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湖七月半》是明末文学家张岱的著名作品,收在他的《陶庵梦忆》里。张岱的散文,继承了在明万历年间崛起的公安派、竟陵派之长,又独具风格,自成一家,格调清越,描写生动,造句新奇。祁豸佳在为张岱的《西湖梦寻》所写的序中说:“余友张陶庵,笔具化工,其所记游,有郦道元之博奥,有刘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丽,有王季重之诙谐,无所不有。”《陶庵梦忆》是张岱在明朝灭亡之后所写的笔记,写了他昔日生活中一些琐事的回忆,寄托了他追念乡土和故国的感情,流露了他对清朝统治的不满。  相似文献   

2.
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和《琅嬛文集》共同体现出了他文学创作的尚真写实特质。这一特质既有高度的认识价值,又不乏突出的审美价值,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亡后,张岱披发入山,专事著述,怀着对往日繁华既留恋又惆怅的心情,将独特的文化观念、审美取向与世态人情结合,“自出手眼”,作成《陶庵梦忆》等特色文章,彰显出一代散文家卓越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4.
论张岱及其《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岱是明清之际一位文化奇才,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具大节义、大学问、大手笔.随笔小品文集《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堪称绝妙散文,笔墨鲜活,识见奇卓,情致深厚,生动地再现了明季城市风俗图景,洋溢着新鲜活泼的人文气息,同时也寄托着故国之思黍离之悲.  相似文献   

5.
<正> 张岱在我国文学史上一向以其别具一格的小品散文受人注意。其实,张岱的文艺活动相当广泛,他还是一位颇有识见的戏曲鉴赏家。张岱一生酷爱戏曲,自称“好梨园,好鼓吹”,“夺利争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琅环文集·自为墓志铭》)这也许和他的家庭熏陶、友朋交游的影响有关。张岱家自其祖、父辈起,举喜好戏曲,曾先后雇佣过六个职业戏班常驻家中,习戏演戏;当时江南著名表演艺术家如朱楚生、彭天锡等都和他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张岱在戏曲界以精于鉴赏和要求严格著称,以致有的艺人谑称为张岱演出是“过剑门”(《陶庵梦忆·过剑门》)。可是,这并没有使有进取心的艺人裹足不前,相反,前来求教者仍络绎不绝。“嗣后曲中戏,必以余为导师,余不至,虽夜分不开台也。以余而长声价,以余长声价之人而后长余声价者多有之。”  相似文献   

6.
晚明时期的小品散文,一般描写山水园林,语言明丽洁净,刻琢精工,鲁迅说:“虽然比较的颓放,却并非全是吟风弄月,其中有不平,有讽刺,有攻击,有破坏。”在风格上,它们比之陈腐的载“道”的散文,颇多清新之感。《陶庵梦忆》则是小品高手张岱的代表作,集中表现了他的主体情感,体现了他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作为张岱散文艺术精神的"冰雪之气",具有哲学、人格、艺术三个层面的内涵,其核心内容是一段纯任自然自由活泼的生机.它是张岱在晚明哲学思潮、传统史官文化及明清之际艺术风气影响之下,结合自己的人生历程所体认出的精神实体.在"冰雪之气"的灌注之下,张岱散文形成了"一往深情"的情感底蕴,鲜活灵动的艺术情韵,善于运用精炼的白描和生涩简练的语言,从而表现出典型的"美文"特质,对现当代白话散文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5,(8)
民初"礼拜六派"阵营的期刊发表刊载了许多"忆语体"作品,它们皆是《影梅庵忆语》与《浮生六记》等一类文本的仿作,且以小说为主。而实际上,此类仿作自清末南社对《影梅庵忆语》的重印和模仿开始,又因《浮生六记》的发现和宣传讨论而波及一时的文学潮流和文学创作。盖自清末对文学地位、文本情感功能的重视,"言情"作品便成为一种趋势,"礼拜六派"通俗文学的流行实是清末民初推重真"情"的发展结果,而"忆语体"作品也经历了一个由南社的"笔记体"仿作到"礼拜六派"的小说体仿作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六)梦境引起人们的感情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后主国破作了囚徒,怀恋金陵昔日繁华,梦中仿佛回到了春风骀荡的故国,自然是心花怒放,这从车水马龙、上苑春风的梦境描写可知。而醒后却倍感凄凉,所以一落笔便是“多少恨”,是由醒而忆梦、怀悲而忆乐也。梦境有的是往日经历的复现,有的是经验的重组或幻化。  相似文献   

