众,都表示:“在这里看不出金融危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托妮&#183;莫瑞森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随着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时期,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也逐渐被更多人关注。在文学领域,许多作家就运用后现代主义的“反本质中心”观念,质疑传统的话语权力关系,树立新的话语权威。托妮&#183;莫瑞森也灵活的借用了这一观念,为黑人——这个被边缘化的人群争取了更大的叙述空间,同时,在这种创作观念的指导下,她重新组合叙事形态,运用自由视角、破碎拼贴等多种创作技巧,构造了一个崭新的黑人艺术世界,她的种种尝试,都推动了黑人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托妮·莫里森是二十世纪后半叶重要的美国黑人女作家。一方面 ,她丰硕的创作成果再一次证实了在美国文学史上“黑人的存在不可忽视” ;另一方面 ,她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黑人妇女形象 ,并从黑人妇女的经历和视角 ,展现了在白人主流文化统治下黑人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感受  相似文献   

11.
划界与跨界:空间批评视阈下的《郊区佛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夫&#183;库雷西在当代英国文坛享有盛誉,空间问题一直在他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空间批评的视角来解读他的代表作《郊区佛爷》,会发现三种不同的空间,即划界的郊区、跨界的伦敦和“无界”的纽约。郊区的种族、阶级界线分明,充满着白人权力的偏执与蛮横;伦敦作为“另类空间”有着明显的后现代特征,在这里各种各样的界线被打破;而纽约则是新兴资本主义强国的象征,是个充满幻象的“异托邦”。对这三个空间的描绘不仅体现出库雷西对于空间问题的关注,也充分说明了空间的政治性与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运用拉康有关死亡本能的理论探讨小说&lt;土生子&gt;中主人公别格的死亡本能和他作为悲剧英雄的命运.别格的攻击性既是其与白人想象认同的结果,也是死亡本能,即破坏意志的显现.别格死亡本能的特征表现为:重复自动性、自我毁灭性、创造性、快感目标以及无法控制性.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杜甫的梦是天下的贫苦人都能住进高楼大厦,马丁&#183;路德&#183;金的梦是所有的白人和黑人亲如兄弟姐妹。孩子的梦是生活轻松快乐,老人的梦是儿孙健康平安。刘翔的梦是在绿茵场快步如飞,股民的梦是经济牛气冲天……有些虽是南柯一梦,但更多的却是美梦成真。  相似文献   

14.
张凯 《今日南国》2006,(16):13-13
由美国威达投资管理公司与广西凤凰绿都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的大型文化产业项目“蓝夜&#183;西雅图”预计年内将试业迎宾。“蓝夜&#183;西雅图”是一个集民族歌舞经典、民族文化体验、民族风情餐饮及民族艺术培训于一体的标志性的大型民族文化娱乐中心。“蓝夜&#183;西雅图”将建成首府民族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是广西乃至中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旗舰。据了解,美国威达投资管理公司进军广西民族文化产业,是“2006北京&#183;广西文化舟”项目带来的丰硕成果,为建设文化广西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诗经&#183;邶风&#183;燕燕》诗本事的解释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或主女性之间的越礼相送,或称兄妹之间的手足情深之别,或解作分手情人做从此各自陌路的无奈诀别;现当代学者甚至从最新文献考定本诗出现了错筒,至此该诗题旨的阐释也莫衷一是。由此也足以证明,该诗堪称“万古送别诗之祖”之不朽经典。  相似文献   

16.
“9&#183;11”事件的根源在于现代性本身,其实质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两种极端文化价值普遍主义之间的严重对抗,面对全球化趋势和世界的多元文化共处这个事实,走出“9&#183;11”事件所反映的人类面临的困境,全球联邦的构想有着特别的价值。当务之急是,加强各民族国家,各文明,宗教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对话,努力推进现代文化及其制度的创新,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正和全球公正。  相似文献   

17.
美国非裔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着眼于美国种族历史与社会现状,主张文学利用历史创造现在。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角度分析其戏剧《查理先生的布鲁斯》,研究其文学中的历史与文本的互动关系,探讨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有利于梳理鲍德温的历史观。鲍德温一方面通过设计独特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将美国种族历史文本化,再现暴虐的种族仇恨历史,揭示种族主义历史和白人的无知是种族仇恨的根源;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别具一格的剧本名称和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利用文本创造历史,强调种族仇恨的受害者并非只是黑人本身,而是所有的美国人,呼吁黑人与白人像兄弟那样团结起来以摆脱种族仇恨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艺术运动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社会参与”作为其美学基本要旨的文学运动,它以激进理想和政治热情狂飙般地冲破了美国民权运动时期黑人“抗议和请援文学”的传统,成为“黑人权力”运动的美学之翼。索妮亚&#183;桑切斯正是在这一时期崛起于文坛,成为黑人艺术运动的中坚人物之一。这篇访谈探讨了对索妮亚的思想艺术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揭示了她在这场运动的不同阶段对宗教、人性、艺术等的思考,展现了她对黑人艺术运动独特的理解、贡献以及她对后来的黑人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叙事立场,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中国及华裔女性形象,记录了华人/裔女子在中国传统父权社会和美国白人主流社会里打破沉默、寻求自我的决心和勇气.书中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表现出女性在其主体意识发展不同阶段的各种反映,显示出处于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的华裔妇女构建新型的性别身份的艰难历程.汤亭亭以崭新的美国华人/裔女性形象完成了对白人所持的华裔美国人刻板印象的替代,解构了美国文学对华人/裔妇女的丑化和侮辱.透过汤亭亭笔下的华人/裔女性形象,读者可以看到华人/裔女性建立自我意识和寻求性别身份的蜕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著名黑人诗人,是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休斯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歌。通过分析休斯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及其寓意,旨在揭示诗人是如何通过这些自然意象来表达内心情感和诗歌主题的。休斯寓情于景,透过自然意象,表达了对黑人民族遭受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愤慨和同情,赞扬了黑人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从而激发黑人人民的自我认同感,激励黑人民族不畏艰险,努力追求民族平等和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