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肃陇西方言中“个”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量词。普通话中量词"个"的泛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个"的使用频率。与此同时,"个"在方言中仍然保持着一些特有功能。本文基于目前"个"在普通话中的研究现状,对"个"字在陇西方言中的用法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认为"个"在陇西方言中同普通话中的用法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自己特殊的功能。本文重点论述"个"在陇西方言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用法,即充当指示代词标记以及结构助词功能。  相似文献   

2.
居延汉简助词有"之、者、所、是、第、以来、等、云云"8个,大多承袭先秦汉语而来。根据用法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结构助词、表数助词、列举助词3个小类,其中"所"既有结构助词的用法,也有表数助词的用法。结构助词"者"与先秦时期的用法基本一致,"所"和介词"为"构成被动句的用法得到了发展,"之"、"是"使用数量很少,用法衰落,与汉语史上这两个词的发展趋势吻合。表数助词"第"虽然产生于汉代,但在居延汉简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用法灵活多样;助词"以来"容易与和它同形的短语"以来"相混;"所"表概数的用法较为简单。列举助词"等"在有的简文中连续出现,用法得到了很大发展,使用数量多、使用范围广;"云云"汉代产生,具有书面语色彩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单县方言里,普通话里的后缀"子"尾和助词"着",均分化为"恁"和"得"。另外,"恁"还有代词用法,它们的分化是音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盐城方言助词"着"与普通话助词"着"的用法大体一致,但也有差别。"着"在盐城方言中有两类用法,一类是动态助词;一类是语气助词。盐城方言中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也有"持续义""存续义""伴随义"三种,与普通话助词"着"的不同之处在于存现句中"着"的意义的细微之处、语音节律要求以及"着""了"的并列使用。盐城方言中语气助词"着"表示祈使语气、先时语气,此外还有一种反问语气用法。  相似文献   

5.
方言句末助词"着"有两个意义语气义和事态义."着"在祈使句末尾和疑问句末尾表示祈使语气和疑问语气."着"在陈述句末尾是个事态助词,表示未然的事态,包括即然、先然和将然.方言和近代汉语的事实显示,"着"的事态义是在祈使句这个语境中形成的,其前提是含"着"的祈使句祈使语气要弱化.事态助词"着"是从表祈使语气的语气助词"着"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了河北元氏方言的动态助词,分析了元氏方言里一些与普通话用法不同的动态助词,主要有了、来、开等,指出了它们在元氏方言中的基本用法及语法特点。该文主要从所表达的意义、在句中位置、所搭配的词语来分析这些动态助词的用法,还涉及一些用句式来表示动作状态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湖南汨罗方言的"徛[t i21]""徛个[t i21kei33]"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持续体貌助词,前者用法复杂、分布面广。两者关系密切,但在句法分布、语义组合等方面存在差别。"徛"的声母不送气,而汨罗四周方言及湖南境内诸多方言的持续体"起[□□i]"都是送气声母,显得颇不"合群"。不过,虚成分"徛"的多功能模式与汨罗邻近的长沙、宁乡等方言中对应的"起"大致平行,加上有周边省份方言作为旁证,可推测"徛"读不送气应该是动词"起"在虚化过程中伴随了语音弱化的结果,"徛"的语源极有可能就是趋向动词"起"。  相似文献   

8.
遵义方言的助词"把"的意义和用法与普通话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其独自的一些特点.本文从"把"对数词和量词的选择、"把"的句法分布、"X把"的语法意义等三个方面对遵义方言助词"把"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相似文献   

9.
洞口方言非能性“得”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口方言中,"得"的语法功能十分丰富,可以做动词、助动词、助词、语气词及构词成分。文章详细分析了洞口方言的非能性"得"字,即完成体助词"得"、结构助词"得"和语气词"得"的语义、语法结构特征,并与普通话做比较,同时追溯汉语史的"得"在洞口方言这个共时平面中的历史遗留。  相似文献   