10.
张岱的小品文呈现出"以诗为文"的特点,诗歌对其小品文的渗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以《补孤山种梅序》为中心可看出其以诗为文表现为:以诗的形式为文,以诗的意象为文,以诗的抒情为文三个方面。其小品文具备"以诗为文"跟张岱的诗歌理论中将诗歌的高度概括化跟高度个性化的统一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以及其在高雅精美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学识修养气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平原 《文史哲》2003,(5):77-86
“都市诗人”张岱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大家。他的散文所表现出的“空灵之气”,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他的“自叙”文体 ,可谓是“自嘲”的艺术 ,“自嘲”中仍有对自我“真性情”的坚持与夸耀 ,并非如有的论者所说有“忏悔”之意。作为文明象征的都市生活及其艺术表现 ,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而张岱对于民俗文化和都市风情的理解与把握胜过史书与方志。张岱文章之妙 ,还在于有所寄托 ,他将“一肚皮不平之气”和“书史、山水、机械”等糅合在一起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张岱散文看似平淡 ,实则有绚烂作底 ;他擅长在散文中写人 ,注重细节 ,三言两语足以传世 ,这种笔墨功夫 ,源于《世说新语》,又得益于张岱“好说书 ,好梨园。”  相似文献   

12.
人言巨星落, 我说光益辉。 朗朗悬天际, 辉煌照四陲。 足迹遍环宇, 英灵天外飞。 因之梦寥廓, 世代长相忆。 胸怀何磊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是近一年多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中国梦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围绕当前学界关于中国梦的基本问题、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与"其他梦"的比较等进行述评,旨在推动学界对中国梦的历史渊源、现实基础、实质内涵、实践机制等问题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晚明作家对张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岱是明代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受晚明作家徐渭、袁宏道、钟惺、谭元春等人影响最大。从思想观念和生活追求上看,张岱也与晚明作家,特别是徐渭及公安派的袁宏道、袁中道等人多有相承相似之处。张岱的文家成就主要表现在小品文创作方面,他把这种文体推向了完美与纯熟的境界,这跟他继承晚明公安派、竟陵派作家小品文创作传统,学习他们的优长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忆昨未出游。空有卢山梦。东坡初入卢山诗云如今不是梦真固是卢山今者罢游归。梦里卢山送。卢山能招人。送我亦嘲弄。毋乃山中贤。使我尻输动。羡君如紫鸾。招我骑白凤。云飞九屏间。心落三泉缝。归来理瑤琴。松风忆梁栋。世乱需贤才。万牛豈辞重。由来致用难。英雄  相似文献   

16.
朱奇志 《江汉论坛》2004,4(5):87-90
龚自珍和鲁迅一生都与"梦"结下不解之缘.龚自珍的"梦"是忧患的宣泄,理想的升腾,往事的感怀,做的大凡是美梦、好梦、奇梦,体现出绚丽浪漫的色彩;鲁迅的"梦"则远远溢出"梦"之常态,成为内心黑暗影子的暗示和强化,做的大凡是苦梦、噩梦、毒梦,播撒出阴森愁惨的"鬼气".这种明显的差异,表现出两位先觉者各自不同的心理个性和时代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李清汉 《南方论刊》2013,(11):15-17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都有自己追求的梦想。"中国梦"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描绘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石化、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的茂名,也有着自己为之不懈奋斗的梦——"茂名梦"。本文阐述了"茂名梦"的丰富内涵及其对政务服务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加快政务服务建设促进"茂名梦"实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梦文化常与理想文化相关,西部梦定与中国梦相通。作家多有梦且善写梦,西部作家阿来的西部梦即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主要结合其"博文"(博客与微博之文),从阿来之梦与西部之梦的关联中探讨相关问题。进入网络时代,博文亦是文献,博文可通心灵,从作家"博文"可以便捷地接触到作家的心理世界,窥见其若隐若现的心梦或新梦。本文认为,阿来是一位"触网"水平很高、流露心迹较多、民本意识强烈的西部代表性作家,其博文也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文库,对人们了解文学文化以及蕴含的西部梦都多有助益。  相似文献   

19.
张磊 《江汉论坛》2012,(8):136-139
《忆向阳》是臧克家晚年创作的重要作品,因为记述了他在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的生活而倍受争议。本文将《忆向阳》视作一个标本,从乡土情结、感恩心态等方面论述作家创作组诗的心态。《忆向阳》并没有故意"美化"干校,它们确实是臧克家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是,缺乏反思的回忆,实际上只能暂时地排遣自己心灵的创痛。要想重塑生活的意义,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需要的是一种全面而深入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晚明城市文化与思想新潮,明清易代之际血与火的历练,浙东学派与家学渊源,造就了张岱这位节义之士、文学天才和渊博学者.他涉足诸多文艺和学术领域,其人、其思、其学、其文均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洋溢着活泼泼的创造能力.张岱文化品格的独特性和包括散文、诗词、戏曲在内的文学创作的独创性仍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