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千手观音林玲在2003年有自己的家了。“1994年开始恋爱,到现在11年了”。她的丈夫张晖“打字说”。林玲有一次与朋友们去滑冰馆,她现在的丈夫张晖偷偷地看着林在滑冰。他说林玲长得很漂亮,很可爱,很开朗了。他被林玲迷住了,然后每天就不停地发短信给林玲,与她聊天。林玲在北京排练的那一段时间,他也天天发短信关心林的生活,请她不要太劳累,要多休息。张晖在为电信公司贡献了一大笔通讯费后,感动了林玲。  相似文献   

2.
李文静 《社区》2014,(7):41-41
“赵大爷,您买菜去啊!”“王大妈,您吃了吗?”“李阿姨,卫生通知贴了吗?”“刘姐,舞蹈队的活动可别忘了。”……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总是一边走着路,一边跟大爷大妈们打着招呼。到司空社区工作将近一年了,我与居民们越来越熟悉,每天都感觉是那么亲切。社区的工作很平凡,很琐碎,然而就在这平凡和琐碎中,有很多值得体会的、有趣的、温馨的故事,让我感到了责任和幸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被当作“骗子”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牟欣  牛力  孟谦 《社区》2005,(12):6-9
在北京朝阳区呼家楼北街社区,人们一提起殷金凤的名字,就像说到自己的亲人。几天前,记者去采访这位41岁的2005年入选全国劳模的北京唯一的一位居委会主任时,正好遇到一位大妈。“你找我们家的解难书记呀,那可是个大好人!在社区这5年里,她从社区居委会主任到党委书记,别看是个官儿,可在大家的心目中,她就是个实实在在干活的人。”“为什么是你们家的解难书记呢?”“她帮我们这些孤寡老人解难;帮居民们解决了用电难、用水难、供暖难;还帮我们解决家里的那些难心事。你说,这是不是我们家的解难书记呀!”老人一边掰着手指说,一边给我们指路,她是…  相似文献   

4.
唐珍 《社区》2011,(6):12-13
蔬菜这东西再贵也得买,但要想在买菜方面省钱,这其中却大有门道。 起早去淘“批发剩下的菜” 庞女士因工作原因可以不E早班,因此她通常每天去早市买好菜后再去上班。经过—殴时间对比,她发现超市的蔬菜价比菜市场的要高20%。最近,她几乎每天都去农贸市场,遇到便宜的菜就多买—点,囤积在冰箱里。  相似文献   

5.
精致生活     
黄晔 《社区》2010,(26):29-29
家附近的菜市场有一位中年女人.专卖蒸菜。一个蜂窝煤炉子,一个大蒸锅.一张小木茶几,一摞瓷碗、方便碗.这就是她全部的家当。她只做蒸肉、蒸排骨和梅菜扣肉,每天数量不多。味道很不错,尤其是蒸排骨,去晚了就买不到。因为儿子喜欢.看她人是干干净净,菜也干净,所以常去她那儿买。熟了之后免不了会多说几句,知道她下岗之后凭自己的手艺挣钱。她说,我从来不买次肉,我的东西,让你们吃了放心才行。  相似文献   

6.
01恶女刘东东真是我的克星,她总有办法让长相粗糙、外形宽阔的我无端脸红,羞愧难当。刘东东是我长这么大见过的最泼辣凶悍的女生,长得像个女篮运动员不说,嗓门还特洪亮。每每在路上遇见,一百米外她就扯开嗓门喊我:“班帅,一起走吧!”、“帅哥又去吃饭啊!带家属不?”偶尔声音小点,话却很爆炸:“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女朋友就考虑考虑我!”她还喜欢猛地把手亲昵地搭到我的肩膀上勾着我走,熟悉得跟对情侣似的。虽然她每天都跟我说很多话,可是我还是不喜欢她,甚至……甚至有点怕她或讨厌她。  相似文献   

7.
岩青 《社区》2014,(16):27-27
有一次,我到社区走访时,和一位70多岁的大妈聊了会儿天,大妈说自己的老伴去世早,儿子今年51岁了,下岗失业,7年前,儿子娶了一个比自己小了快20岁的农村女孩,俩人育有两个孩子。现在两个人都没有工作,根本无力抚养孩子,全家5口人就指着大妈1000元的退休工资生活。大妈想把那个半岁多的小孩送人,问我有没有认识的条件不错、有心领养女孩的家庭。我问大妈:“您家这情况咋不去社区申请低保呀?”大妈听了连连摇头,叹了口气回答说:“哎,  相似文献   

8.
今年35岁的薛仁莲是涪陵城很有名气的“醪槽大嫂”,月纯收4000元。而5年前,她家却是个特困户,一家三口仅凭丈夫厂里每月发的几十块钱的下岗工资过活。生存的压力逼着她走出厨房,与丈夫一道去拾垃圾,每天只  相似文献   