10.
“的”在武安方言中可用作词缀、动态助词以及结构助词。用作词缀时,已经发展出极具地方色彩的武安方言的 “的”缀词;用作动态助词时,与普通话中的“着”在用法上存在细微差别;用作结构助词时,其往往省略或读音弱化为“诶”。  相似文献   

11.
"得"在彭泽方言中有多种用法和丰富语义."得"做动词时基础义为"获得",后接名词性、动词性短语和兼语短语,"得"做"感激"之义时只限于固定结构"得于";"得"做助词时结构为"动+得",表结果和祈使;"得"做助动词时,表可能.  相似文献   

12.
赣语吉州话中的"得"作为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有鲜明的方言特色。作动态助词时,"得"可以用于特定结构中表达实现体和持续体意义。同时,与"得"相关的"得去""得里"两个结构也表达不同的时体义。作语气助词时,"得"起强调肯定的作用,主要是对于反复和持续情态的强调和对可能性的强调。  相似文献   

13.
安徽宿松方言中用作完成体标记的有"着""脱""倒"三字。其中,"着"是纯体助词,"脱"和"倒"还处在虚化的过程中。宿松方言中的完成体标记有泛与专、消极与积极之分,其中"着"为广泛性完成体标记,"脱"和"倒"分别是消极性与积极性完成体标记。  相似文献   

14.
新化方言的动态助词可以表示起始态、持续态、完成态、经历态和尝试态等语法范畴 ,本文全面描写新化方言动态助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汉语中,"底"字做为代词和助词较早地见于魏晋南北朝文献,到唐五代时曾得到普遍使用,直至期宋金之际还常见于诗文之中。元代以后,"底"字做为代词的用法就极为罕见了,而作为助词的用法则被"的"字所替代。本文试图对汉语史上有关"底"字的用法及其研究做一简单的概述,着重从语音的角度就其来源加以讨论,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江海漫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3):62-63,157
结合《朴通事谚解》这部作品时。去来”现象作共时研究.并对散见于其他作品或方言中的。去来”用例作历时研究。从中得出结论.在近代汉语中。“去来”是一个固定下来的词语。在近代汉语中.“去来”有三种用法。即实义动词、逆趋向动词和助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去来”用法基本消亡,仪在方言中还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7.
湖北建始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区地方语。在该方言中,"倒"是一个很重要的动态助词。"倒"用于动词及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性状的持续或动作的正在进行时。其语音、语义、语法、语用与共同语的"着"既相似又相异,已成为当地方言中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8.
河南商城县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方言中具有一系列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的过渡性特征。其体助词"带"用于句尾,表示动作的进行和状态的持续,这一用法更接近江淮官话黄孝片的"在"而非中原官话的"里";体助词"倒"居于动词之后,与"带"或副词"在"配合使用,表示状态持续,该用法也和江淮官话黄孝片的"倒"相似。周边方言比较结果显示,大别山北麓河南各县的句尾体标记属于"里"型和"在"型用法的过渡地区,而商城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处在中原官话"里"型用法的扩张区域之外。  相似文献   

19.
"时节"是方言中表达语气的重要手段,其由表示"节令"引申为时间(时间点和时间段),由表"时间段"的用法开始虚化,发展为假设助词,继而继续语法化,发展为话题标记。经历了"名词:时间>助词:假设→感叹、遗憾→懊恼、责备→缓和语气>话题标记"的语法化过程。在语法化过程中,语境扩展、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以及类推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姚婷 《九江学院学报》2008,27(1):100-103
趋向词"起来"的词性变化及其虚实词性共存的现象,使其意义和用法十分复杂。当"起来"能与助词"了"同现时,"起来"是实义动词,表示动作义或趋向义;当"V起来"能与助词"了"同现时,"起来"的意义开始虚化,"起来"表示动作的开始、持续或状态、结果义;当非谓语结构"V起来"不能与助词"了"同现时,"V起来"或做状语,或做独立成分,"起来"完全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