9.
我25岁,成了家,搬进了一个新小区。也许因为我“面嫩”,经常被别人当作中学生。我倒也乐得如此,不是太讲究穿着,中学时代的运动服还时常穿在身上。老公对我的穿着也无所谓,还时常称赞我“天生丽质”。最近,我上班的公司遇到了生意上的危机,我这个“二线”的文员最先被公司放了“长假”,其实跟丢了工作差不多,我也借机会“偷懒”,在家休息,不工作也不出门。每天只为先生准备一顿晚餐。我发现小区里新来了一个打扫卫生的大妈,每天都上门来收垃圾,她一看就是那种善良热心的老太太。她每天看见我在屋里悠哉悠哉,好像总是有话要对我讲的样子。一…  相似文献   

10.
刘晓祯 《社区》2008,(21):34-34
案例1: 小丽是一名全职太太,因为没有自己的事业,她每天在家除了看电视就是打牌,闲极无聊时就给正在上班的老公打电话。她老公有时也会被太太的过度依赖弄烦,说她“闲着没事找事”.小丽很委屈,自己打理家务也是为了这个家,老公怎么就不理解呢?  相似文献   

11.
邱美霞  佘记其 《社区》2014,(7):33-33
王夕锁大妈是江苏省丹阳市云阳镇万善园社区的网格长,也是这个社区的居民。1995年,她从一家企业退休后,就当上了万善园社区居委会的一名“零薪制”的居民小组长,虽然辛苦,有时甚至讨气怄,但她却做得十分顺当,而且很开心愉快。用她的话说,“我热爱社区工作,虽然社区里的事大都是婆婆妈妈、鸡毛蒜皮,但我喜欢做,特别是做调解的事,能帮别人打开心结,很愉快!”  相似文献   

12.
半袋白面     
故事发生在40多年前,但犹如昨日才发生似的,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从小,我就被过继给大妈做儿子。大妈,是个苦命人:曾有一男二女,但先后都离她而去,大爸也死于"瘟疫"。因此,母亲一辈子就守着我这一个"独苗过继儿"。因为养母一生坎坷,早在我和爱人王淑珍结婚以前,巷里的老年人就多  相似文献   

13.
高翔 《社区》2014,(18):10-11
社区中有这样一群大妈,她们热爱生活,热爱健身,每天早早起床.在社区的广场放着音乐,声音大到足以吵醒还没起床的上班族。社区居民很恼火,他们并不反对大妈们跳广场舞,可是这些大妈们选择的时间太早,声音太大。大妈们似乎也很委屈.她们只是想早晨健健身而已,退休后的无聊生活也需要一些娱乐。这种矛盾只是影响社区和谐的一个缩影,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正是我们要思考的。  相似文献   

14.
跟踪老师     
仁伯  王天抒 《新少年》2012,(9):16-17
1.莉莉向同学们透露:"老师每天下班都直接去红树小区,可她的家并不在那里住哇!住在红树小区的同学可要当心了,很可能老师到你们家里去家访呢。"  相似文献   

15.
朱成玉 《社区》2008,(32):24-24
母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母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从不含糊。记得有一次,她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母亲又是为了节约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相似文献   

16.
女儿是个很有趣的小孩,有时特别慷慨,有时却抠得要命。大人觉得好笑,可她却一本正经,觉得这么简单的事, 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她很小气,我就送给她一个漂亮的钱包,压岁钱、零花钱由她自己保管支配,本来是想从小培养她一些经济头  相似文献   

17.
《新少年》2007,(4)
圣诞节,六岁的女孩波特和家人聚到旧金山的祖父母家。“为什么发礼物非得等到晚饭以后?”波特问道。她一心盼着要一个布娃娃,几个月来几乎每天她都要到商店去,把鼻子头压扁在橱窗上看个没够。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一款名为“魔兽”的电脑游戏风靡全世界。还没等我有所防备,它就入侵了我的家,并迅速“抢走”了我的老公。老公相当爱玩“魔兽”,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有一段时间,他每天下班回家进门说一句:“夫人,我回来了。”然后就一头扎进有电脑的房间,了无声息。每次都得我大  相似文献   

19.
郝宝璋 《社区》2008,(7):4-4
家住北京天通苑社区五区的退休工人杜景荣大妈,每天都要围着小区转上两三圈,不是遛弯锻炼,而是给小区出人口站岗的保安送水。杜大妈说她这样做的出发点就是“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这一行动,杜大妈已经坚持了两年多。她的行动在社区中得到了许多居民的赞许。  相似文献   

20.
我们社区菜场各种菜都有卖的,可邻居大妈很怪,每次买萝卜非要到一里路外的村庄去,每次提回来好几个,挺重的。我们看到都觉得不可思议。她的儿女也责怪说,不必舍近求远省那几个钱。可是她依然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